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农村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的代际传播越来越重要。家庭内基督教代际传播的兴起,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皈信基督教,并且青年基督徒群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男性信徒的比例有所增加,信徒的文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因病信教的比例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对泉州市3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信教状况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信教比例高且呈上升趋势;二是多数信教者信教时间早,宗教信仰坚定;三是信仰的宗教类别多样化,但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主。女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原因是寻求精神寄托或心理慰藉。影响女大学生信教的相关因素包括个人背景、社会网络和宗教认同三方面。对女大学生开展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需要从其自身、家庭、学校和媒体等多层面综合进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一些村民在身患重病难以得到医疗救治的情况下,会尝试将信仰基督教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对豫东陈村教会农民因病信教现象的深入分析,发现本土化的基督教为农民的疾病医治提供了一套“合理”的解释体系,通过“神医结合”的方式,有些农民疾病的痊愈得以可能。“疾病”和“苦难”被赋予新的意义,被构建为“神拣选之前的考验”,继而导向皈依基督教。农民最初的功利性信仰,会经由宗教仪式的出席和宗教实践的参与而逐渐形成对基督教的理解和体验。农民因病信教成为基督教民间信仰化和本土化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台湾是我国面积较小的一个省份,尽管面积不大,但各种宗教活动却异常兴盛。目前,仅正式登记的宗教就有12种之多,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一贯道、天理教、轩辕教、大同教、天帝教、理教和天德教,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民间信仰。其寺庙与教堂的平均密度也高居全球之冠,据台湾“内政部”1995年底的统计,岛内现有寺庙与教堂计1.7万座,差不多每2平方公里即有一座,大约每个村落即有2.5座左右;参与各种宗教活动的人数(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督教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信教群众急剧增加,影响也与日俱增。豫西渑池县是基督教传播较快的地区之一,教堂数量和信徒人数迅速上升,由此对当地社会及民众的家庭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地调查发现基督教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互助保障、社会风俗习惯的更新等方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基督教的内向传播性使信教带来的角色冲突和价值观冲突对民众家庭关系产生了明显张力、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德保县为例,从条件归因、信仰归因和心理归因三个维度探讨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在民族地区得到发展的原因,认为村落的自然环境及其信教传统是基督教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民间宗教未能满足人们宗教信仰的需要是基督教发展的促进因素,而寻求心灵的安慰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基督教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中的寺庙“羌姆”是藏族面具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研究寺庙“羌姆”的形成与发展是研究藏族面具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藏传佛教宁玛、萨迦、噶举、觉囊、格鲁以及苯教寺庙“羌姆”及其面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扒梳,同时也展示了寺庙“羌姆”及其面具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对陕西榆林基督教信众的社会组成结构,日常宗教生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地基督教信众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体,文化程度较低;传播与发展以非家族式、非群体化为主要方式;信教的功利化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9.
宗教,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对待宗教的政策,当今世界上除少数国家外,都说自己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实际上各国的“信仰自由”却又存在一些差别,有的是很大的差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长期以来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不论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及其它宗教,只要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的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以保护。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各有他们的自由,不许加以强迫和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继续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并且在国家的《宪法》中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礼拜,在北京各教堂“神圣”地进行,里面闭眼聆听传道授经的倍男倍女有大学生、研究生、教授、科学家……几年前,西方各类文化书籍充斥市场,驻足街头的男男女女留恋不舍,眼花缭乱的思想勾起他们一吞为快的欲意……《圣经》中文版、英文版这些新华书店难以见到的书本神秘地流传,耶酥到处拥抱青年……据报纸报道,89、90年中国青年中曾一度泛起过“宗教热”,90年初,本人闻北京大学开办基督教讲座系列,几次赴听,因学生如云,教室水泄不通,碰壁而归……九十代第一年,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见到了一位寺庙中渡生的青年……十字架已挂在一…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信教与其特殊的地缘优势、家庭关系、教会教育与社会际遇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基督教有助于他的社会化,影响他职业目标的选择与政治理想的生成,基督教教义与精神也成为他构建“革命学”的素材.他将基督革命化,运用基督教对其革命事业进行合理化的诠释,从而实现了宗教信仰与政治革命的融通与趋同,并形成了一种救世主情结与高尚的圣徒人格.  相似文献   

12.
赤峰地区现正常使用和基本保护的藏传佛教寺庙有29所。赤峰市境内藏传佛教进驻历史悠久,个别寺庙可追溯至辽代。赤峰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风格大体分为3种:一种是“汉式”;一种是“西藏式”;一种是“汉藏混合式”。藏传佛教在赤峰地区影响久远,寺庙是赤峰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承传、发扬的场所,是各族信众精神寄托的圣地。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维护信众的合法权益,是赤峰市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基督教在我国高校的传播近年来有逐渐加快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各种外部因素,也有较为复杂的内部因素。高校德育工作者和统战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紧密配合,一方面要"固本清源",努力防范未信教的大学生"被渗透";另一方面要"引流入海",积极引导信教大学生理性对待基督教。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强调五个方面——“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些都密切联系到农村中新老价值观的碰撞、调适、整合,联系到社会转型。这当中,宗教作为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系统,宗教信徒作为国家公民,都是社会运动中的参与力量与资源。宗教、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如何互动,如何实现协调合力,推动社会发展?这成为了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重点考察苗族信教群众聚居村寨,力图把握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中,基督教对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各种影响,实事求是地提出“整合社会既有资源,发展农村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佑安寺始建于大清康熙六年(1667年),是当时全国由皇帝亲自授匾的六十座大型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在东部蒙古有很大的影响,其盛衰折现出民族、宗教的许多内容,其主要建筑尽毁于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详尽考述了该寺的修建过程,寺庙的布局及佛事活动,对藏传佛教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贵州是中国基督(新)教传播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贵州基督教史研究在全国范围来看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趋势,因此本研究填补了宗教学研究的空白.文章不仅阐述了贵州基督教史研究的意义,还从基督教传入贵州及其活动、民国时期基督教在贵州的发展状况、贵州“自立运动”和“本色教会运动”以及基督教在当代贵州的传播现状四个方面阐述了贵州基督教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寺庙建筑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通过一系列的实例,以平面形制为出发点,探讨了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发展历程。萌芽期主要是吐蕃王朝时期,佛教由大唐和尼泊尔同时传入藏地,寺庙建筑作为外来建筑形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受到了来自汉地、印度和尼泊尔等佛教文化发达地区建筑文化的影响,此时的寺庙建筑平面形式以对印度寺庙的模仿为主;发展期主要是后弘期开始的前四五百年时间,随着佛教文化与藏地文化的融合,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逐渐有了自己的雏形,就是“前堂后殿”和“前堂侧殿”形式的出现;伴随着格鲁派的发展壮大,寺庙形式趋于成熟定型,三段式的平面布局,“前堂后殿”式成为平面形制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省少数民族有20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青海也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世界主要宗教,在青海省都有传播。其中,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历史悠久,影响最广。省内各世居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信教群众众多,寺观教堂及宗教教职人员数量大,分布广,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这是青海省情的一个重要特点。青海省民委在省委、省政府的宜接须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中央民族会议和全国宗教会议精神,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  相似文献   

19.
青年黑格尔派思想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宗教批判。这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思想演绎和历史发展的始终。像之前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一样,他们试图通过宗教批判,将异化为天国的“神圣世界”还原为人间的“世俗世界”,把“神性”还原为“人性”,以彰举“世俗生活”的基础性地位和价值。在此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原则也历经演化,呈现出由“宗教是团体无意识的神话表达”到“宗教是个体自我意识的主观虚构”,再向“宗教是‘类’本质的自我异化”演进的逻辑特征。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逻辑所展现出来的“滤洗”基督教教条中的超自然成分、否定基督教历史的一般合法性和颠覆神圣世界的理性支柱,亦即把“人的世界还给人”的激进历程,不仅为青年马克思走向科学的宗教批判开辟了道路,而且为青年马克思由“宗教批判”经“社会-政治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进而发现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基督教信仰在农村社区得以迅速发展。湖南H镇也不例外。信仰基督教对H镇农村信徒的人际关系有双重影响:信教人群之间关系得到强化,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世俗的人际网络被削弱。在非基督教村民看来,农民基督教徒世俗的人际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人际交往范围更加狭窄,交往动机仅仅是为传福音。基督教徒世俗人际关系欠佳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化生活导致的自我隔离,阻隔了其与非信徒的人际交往;基督教义与传统礼仪冲突所致的社会排斥与社会隔离致使其与普通村民的关系日益疏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