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理想境界是达到生态文明的高度.中国各政党间的长期共存,是中国政党制度生态文明的多样性特征;执政党和参政党的角色定位,是其平衡性特征;政党间的团结合作,是其和谐型特征;各政党团结在中共周围,是其统一性特征.中国政党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各政党自身建设的加强.中国政党制度生态文明完全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积极主张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生态也是生产力;人是自然中多种角色的复合体。同时生态文明以生态自然观为理论基础,实现了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对自然权利的一种理性回归。因而,生态文明使发展理念有了质上的提高,成就了对传统发展理念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的同时,正遭受到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当前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既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伦理道德问题,也是我国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积极吸收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理念、珍爱生命的生态人文精神、物人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关于人类来自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具有相互影响与和谐统一关系的思想,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社会延续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的论述,关于人既属于自然界又是自然界长期演进的产物、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绝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观点,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当代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积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引,吸收借鉴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积极成分,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路径,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倡导生态环境民主、提高民众参与意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合力;三是提升政府生态服务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四是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本前提;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学习,为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创造重要条件,真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公众协同治理的转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破坏性的深刻批判,在实践基础上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核;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存在意义的分析,为构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方向性指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引导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彰显了我国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成熟和进步,是解决我国目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在面临全球性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下,经过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后作出的必然抉择。以人类需求与资源环境的现状为切入点,在生态文明与产业结构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后指出,产业结构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指导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经济;二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三是重视循环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全球化的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多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长远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生态政治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诉求也就是实现生态政治化。为此,必须树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政治价值观,构建完善的政府生态责任机制;加强生态政治民主建设,激励社会公众环保深度参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生态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互动形成的合力推进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资源;市民社会是政治发展的间接动力资源。在当代中国,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也是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的配置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将直接决定政治发展的实际进程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要真正全面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生态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德育的外延应扩展到自然界。本文分析了“美丽中国”目标与生态德育的关系,认为“美丽中国”的提出会加快生态德育的发展,生态德育反过来又会促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促进生态德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生态危机的出现与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要破解生态难题,必须唤起人类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强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构建系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转变思想观念,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社会主义建设好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理论支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和谐社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梁婧 《国际公关》2022,(5):37-39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能够在环境保护和促进乡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使乡村改革不断深化,使城乡距离不断缩短,使乡村得以有效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促进制度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理论成就,就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批判与对社会主义的新型建构,其理论重点进一步表明,社会主义的制度和谐与生态和谐有着相互促进的互动性,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制度和谐,其生态和谐的实现也具有虚幻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破除中心思维方式,树立和谐共生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机制上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改革促进制度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肇发于总体小康社会的现实社会前提之上。物质生产极速发展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社会生产状况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得以生发的重要土壤,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问题认识的深化也为其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美学社会基础的扩大使得公民的生态审美权利意识加强,人民旺盛的生态审美需求也刺激着生态文艺作品与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理论的持续繁荣。美学讨论的去政治化与东西方美学交流的日趋深入,凸显了当代中国构建自主美学话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以美学话语呼应了总体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需求与生态问题,展现了中国当代美学深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学理传统,彰显出美学始终屹立于时代思想制高点的历史站位。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的指引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重要战略思想支撑,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而持续深化拓展,已然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立足社会现实的本土化美学话语。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之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努力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态观,从而使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连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要重视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发现并改善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从以下方面入手实现大连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协调发展:培育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上与认识上的统一;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传承、发展与创新海洋文化,赋予海洋文化以时代精神;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生态文明观内涵,从教育变革、高校德育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必要性,揭示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指出了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植物园与都市绿色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植物园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植物园在城市绿色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开发环境植物资源并应用于城市绿化 ;普及科学知识 ,发挥娱乐功能 ,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以南京中山植物园与“绿色南京”建设的关系为例 ,介绍了植物园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 ,并对营建“绿色南京”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影响我国女子大众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大众体育的发展,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程度.目前,我国女子大众体育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受到了我国女性体育意识淡薄、女性双重角色、女性经济地位与消费方式、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地、大众传媒的导向偏失等因素的影响.如能注重女性体育意识的培养,将女性从角色冲突中解放出来,更新女性体育消费观念,重视场地设施的多元化利用与开发,加强大众传媒的行业自律,必将促进我国女子大众体育的发展,为实现我国体育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保证.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分析了酒泉市人口与资源、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污染控制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酒泉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快酒泉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措施: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由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向综合改善环境质量转变;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屏障区;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民众生态意识的发展水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刻影响,是推进社会主义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变革的驱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人民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经历了建国后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反思启蒙、新世纪以来的基本确立及新时代的深入推进阶段,中国民众的生态意识也从最初的无知无觉到在危机中萌芽生长,再到觉醒发展。回顾这一变化历程,可以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策层生态认知理念的深化,国家战略规划与政策、法制建设的完善,培育宣传工作的推进,大众媒体发展等方面总结其影响因素,反思其发展规律和发展条件。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充满着未知的风险与挑战,要想稳步推进中国民众生态意识走向积极成熟,需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民众生态意识成熟提供物质基础;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生态立法和监察执法,为促进民众生态意识成熟提供重要保障;把握着力点,完善生态意识教育体系,为促进民众生态意识成熟提供必要文化基础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