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中后期的贪赃之风与法纪衰败温晓莉通读明史,明代初期的严法惩贪,吏治清廉,与中后期的贿赂公行,贪赃腐败成风,形成鲜明对比。同一朝代,前后如此迥异,实为中国封建时代所罕见。一明代中后期官场的贪赃之风有三大特点:一是举国贪赃,侵吞公物,其面甚广,已酿成上...  相似文献   

2.
贪赃盛行是元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四:一、选法败坏,用人不当;二、高级官吏带头贪赃取受;三、台纲受沮与台官赃贿,使宪台难以纠察非违;四、官吏无俸或俸薄,使贪者能借口侵渔。  相似文献   

3.
宋朝如何抑制官员贪赃的几个问题汪圣锋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唐、宋以后,如何抑制和防止官员贪赃,是一个受到重视的问题。同明、清等朝代相比,宋代官员贪赃的严重程度从整体上看反而是相对偏低的。这一历史表象说明,宋朝在抑制官员贪赃方面,取得了某些成功。本文拟围绕...  相似文献   

4.
鉴于元末贪吏横行、社会腐败,终致覆亡的教训,朱元璋深知“此弊不革,欲成善治,终不可得。”于建国之初的洪武四年即“命自今官吏犯赃罪者无贷!”洪武二十五年,“命户部备录文武大小官品数,给俸米之数,以米计谷之数,又计其田亩出谷之数与其用力多寡而为之书。至是编成,赐名曰《醒贪简要录》,颁布中外,俾食禄者知所以恤民。”(《太祖实录》卷二二零》)以“吾民之艰”与官吏之“坐享天禄”相对照,从而促贪吏之“醒”。但,总有冥顽不醒者,因而不能不“惩”,朱元璋对此亦不曾手软。据  相似文献   

5.
清代有人仿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一篇《陋吏铭》。此文颇有意味 ,可供一读 :  官不在高 ,有场则名 ;才不在深 ,有盐则灵。斯是陋吏 ,惟利是馨。丝圆堆案白 ,色减入秤青。谈笑有场商 ,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 ,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 ,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庐 ,或醉竹西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陋吏”者 ,墨吏也 ,贪官也。《陋吏铭》实为讨贪檄文 ,文简意赅 ,语谐情愤 ,挥笔如戈 ,直戮贪官。史有记载 ,在雍乾时期 ,虽曰盛世 ,却舞弊贪赃之风甚炽 ,尤其是江淮一带的盐商、盐官 ,官商勾结 ,“惟利”枉法 ;百姓若有诘责 ,上曰“…  相似文献   

6.
《监察法实施条例》有效解决了监察证据体系零散、监察取证程序粗略等问题,在助力“法法衔接”上取得明显进步。但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难题并未就此消弭,其在证据资格来源、“依照本法”的意旨等方面仍留有争议,故有必要对以上方面进行再分析。具言之,监察证据的刑事证据资格来自监察机关的职务犯罪调查权,《监察法》第33条第1款属于注意性规定;“依照本法”需区别对待初步核实阶段取得的证据与职务违法调查取得的证据;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亦是监察取证的基准法,但在审查判断时不能优先适用;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外,还需增设不可靠证据排除规则与瑕疵证据排除规则,同时搭建绝对排除、裁量排除、补正不能排除的多层次排除模式。  相似文献   

7.
唐律首创赃罪,立法严密,惩罚严厉,对有效预防和打击贪赃腐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唐律赃罪具有明显的现代价值,表现在:立法严密,使一切贪赃腐败分子无法律漏洞可钻;惩罚严厉,对一切有贪腐之念尚无贪腐之行的官吏有极大的震慑作用;其他制度如完善的监察制度、廉政教育以及厚禄养廉的配合,保障了法律的实施并取得廉政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信”、“达”、“雅” 之间的辩证关系。“信”是“达” 和“雅” 的基础。“达” 和“雅” 是“信” 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美学视野中的“信达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达、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的关于翻译的标准,百余年来在我国翻译界反复激起波澜,这说明“信、达、雅”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对“信、达、雅”否定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是因为我们对于“信、达、雅”缺乏认识上的引导。文章认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能展现经久不息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而这其中就有其天然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我国伦理型文化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范畴,这一概念经历了先秦孕育至汉代形成的过程,在汉代又有“下落以后而再向上升起以言天命”、“内收以后而再向外扩充以言天下国家”的过程,即“仁、义、礼、智、信”孕育时,由“天道”下落、内收到“人道”,后又经过董仲舒的神秘化、扬雄的道德化和《白虎通》的法典化,形成了以“天命”言天下国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说明] 《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这封信写于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在张居正出任首辅一年多之后。这时张居正面对明王朝统治的危机,已开始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整顿和改革,以达到“富国强兵”、稳定和巩固明王朝统治的目的。这封信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张居正富国强兵的法家路线。信中张居正提到“夫民之亡且乱者,成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并指出:“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针对这个根本问题,张居正提出了“杜绝贿门,痛惩贪墨”;“查刷宿弊,清理逋  相似文献   

12.
春秋初“信”为祝史职守之“道”。春秋末老子、孔子共同开启中国哲学“信”范畴的历史篇章。“信”范畴在道家有一个从“无为之信”到“逍遥之信”的演变,在儒家则有一个从“仁信”到“诚信”的演变。老子“无为之信”作为一种言说道德,以“言由乎道”或“言法自然”为本质特征;庄子将老子政治哲学的“无为之信”发展为处世哲学的“逍遥之信”。但两者均以“守中”“不辩”为共性特征。孔子之“信”属于“仁”范畴,为“仁爱之信”,其以“言必信”为体、“言不必信”为用,具有“信”的经常性与权变性辩证统一的特点,更以其立基于“智”的特点,与排斥“智”的道家老庄之“信”形成根本区别,又别于以“诚”为“天之道”的孟子之“信”和继承并发展了孟子“诚道”思想的荀子之“信”。孟子之“信”属于“诚”范畴,为“诚意之信”,是“仁”“义”“礼”“智”的共同根据。荀子之“信”作为具体表现“诚”的“信”,与“忠”处在同一层次,具有“诚意之信”与“实言之信”双重意义。虽然和孔子一样以“信”作为言说道德,但荀子更以“诚意之信”作为手工职业道德,是其区别于孔孟之“信”的一大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3.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研究要发扬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做管用的学问。本文通过“改革目标不能偏”的问题之思,探析监察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工作职能要跟上”的内涵之辨,证成纪检监察一体运行的制度价值;通过“各项规则要跟上”的运行考量,提出监察流程和管控机制周延完善的一孔之见;通过“配套法规要跟上”之立法检视,为《监察法》与相关法律衔接提出建言;通过“协调机制要跟上”之实践观照,破解反腐败合力聚成的难题和梗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惩治贪污罪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封建君臣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对于贪官污吏重惩不贷的律令和案例,可谓史不绝书。从我国封建法制史上看,贪污犯罪主要是指官吏利用职权侵吞、盗窃、骗取、挪用、毁损、浪费国家财物以及收受贿赂、强索地人财物的行为。所谓“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便是这种犯罪本质特征的生动概括,它表明,我国古代的贪污罪是官吏利用职权非法取得财物各种行为的总称即指官吏贪“货财之利”的犯罪。西晋律学家张斐注《秦始律》说:“货财之利,谓之赃。”因此,我国古代一般又称贪污犯罪为官吏“犯赃”或官吏“贪赃”。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古代惩治贪污罪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封建君臣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对于贪官污吏重惩不贷的律令和案例,可谓史不绝书。从我国封建法制史上看,贪污犯罪主要是指官吏利用职权侵吞、盗窃、骗取、挪用、毁损、浪费国家财物以及收受贿赂、强索他人财物的行为。所谓“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便是这种犯罪本质特征的生动概括,它表明,我国古代的贪污罪是官吏利用职权非法取得财物各种行为的总称,即指官吏贪“货财之利”的犯罪。西晋律学家张斐注《泰始律》说:“货财之利,谓之赃。”因此,我国古代一般又称贪污犯罪为官吏“犯赃”或官吏“贪赃”。  相似文献   

16.
唐代韩愈就曾主张“容贷羁縻,比之禽兽”,并认为“仍为选择有材用、威信诸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事宜,永无侵叛”。他的意思,是既要把岭南之蛮夷当禽兽一样来管束,又要“容贷”他们当中的有用之材。这就是当时唐王朝中央政府在统治上对边山僻壤苦于“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实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明代封建统治体制中有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其特点是:严密布网有效监督;监察渠道,畅通迅捷;监督考核,奖惩分明;以卑临高,动态监察。曾经在明朝初期“纠察官邪、整顿吏治、严肃法纪、惩贪防腐”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一项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总结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进行历史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监察工作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讨论了《国语》中的一些词句的训释问题,对韦注及清人训解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辨正。如“贪冒”条,认为“冒”的“贪”义来源于“墨”。“不承获甸”条,论证了它并非是“不获承甸”的误倒。“倍之为八寸分寸之一百四”条,揭示了分母有省略,并非脱字。“每怀靡及”条,指出释“每怀”为怀和、怀私、虽和,都是赋诗断章之解,而非正解。而“每每怀其无及于事之惧”才是此条之确诂。“使吕宣子佐下军”条,分析了王引之乱改古书致误的原因等等。共14条。  相似文献   

19.
“信、达、雅”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信”指忠实原文 ,是翻译的基础 ;“达”指通顺明白地表达原作的思想 ;“雅”指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译著的文采。只有严格地遵循这些原则 ,才能使译作充分体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北魏前期监察机构不健全,官爵无禄,虽法网严密,但仅靠运动式的突击巡行,使吏治不举,中期能建立正常的官吏考核、升迁制度,以俸养廉,又以严法治贪,树立御史台权威,提高其权力,敢于从亲近者正法,进行正面教育,故吏清政平,后期因统治阶级本行“宽以摄下”政策,皇权衰落,阶级、民族矛盾尖锐,权力交易网盛行,使得御史台不能正常行使职责,御史素质下降,甚至沦为权力斗争工具,终于世风日下,吏治大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