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在中国法律上有两大障碍 ,一是经营者所持股份的来源如何解决 ,二是经营者如何取得股份。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中国企业具体做法进行法律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引入折衷资本制 ,让经营者通过合法途径取得股份等消除法律障碍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让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从而使其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以使管理层为了增加自身收益而努力为企业利益最大化服务。但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如何,股权激励是否能提高公司业绩,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确切答案。基于探究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目的,以2008~2010年国内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从长远来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将股份支付作为完整的一项提出来,解决了股权激励机制的会计处理问题,如何把握股权激励的“度”以及如何对股权激励的对象进行业绩评价成为激励机制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股权激励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管理层持股的作用,并对如何进行业绩评价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绩效激励创新,约束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留住人才,稳定企业员工队伍。我国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时面临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市场存在弱有效性、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和法律法规限制等障碍。为更好地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财务会计、税收、薪酬管理制度,借助股权激励优势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联合。股权激励对企业发展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其有效实施能够充分发挥股东和员工的工作潜能,促进企业发展与股东价值的双向增值。如何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对健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的良性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获得企业股份成为股东后,与企业之间由单一的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关系与"股东—公司"关系并存。以近两年引发资本市场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富安娜股权收益纠纷案为切入点,通过研究股权激励计划中被激励的劳动者与企业间关系的变化,探讨劳动者身份与股东身份的转换,分析劳动关系和"股东—公司"关系产生的基础,明确两种关系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指出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容易触及的劳动法雷区,并提出合法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高新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逐渐提升。大量的高新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形式促进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以2010-2017年发布股权激励方案的285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管持股激励、高管股权配置以及企业研发投入同企业绩效相关性的研究,对股权激励方式、股权激励强度以及股权激励期限与研发投入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在运用相关性以及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后,可知股权激励可促进研发投入,可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同企业绩效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证监会201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我国企业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制度扫清了法律障碍,但对高管授予股权的激励效果如何在学术界仍然存在很多争议。鉴于此,笔者在详细梳理高管股权激励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学者们关于高管股权激励如何影响企业绩效、融资成本、投资方向等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如何影响高管离职率、财务舞弊行为及抵制企业被接管等高管特殊行为的争议观点进行深入对比,并探寻国内研究下一步的拓展方向:探究股权激励对高管动机更深层影响,尽可能解决股权激励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理清并比较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实施效果,以及探讨高管股权激励对国家宏观经济的更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员工视角,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研究员工对股权激励的评价以及股权激励总体水平及其效果。结果显示: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总体水平不高。员工对股权激励政策的认知度不高,但期望值较大。由推断性统计分析可知:员工对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选择意愿、能否增强工作积极性、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与年龄阶段的大小成反比,与学历的高低成正比;岗位层次低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选择意愿大,工作积极性强,但岗位层次高对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评价低;未上市企业员工对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企业选择意愿、工作的积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均值均高于上市公司;知道股权激励政策的员工对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企业的选择意愿、工作积极性程度均值均高于不知道政策的员工,但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评价均值却相反。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股权激励在西方已成为现代企业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激励手段。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 ,我国企业也逐步引入股权激励制度。但实践表明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 ,这一激励方式的效应是很有限的。要想在我国顺利地推行股权激励制度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必须认真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从本质上讲股权激励低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以股票价格作为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 ,以及股权激励具体形式的一些负面作用。对于我国来说 ,由于一些基本条件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 ,又导致一些新的问题。因此 ,我国要健康地推行股权激励制度 ,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健全监督体制 ,完善相关法律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非上市公司如何实施股权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不是上市公司,其股票或股份无法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交易和买卖,因此无法使用经理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常用的股权激励工具。为此,首先分析指出非上市公司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提出一些适合于非上市公司使用的股权激励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具有"分散风险功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促进环境侵权赔偿社会化和化解环境侵权救济困境的有效手段。文章就环境责任保险的法制建设、责任范围、承保机构、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国内外在以上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中国存在的不足,对完善中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提出了建议,这对尽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主体法律制度是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小企业标准及中小企业法律形态。中小企业标准决定了企业能否适用中小企业的优惠制度。我国现行标准采用了国际通行标准,以雇员人数、营业额、资本总额为定量指标。企业的法律形态则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设立条件、设立程序、资本要求、出资者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等,其种类取决于立法的规定。我国中小企业适合的法律形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部分地区可设立有限合伙企业。随着《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中小企业主体法律制度将会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当前我国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关键阶段,企业要获取更多的利润,必须依靠创新来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高管是企业的关键决策者,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2010—2017年中国949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首先,分别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的三种模式,即货币薪酬、股权和在职消费激励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活动。其次,文章还探讨了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异质性影响。一方面,根据企业所有权性质将样本企业划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样本组,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高管薪酬激励显著促进了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别将样本企业划分为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样本组,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模式显著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产出。为检验上述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文章还采用更换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指标的衡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研发创新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依然稳健。高管自身风险厌恶程度和个人能力等因素不仅会影响高管薪酬水平,而且还会影响高管对企业创新的决策。文章以"2014年央企薪酬改革"这一政策事件为时间中点,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2014年央企薪酬制度改革的外生政策冲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管薪酬管制政策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对其研发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是通过设计显性与隐性激励相结合的高管薪酬激励契约,并在对管理层的考核方案中适当引入非短期会计业绩指标来激发企业高管进行主动创新的积极性。二是通过"两权统一"、长期股权激励等方式完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从而鼓励企业的创新行为。三是可适度提高在职消费激励手段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并辅以审计监督控制从而避免高管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选取246家沪深 A 股制造业公司2009—2013年的数据,在对比传统制造业和高科技制造业的基础上,对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无论传统制造业还是高科技制造业,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2)在传统制造业内,企业规模表现为显著地正向增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高科技制造业内,企业规模的影响也表现为正相关,但不显著;(3)在传统制造业内,员工人数表现为显著地负向加大薪酬差距的作用,在高科技制造业内,员工人数的影响则表现不显著,且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了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监护人责任,但学界对监护人责任问题仍然争论不休。从统一责任主体方面考量,被监护人侵权时的责任主体应认定为监护人。为了公平起见,赔偿主体宜认定为被监护人和监护人,且以被监护人财产优先赔偿,在被监护人没有财产或财产不足的情况下,由监护人赔偿或补足赔偿。另外,鉴于我国《民法通则》关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的区分,相应地,在确定监护人责任时也应对两者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6.
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它曾为公司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法律工具,但是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我们应充分利用有限责任制度的优势价值,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有限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缔约过失责任是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缔约一方当事人因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先合同义务而造成另一方当事人信赖利益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作为违约责任的补充,其与违约责任不同的是: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以违反法定的先合同义务为依据,其责任性质具有法定性,责任形式以赔偿损失为主且赔偿范围以受害方信赖利益的损失为限.法律设定缔约过失责任,旨在弥补合同法调整的漏洞,全面保护缔约人的合法利益,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从阐述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出发,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特征、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及法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领域,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可以把法律理解成由一套责任规则组成的分散决策的激励机制,通过责任的配置和赔偿(惩罚)规则的实施,诱导个人选择社会最优的行为,促进社会福利。激励理论提供了理解法律制度和司法运作的新视角,在刑法与民法的界限问题上,激励理论能提供三个可用于实践的检验标准。运用该标准分析许霆案,初步结论是应当适用民法而不是刑法。  相似文献   

19.
承运人责任问题是国际航空旅客运输规则的核心问题,其中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制度和归责原则是贯穿该问题的两条主线。为保护幼稚的民航业,1929年《华沙公约》确立了以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为归责原则的民用航空承运人责任制度并规定了较低的赔偿责任限额。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华沙公约》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了赔偿责任限额,引入了全新的严格责任制度、“双梯度责任制度”、建立了限额的定期审查机制,并首次规定了先行付款制度。将两个公约进行研究对比,可以对中国民用航空法相关规定的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民事法律责任与国家赔偿责任是不同分类标准下产生的法律概念,两者之间并非"水火不容"。结合相关法理,以现行法制状况为基础,从解释论的视角对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进行分析,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的性质应界定为民事法律责任。而从赔偿责任承担的角度分析,其又是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