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仙桃方言中有三个“起去”。“起去1”是行为动词,主要作谓语中心。“起去2”是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起去3”是后附性结果动词,作结果补语。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动宾结构——“动词 +复杂宾语”。在这种动宾结构中 ,动词所带的宾语必须是一个名词性偏正词组 ,也就是说 ,宾语中的定语是必现的。这种“动词 +复杂宾语”现象主要是动词和宾语互相制约的结果 ,这种制约不但体现在语法上 ,而且还体现在语义、语音和语用上 ,其中 ,语义在大多数场合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也是动词的一种。它的基本语法功用,乃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起辅助动词的作用,因之有别于一般的主要动词。古汉语中的能愿动词,通常分为以下三类:①表示可能或许可的;②表示需要或应该的;③表示意愿的。其中表示可能或许可的,一般主要有:“可”、“能”、“得”、“足”等。这些词在古汉语中自成一列,它们和动词连用时显示出来的特点,有的与现代汉语一致,有的不一致。了解了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古汉语的阅读和对相应语言现象的语法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象英语这样具有曲折变化的语言中,时和态或者时间关系是由动词形式的变化体现的。但在汉语中,动词没有时和态的变化,各种时间关系或由语境推断,或由类似于“了”,“着”等助词与动词相接实现。本文通过分析“了”在汉语句式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揭示了它在汉语句法中实现语法关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助动词与词类动词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英语语法学家及语言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举例分析英语助动词在句子中所起的否定、倒装、代码及强调肯定四种作用,论述了英语助动词与实意动词的异同。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词类”、“词类动词”及“典型”等概念。第三部分根据词类动词最核心成员所应具备的两个特点:曲折变化及功能潜势,将主要英语助动词分别与“典型”词类动词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英语助动词应归属于词类动词,但并不是“典型”的词类动词;它们与词类动词的关系是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6.
“丝毫”总是和否定词共现,“丝毫”句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潜势。在“丝毫 不 动词”、“丝毫 没有 动词”这两种结构中,动词常是动作性不强的、消极意义的动词,或是中性的、语义强度比较低的动词。在“没有 丝毫 名词”这一结构中,名词一定在抽象名词这一论域中,也可以是“动名词”。在“不 动词 丝毫 名词”这种结构中的动词多是表示存在意义的。而且主要动词前常有“能”、“会”、“敢”等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翻译实践中,常常被汉语中的动词“搞”弄得手足无措。“搞”是汉语中一个新起的、意义丰富的词。在古汉语中没有这个动词,在近代汉语中,除极少数西南方言区作家的作品外,也极少见。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范围却日趋扩大,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现在,这个动词不但口语中常用,报纸、杂志、书籍上也屡见不鲜了,它取代了很多常用动词。为此,分析研究汉语中动词“搞”在维语中的译法,对于掌握它的规律和提高我们民族语文翻译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湖南辰溪方言中三个表进行、持续的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辰溪方言中表示动作进行、状态持续的常用助词有动态助词“哒”、“起”和语气动词“在”。本文介绍这三个助词的语法特点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一 语法功能分析及例释 1.1 “哒[ta]”,在辰溪方言中用作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正在进行,一般附着于及物动词之后,构成“动词十哒十名词(词组)”格式。例如:  相似文献   

9.
从《助字辨略》起,200多年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动词后附“取”字是词法问题,因而定论成动态助词。本文揭示“取”字独用、前附动词的相关用法,与后附用法归纳为同一机制,都是词义范畴的特殊类型,从而认为“取”是一个典型的泛义动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古汉语中,动词前面的疑问词“何”主要起修饰动词(或动宾词组)的作用,宾语前置只是其次要的语法功能,凡“何”在动词前,能做状语处理则应尽量作状语处理。“何有”格式在上古使用也很普遍,不同场合中的“有”表示不同的意义,而“何”字作状语亦相当明确。“何P之有”这一句式,应与“何有”贯通解说,统一处理。  相似文献   

11.
兼语动词“让”源自行为动词,跟其他同义兼语动词的来源一致;跟别的兼语动词直接源自行为动词不同的是,“让”在西汉首先成为表示“让与”的兼语动词,中古时发展成为表示“容让”的兼语动词,最后在唐代才成为表示“使役”的兼语动词和表示“纯致使”的兼语动词,这是受动词“教”逆向类推的结果。在成为兼语动词的同时,“让”也开始向被动标记演变。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汉语句法结构中,谓语是句子的核心,是起决定全句格局作用的成分,而动词谓语不仅数量多,所构成的句式也比较复杂,这一点同现代汉语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关于先秦时期动词的句法功能,人们已经从及物和不及物、使动和非使动、所带修饰成分等方面作过很多有益的研究。本文想用动词“向”的概念作分析上古汉语句式的出发点,对先秦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著作《左传》中单音动词的语法特点及其句式作一系统考察。复音动词的“向”,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附录”中《文言词的一些用法》对名词作状语作了如下说明:“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三个问题:一是说明状语的位置和作用,指出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二是说明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三是说明在古汉语中“名  相似文献   

14.
动词在构成英语的衔接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是重要而独特的,主要表现在同类性和同延性衔接关系中,包括属于语法手段的“替代”、“省略”(同类关系)和属于词汇手段的“同现”、“复现”(同类或同延关系)等。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动词的时、体变化所形成的衔接机制。通过其独有的时、体形态变化,动词还有可能与其他词类(如名词)构成跨语法、词汇的衔接。这后两点或可解释某些以前被认为没有衔接机制而语义连贯的语段。  相似文献   

15.
话语标记“■■■”是由动词性短语虚化而来的,它与动词性短语“■■■”形式一样,但前者经过功能转变和意义变化后,带有随意性。功能上,转变为话语标记的“■■■”主要起强调先行成分或先行句子的作用;句法上,“■■■”只能位于句中、句尾,而不能位于句首,这是由其功能所决定的。“■■■”与终结词尾表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由其表面形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三音节“化”缀动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音节“化”缀动词浅析刘经建现代汉语的动词里,有一种是由一个语言成分加后缀“化”所构成的。如。“美化”、“磁化”、“特殊化”、“商品化”、“无产阶级化”等等。这种动词近年来在书面语中日益得到广泛的使用。由于这种动词含有后缀“化”,我们不妨称之为“化”...  相似文献   

17.
话语标记“□□□”是由动词性短语虚化而来的,它与动词性短语“□□□”形式一样,但前者经过功能转变和意义变化后,带有随意性.功能上,转变为话语标记的“□□□”主要起强调先行成分或先行句子的作用;句法上,“□□□”只能位于句中、句尾,而不能位于句首,这是由其功能所决定的.“□□□”与终结词尾表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由其表面形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动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VVX式动词重叠是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VV”和“X”相互配合使“VVX”动词重叠式可以独立运用,与其他动词重叠式相比,“X”对“VVX”式的语法意义起到了细化的作用。我们以“X”的性质为线索,来考察不同性质的“VVX”动词重叠式的分布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被”、“叫”、“让”、“给”是表示被动语法意义的介词。把现代汉语中这四个介词各个所适用的格式分成七类而考察七类格式对动词的选择。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能出现在七类格式中动词的位置上,即有些动词能进入由四个介词形成的被动格式,有些不能。但能够出现在由四个介词形成的被动格式的动词在具体被动格式之下还不能出现。总的来说,能否出现在七种被动格式的动词受动词表达的意义、音节、语体色彩与格式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有”字具有多种词性和意义,它不仅可以做动词,还能做代词、助词。“有”字除有动词的一般特征外,还有着自己的独特用法和特征,它语法功能特殊,在形成现代汉语的某些基本句型方面起了较大作用,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