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舟山市发展临港石化产业总体思路,今后舟山将努力打造现代化石化园区,走"生态化、一体化、专业化、园区化"的产业发展道路。石化园区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部分,而软件建设的载体就是人才。目前舟山石化产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为此,需要充分利用浙江海洋学院等省内高校办学资源优势,建立舟山临港石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视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管理,改善人才留用环境,构建产业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为石化企业提供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辽宁省石化行业现状特点,指出导致辽宁省石化行业在高油价下亏损的的主要原因是行业一体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出产业集聚效应,提出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园区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技术进步和建立公共石化信息平台等措施来实现石化产业集聚战略,有利于辽宁省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民营石化工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山东省民营石化工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山东省民营石化企业和中石化石化企业,以及山东省民营石化企业自身结构的比较研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民营石化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5年石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回顾,分析2016年影响石油生产行业、油服行业、炼油与化工行业、储运销售行业及一体化公司业绩的因素变化情况,据此对2016年石化产业的前景作出预测:受累于低油价,石油生产行业承压;油服行业保持盈利,但增速放缓;炼油与化工行业可抓住机会,实现盈利;储运销售行业业绩可实现稳中有升;一体化公司缘于业务差异,分化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外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进行分析,寻找我国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的不 足,进而提出通过林工贸一体化实现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实现人工用材林由分户经营向规模 化经营的转变,将成为我国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的发展趋势。同时文章在对林工贸一体化 实现规模化 经营内在机理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林工贸一体 化经营是我国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市场驱动价值链整合,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GE模型对北京现代种业从产业吸引力和企业竞争力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北京现代种业整合从宏观而言是产业链的完善度及产业集聚性问题,从微观而言是种子公司产学研一体化及种子公司规模问题。随着种业整合不断推进,我国及北京现代种业需要通过种业价值链横向和纵向的联合,逐步改变产学研、育繁推的不足,形成产业链条一体化的格局,实现种业价值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蓝黄两区建设的协调互动和协同增效关系到蓝黄规划的顺利推进。从现有条件和客观需求出发,地理位置比邻交叠、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发展优势差异化互补,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使命一致是蓝黄两区建设协同效应的现实基础;从协同学的理论内核出发,服务协同与资源协同、政策协同与管理协同是蓝黄两区建设协同效应的理论预期;从局部到整体推进协调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统筹规划是蓝黄两区建设协同效应的实现路径。为此,需要从内部对接与外部协调、加强省政府引导、促进政策一体化、加强合作组织化与制度化、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实现两区建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7年中、美石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回顾,研究中、美石化产业链的差异,经分析2017年影响石油生产行业、油服行业、炼油与化工行业、储运销售行业及一体化公司业绩的因素,发现美国石化产业链整合度较高,石油巨头业绩突出。对中国2018年石化产业的前景作出预测:在国际油价小幅上涨的走势下,石油生产行业业绩向好;油服行业承压,破局困难;炼化行业保持盈利;储运销售行业业绩弹性小;一体化公司业务结构优化升级,业绩保持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具有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优势和系统合力,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地区都将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高度。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已引起各方的强烈关注,也向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在长吉图一体化产业集群的培育、建立和发展中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建立生态产业集群,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业一体化战略包括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与混合一体化。金融企业一体化战略的收益包括可以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实现协同效应、获得垄断利润和竞争优势、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重现被低估的价值等。金融业一体化战略的风险就其影响的范围可以分为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经济预测与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的设想,原先是从经济行业部门的分类来评价三大主导产业的经济贡献,我们从产品部门的分类并基于全国(福建)投入产出调查的数据,从投入和产出流量方量来研究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9个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和人均交通与通讯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厦门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最高,宁德地区最低;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体系;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SSM的大连市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而其中的关键是慎重地确定该区域的主导产业。基于SSM法对大连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将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八大产业确定为大连市主导产业,并建议加以重点扶持。  相似文献   

14.
将区域流通产业发展模式分为要素导向型发展模式、投资导向型发展模式、创新型导向型发展模式以及介于其间的混合型发展模式,并根据各种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遴选了衡量指标。由于现有文献没有提供区域流通发展模式的识别方法,故而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助计量方法构建了一个可识别区域流通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型,并以福建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判定福建省的流通产业发展模式为"要素、投资混合导向型模式",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大势所趋,文章在分析研究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分析模型,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目前适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为政府政策导向协作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台产业合作是闽台交流合作的核心,30多年来福建在对台制造业合作上形成了三大产业链,旅游业合作独具一格,金融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农业合作始终走在两岸前列。产业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宽,合作载体不断丰富,并在合作机制上努力探索。未来应根据两岸关系发展趋势,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通过构建良好合作环境、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海西区域资源整合以及鼓励企业入岛投资等策略性措施,推动福建对台产业合作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7.
计算福建省67个空间单元的服务业区位商、非均衡和极化水平,描述各地区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和空间差异性特征。对2000—2009年福建省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服务业空间依赖关系确实存在,服务业空间集聚显著,但是这种空间差异性逐渐减弱。建立福建省服务业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增加值滞后项、城市化水平、农民纯收入以及服务业空间误差项是福建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解释变量。  相似文献   

18.
闽台茶业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台茶业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双方在生产要素利用、产品结构优化、茶叶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互补性,也存在应对国际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闽台茶叶市场竞争的压力。提出了推动闽台茶业区域合作的建议:(1)加快区域合作的双向性;(2)建立多层次的合作体系;(3)统筹规划区域内茶业布局。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国际油价高位主要是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推动的。通过定性分析和油价预测发现,油价高位运行态势将长期维持下去。高油价对石油产业下游石油化工和石油精炼产业的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2004年和2005年石油化工和石油精炼行业的利润和国际油价数据为基础,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测算出与合成材料产业利润增量最大化相对应的油价水平以及与石油精炼产业盈亏平衡点相对应的油价水平。结合国际油价未来走势,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和石油精炼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测算了福建省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并进行空间全局与局部自相关分析,综合考察了福建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现状,将其区分为高集聚区和低集聚区.利用福建省丸地市相关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隐性知识溢出程度、城市规模、政府行为和FDI是福建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都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为此,文章根据福建省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现状提出了差异化“梯度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