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无论从影视改编的数量上,还是从其改编方式上,都显示出影视与现当代中国文学名著不断疏离的趋势。此种趋势的形成,首先是文学、电影、电视这三种艺术形式各自发展、相互影响的结果。其次,还反映了新时期以来文人的启蒙心态向世俗心态逐步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1 在《红楼梦》流传了大约100年之际,现代科学技术给社会孕育出了艺术家族的“第七女神”——电影,大约又过了40多年,育出了电视。电影和电视以其视像性、声像性和蒙太奇的魅力,为包括《红楼梦》在内的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表现天地,使二者交相辉映,同放异采。历来,宝玉、黛玉、宝钗、凤姐的鲜明形象都是通过白纸黑字映入读者的大脑中。谁真正见过他们的相貌,听过他们的声音,偿过大观园的秀姿?这些,文学不能影视艺术能。影视形象的直观特点增强了文学的敏感性,使影视观众的感受和反响比  相似文献   

3.
2013—2014年重庆市戏剧与影视学研究在数字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电影和戏剧戏曲创作、学科点和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成果,重庆市的戏剧与影视学发展在电影、数字艺术及动画艺术、新媒介及电视艺术方面实现跨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并在影视实验美学向数字、仿真、交互交融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4.
影视文学是一种最大众化的艺术 ,这里说的影视文学指的是影片摄制组 ,根据剧本内容在导演的综合性思维指挥下 ,共同创作出的通过借助镜头、画面诉诸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 ,利用蒙太奇手法所构成的近于现实逼真的电影、电视和激光影碟。影视文学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影视文学没有诞生之前 ,戏剧艺术风靡整个世界 ,并且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由于戏剧艺术受时空和舞台的限制以及没有画面的流动感和跳跃感等 ,最终将要被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所代替。随着产业革命的发生发展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迅速发展 ,机器大工业如狂澜怒涛席卷了整…  相似文献   

5.
论影视技术、艺术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视技术是发展电影电视的第一生产力,但不是其生产力的唯一和全部。影视技术与艺术并非浑然天成,二者的交叉,融合必须以技术的艺术化和艺术的技术化、即智能技术为中介,实以知识创新或知识革命为根基。电影电视乃是多元交叉的一整套复杂而开放的整体系统,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与繁荣,亦即维系于整体综合条件、整体综合系统的创造或创新。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对影视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已早成定论。纵观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它的每一步进展都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虽然巴赞在《“完整电影”的神话》中一再强调“电影是一种幻想的现象”,把电影的产生归结于“萦绕在这些人脑际的共同念头”,把电影看做是游离于技术之外,甚至是阻碍电影产生的东西,但事实上从电影的起源看,没有一定水平的技术进步便不会有电影的产生。电视的诞生和发展同样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从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的飞跃,如果没有技术做基础是不可能达到的。技术进步不仅仅为影视艺术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而且对于影视…  相似文献   

7.
在并不漫长的中国电影、电视的发展长河中,南通人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谱写出光辉的篇章。从上一世纪30年代起,继赵丹为代表的一代电影大师之后,有近百位南通籍影视工作者走上银屏,涉足导演、编剧、表演、摄影、剪辑乃至策划、制片、评论等各个领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艺术群落和影视谱系。其历史跨度之长、涉及  相似文献   

8.
影视艺术建构论二题袁玉琴电影与电视具有基本的共同特性,同时也有各自相异的个性。这里关注的并非电影与电视如何建构合成,而是二者共同的艺术建构问题。对于这个课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别进行探讨,本文拟从借鉴融合其他艺术的特性使之影视化,以及辩证处理影...  相似文献   

9.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中向前发展。电影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最终带给人们的总是不断的惊喜。作为媒介,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艺术,它无可替代的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享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也在不断的寻找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点。影视合流时代,数字电影时代,数字化影视趋同时代,也就不可避免的到来。本文通过对电影电视发展历程的比较,对影视合流现象以及对电影自身在技术上的突破的分析,着重分析数字化影视趋同及存异的利弊,从观众需求和商业价值两方面分析影视过度趋同的前景。数字技术的成熟,也许会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又一次革命,然而影视只能趋同存异地发展。在迎来又一次巨大挑战和冲击的环境中,电影如同它走过的历史,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性,相信电影仍然会带领人们走进影院,领略另一番惊喜和震撼,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影视艺术欣赏是一种感映形式,其在心理层面中的特点便是感映的直捷性,而感映的直捷性恰又源于影像本体. 何谓影像本体?这需要对影视艺术理论中与此有关的本性说有一个大致的梳理,以便寻出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所谓本性说又称本体论,自电影诞生以来,便产生了诸多企图规范电影艺术本质,电影艺术特征的理论,但由于认识的不同,在电影史上便产生了直到目前依然  相似文献   

11.
文学消费与影视艺术作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当代社会经济转型带动文化转型。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文学与影视艺术作品结合,二者形成双向互动,互利共赢的局面。影视艺术作品依文学而立足;文学也借助影视艺术获得新的生长点。影视艺术作品扩大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和受众的认知度,文学成为了影视艺术作品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电影落户中国的短短几年时间中,中国人对它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现在,电视电影已成为大众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视、电影文化不断走向多元化,电视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DV技术与影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V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数字视音频技术,它的出现,使我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影视节目制作,它使影视艺术由高雅逐渐向大众、多元发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更为真实、生动、个性明显的纪实,DV技术深刻的影响着影视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时代,高科技和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学艺术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而作为传统文学样式的小说,要想保持自己以往一呼百应的地位,无疑会很困难,因此,小说家不得不面临来自影视的挑战,致使小说与影视联姻,形成了一种不同与传统小说的新的创作形式.这种文学现象打破传统由小说到影视的改编过程,而是将二者倒置,产生了图文并茂的"影视小说读本",从而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反映了影像时期小说的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15.
影视剧作为面向大众的艺术样式,天然地与民间故事有多方面的联系,民间故事对影视剧有多方面的价值。从起源上、艺术本质上、艺术特性上看,民间故事与影视剧联姻,具有民间故事影响影视剧的内在机制。具体来说,民间故事对于影视剧的价值表现在可为影视剧提供情节模式、人物原型、民俗资源、伦理资源、形式氛围。影视艺术家应积极学习民间故事,从中为影视剧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与影视文化作为种属概念的前提下,以影视艺术存在为例,阐释了影视文化的主要特征,认为影视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广泛性与普及性、娱心性与价值功能的统一,而从受众心理的意义上理解,娱心是影视文化的主要承载层面.  相似文献   

17.
从发生学的视角俯瞰,影视艺术本体中带有戏剧基因,其内在的戏剧性应是影视艺术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影视文学剧本与舞台剧本同属戏剧文学范畴;而从诗的意象与视听意象的关系上看,戏剧影视剧本在整个影视剧艺术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削弱。面对世纪之交,"视觉文化时代"图像泛滥而语言、文学、想象力受到忽视的现状,影视艺术应追求诗的意象的魅力,而戏剧性与音乐精神的联姻也必将成为现代戏剧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小说——描写触觉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与电影、电视、绘画等视觉艺术相比较,堪称描写触觉的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可以直陈种种触觉感受,因而它拥有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拥有更多的创作自由。它可以把视觉艺术不能给予的东西让读者通过自身的体验兴发起类似的触觉感受,从而补充得更为完满甚至达到极致,这是小说的一个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创作一直以来就注重审美效果,这一重视发展到极致就是西方上个世纪的接受美学。在艺术领域里,接受的重要性在电影、电视剧中就更加的重要,因为其高额的投资最终需要观众来买单。如此的高风险就要求影视的创作者深入把握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特别是民族性,努力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威胁,民族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影视的创作,而且成了衡量影视剧好坏的一个潜在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探讨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就有了双重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