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 ;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 ;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 ,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 ;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 ;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 ,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 ;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 ;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 ,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比较文学 ,作为一种跨越性的文学研究 ,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组笔谈即致力于探讨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分上下两篇。上篇中 ,何云波的的文章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选择与出路 ;李兰生则试图通过对中外文化关键词的清理寻求跨文化阐释的途径 ;王晓东以《道与逻各斯》和《中国阐析学》两本书为例谈如何寻找中国文论自己的声音 ;周春通过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小说《所罗门之歌》谈民族身份的失落与认同。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比较文学 ,作为一种跨越性的文学研究 ,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组笔谈即致力于探讨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分上下两篇。上篇中 ,何云波的的文章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选择与出路 ;李兰生则试图通过对中外文化关键词的清理寻求跨文化阐释的途径 ;王晓东以《道与逻各斯》和《中国阐析学》两本书为例谈如何寻找中国文论自己的声音 ;周春通过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小说《所罗门之歌》谈民族身份的失落与认同。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比较文学,作为一种跨越性的文学研究,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组笔谈即致力于探讨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分上下两篇.上篇中,何云波的的文章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选择与出路;李兰生则试图通过对中外文化关键词的清理寻求跨文化阐释的途径;王晓东以<道与逻各斯>和<中国阐析学>两本书为例谈如何寻找中国文论自己的声音;周春通过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小说<所罗门之歌>谈民族身份的失落与认同.  相似文献   

11.
《所罗门之歌》与民族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比较文学 ,作为一种跨越性的文学研究 ,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组笔谈即致力于探讨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分上下两篇。上篇中 ,何云波的的文章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选择与出路 ;李兰生则试图通过对中外文化关键词的清理寻求跨文化阐释的途径 ;王晓东以《道与逻各斯》和《中国阐析学》两本书为例谈如何寻找中国文论自己的声音 ;周春通过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小说《所罗门之歌》谈民族身份的失落与认同。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比较文学 ,作为一种跨越性的文学研究 ,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组笔谈即致力于探讨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分上下两篇。上篇中 ,何云波的的文章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选择与出路 ;李兰生则试图通过对中外文化关键词的清理寻求跨文化阐释的途径 ;王晓东以《道与逻各斯》和《中国阐析学》两本书为例谈如何寻找中国文论自己的声音 ;周春通过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小说《所罗门之歌》谈民族身份的失落与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比较文学的特点 ,在于面对中国的现实 ,解决今日中国文学与中国人生存现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中国的文学事实出发来研究比较文学 ,是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做学问的底线 ;对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规律探讨 ,丝毫没有否定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都可能对比较文学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世界比较文学的重要贡献在于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上,欧洲与美国学者建立了这一学科的原则,但是并未能解决理论体系建构的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比较文学学者首创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以辩证逻辑与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为主要范畴,这种理论对多元文化语境有普适性,对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学科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趋势已现实地展现于我们当今的时代生活,凸显了人类生存的趋同性,尽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中心与边缘、强权与落后的矛盾,但这是前进中历史的必然,可以通过人类的协同发展、对话和沟通等形式加以化解.如今,全球化作为人类的历史选择,已经显现它自身强劲的发展动力.当今时代,不加入WTO则丧失发展的机遇.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生存表明人类正在实现个体化的超越,每个人的生存必须以他人的生存为前提,共生共容是全球化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6.
比较文学一百多年的学科史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相互呼应。从全球化语境看,比较文学的发展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外在扩张而卷起的全球性文学交流,是资本的力量将全球文化卷入相互影响的境域。法国学派立足于国际文学的事实联系,美国学派体现了全球化对平行发展的文化卷而藏之的威力,中国学派具有摆脱西方文化影响的焦虑。在全球化进程中,分判是文化之间互识互补互证的基础,通化是创造地球村文明的融通性思维。分判与通化是中国学者针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发展而提出的有效方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比较文学领域对学派问题的探讨,提出法国、美国和中国学派得以生存的历史原因,弥补了大多论著中只谈学派而忽略学派形成问题.作者认为,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和学派探讨有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依据中国文本和理论形态与国际学界展开对话、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8.
文学和文化经典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屡遭解构和戏说,不断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文化境遇中重新认识经典的本质和文化特性、反思经典的文化功能?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审视经典的形成和流变、意义的解构和重建,既是比较文学研究的胜场,同时也可以推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与世界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一样面临重新建构的问题。针对近年来关于比较文学规范与理论体系的主要争论,探讨了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比较文学“失范”问题与二次危机论。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应当超越20世纪中期的“菲勒斯—西方中心”的理论模式,在全球化语境下,建立代表新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是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也将是中国学者对于世界比较文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新理论由学科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4个部分构成,重点讨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涵,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0.
季老《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作为关于对故事体裁做跨国、跨民族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实际上由比较文学牵连出另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学科:比较故事学。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论断是:1.认为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2.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3.汉译佛经应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4.应将国内各民族文学进行比较研究;5.应偏好"比较文学中直接影响的一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