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从“政治化教育”到“经济化教育”,再到“人本化教育”的转型;教育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政治形态的教育学”到“经济形态的教育学”,再到“人学形态的教育学”的转型.育人为本,是当前教育自觉转型的方向所在;人学形态的教育学,也是当代教育学的追求.建构人学形态的教育学,要求教育轴心由社会转向人,教育目的由培养社会工具人转向培养社会主体人,教育内容由社会的形态转向人的生活形态,教育方法由被动接受转向主体的自觉,教育过程由认知关系转向交往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教育”是以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为驱动力,以互联网新兴技术整合教育内外维度,推动教育颠覆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新形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国比较教育学迎来了学科的转型:研究目的强调服务本国教育与推动世界教育发展并重,研究对象从“大国中心”转向“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并重,研究方法强调“互联网+”背景下的比较性思维与视野,人才培养注重数据分析能力和国际教育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先进生产力知识形态和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高校校园文化是亚文化中的高位文化,能发生巨大的示范、辐射、先导作用。其应有的科学的定位是:思想的先进性;鲜明的时代性;自身的开放性;主体的创造性。为消除现实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诸多不利影响因素,必须充分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四大向度转型:由“精英型”转向“大众型”;由“教学———娱乐”型转向“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创”型;由“塔内文化”型转向“市场文化”型;传播方式集中转向网络型。  相似文献   

4.
建筑业正面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技术创新缺乏和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双碳”目标对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造的构想、发展和塑造是建筑业践行绿色低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绿色建造经历了萌芽、发现、重视和塑造的政策变迁阶段。绿色建造的逻辑观念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向生态保护,选择偏好由建造成果转向低碳建造,技术手段由传统粗放转向信息创新。通过塑造“双碳”目标下绿色建造的“政策变迁—复合层次—集成路径”逻辑框架,转型升级绿色建造的特征属性、“4R”原则和目标维度,重塑新时代绿色建造的理念及其实践方案,为高效发展绿色建造低碳理念和协同绿色建造全产业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筑业正面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技术创新缺乏和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双碳”目标对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造的构想、发展和塑造是建筑业践行绿色低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绿色建造经历了萌芽、发现、重视和塑造的政策变迁阶段。绿色建造的逻辑观念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向生态保护,选择偏好由建造成果转向低碳建造,技术手段由传统粗放转向信息创新。通过塑造“双碳”目标下绿色建造的“政策变迁—复合层次—集成路径”逻辑框架,转型升级绿色建造的特征属性、“4R”原则和目标维度,重塑新时代绿色建造的理念及其实践方案,为高效发展绿色建造低碳理念和协同绿色建造全产业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也应该实现转型与创新:就政党立场而言,必须从强调政党的阶级性转变为注重代表的广泛性;就观念意识而言,必须从强调“人民”意识转变为强化“公民”意识;就变革原则而言,必须从强调革命转变为注重改良;就政治共识而言,必须从强调通过意识形态达成共识转变为注重通过诉诸常识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国际教育援助的发展受发展观的影响。迄今为止,发展观的演变经历了经济增长观、社会发展 观、综合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几个阶段。在不同发展观的影响下,国际教育援助也体现出不同的关 注重点和援助战略。此外,受发展观演变的影响,国际教育援助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从关注经济增长转向 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实现了从“硬件支持”到“软件建设”的转型;援助的方式从“项目援助”转向“部门援助”和 “计划援助”。  相似文献   

8.
高职专科院校学校教育转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教育,必须抓住重点,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树立信心,分析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制定良策,从办学机制、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实施转型,形成科学、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部分区域性本科教学型大学结合本区域和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新要求,正在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意欲实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型。为此,必须要善于向知名大学学习。这种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其先进经验的过程,又是吸收其不足之处防止走“回头路”的过程。只有坚持这样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这些高校的发展才能走上良性轨道,科学实现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1.
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要继续解放思想,把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由于金融市场外部、内部及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存在自身固有的缺陷,导致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存在诸多“瓶颈”。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金融创新的理性选择是要突出金融业的制度创新,优化金融市场的结构创新,加强金融机构的机制创新,规范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创新,在注重创新数量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提高创新质量和科技含量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高等学校人才素质培养必须考虑社会需求这一现实问题,应该对大学生基本素质有一个切合实际的科学认识和要求,研究并规定其范畴。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此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合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条件,是找到市场经济理论与思想建设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德育内容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 ,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应从传统道德的继承、市场经济的要求、科技伦理道德的发展三方面对德育内容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国家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维系和促进就业政策的推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实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顺利建成及人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和管理机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点,发展人性化的科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理想教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要守住思想宣传这块阵地,防止青少年成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就必须实现理想教育的科学化和具体化,这包括,一方面要用科学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又要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针,引导受教育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的理想,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是少数民族政治体系随着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一种政治关系结构模式向另一种政治关系结构模式的变迁,从而建构起一种更加合理的政治关系模式。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政治文化等变量的制约,使少数民族政治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政治民主化程度相对较低。为此,必须在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构新的政治机制和政治关系模式,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能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方面科学地选择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路径,以推进少数民族政治发展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探讨当前中国农民的市场意识及其对行动选择的影响,对于认识农村市场及农村发展的内在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多数农民并无较强的市场意识,而计划或国营意识则很强,由此说明农村市场转型在农民观念领域并未实现。影响农民这一意识特征的因素是复杂的,个体因素的综合作用较为重要。农民市场意识与行动选择之间的分离意味着农民市场性行为及农村市场发展滞后问题并非因为农民观念的落后,因而农村市场化建设需要更多地考虑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