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社会交换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大学二级学院背景下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学院办学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行为正向影响组织的沟通满意感与沟通开放性;沟通满意感负向影响教师心理契约违背;沟通满意感与沟通开放性正向影响办学绩效;心理契约违背正向影响办学绩效。研究结论对改进学院领导管理行为,鼓励组织有效沟通,增强对教师的人本关怀,促进学院办学绩效提升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组织变革中的心理阻力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行政组织必须适时调整和变革,以适应迅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认知误差、利益失衡、组织惰性、习惯性和变革不确定性等导致不同的心理障碍和阻力,影响和制约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进程和成效。深入剖析公共行政组织变革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和调适行政人员的心理,有效化解心理阻力,有利于顺利推进公共行政组织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言作为社会必然的存在条件,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个重要的社会工具,它一方面对社会有绝对的依附性,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应变性。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的变革,词汇也要不断地创新、充实、丰富。本文从词汇的角度探索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以说明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语言,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从变革型领导、心理资本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变革型领导风格经由员工的心理资本进而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假设.通过对南京某高科技企业114份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发现变革型领导的愿景激励、智力激发和个性关怀对员工创新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心理资本在变革型领导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治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性软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潜在要求。社会急剧变革不可避免会对人们既成的政治心理造成剧烈冲击,因此必须及时对其加以调适和疏导。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导致激化,极易上升到政治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因此,构建政治心理和谐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制度公平正义、治政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平正义三个维度来构建政治心理和谐的长效机制,以期达到人们现阶段所期盼的社会和谐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社会在日益走向现代化变革的历程中发生着一系列极为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社会心理生活领域也正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现代化的变革必然引起现代与传统、新与旧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和剧烈抗衡,从而导致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心理世界的种种困惑、焦虑和不安等情绪反应。原有的借以维护内在心理平衡的传统观  相似文献   

7.
组织变革是影响员工离职的重要冲击因素,绩优员工的主动离职会影响组织变革的效果.关注外部冲击对员工离职影响的展开模型,对理解变革情境下员工主动离职的心理动因尚有欠缺.该文基于心理所有权的理论视角,考察了组织变革情境下员工的主动离职决策.研究表明,心理所有权是其中的重要解释变量,自我需求的满足是离职决策的根本动因.在变革过程中.组织通过鼓励发起变革计划、沟通变革信息和促进员工参与的途径,能增强员工的心理所有权和积极变革的感知,减少绩优员工的主动离职.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是不断改造国民心理的历史。在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有识之士面对当时屈辱和灾难,为了拯救中国、顺应社会的变革,认识到了改造国民心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社会转型需要心理改造,心理改造促进社会转型。尽管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变革的各个阶段,但改造国民心理始终与社会变革相辅相成、共同进步,这一点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语言 ,尤其是影响语言中对社会文化反应最敏感的词汇。科学技术的变革、社会历史的进步是新词产生的决定因素 ;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和社会时尚是词语变化的现实依据 ;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是词语发展的外部动力。反过来 ,透过词汇的发展变化 ,我们亦可清晰地看到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服装流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现了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包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域等多方面的因素.它是与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兴衰,人们的文化水平、消费心理状况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紧密相连的.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服装流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是极其深刻的,它“有机地包含了社会的结构转换,机制转换,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引发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道德与价值判断及至人的深层心理方面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中国大陆城市公民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了中国大陆城市公民1400人。结果分析表明:(1)中国大陆公民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存在类型差异,即公民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水平有一定的差异;(2)中国大陆公民对经济体制变革的接受程度最高,对文化体制变革不能接受程度最低,对政治体制变革接受程度居中;(3)中国大陆公民对社会事件变革的接受程度受该事件与自身利益的关联程度的影响,关联程度高接受程度亦高,关联程度低接受程度亦低;(4)中国大陆公民预期的政治参与方式、经济参与方式与现实的参与活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对道德活动参与方式的接受程度较高,对文化活动方式接受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心理是影响制约人们思想与素质演化的重要因素。受社会普遍存在的保守拒交心理、专制权威意识、小农平均主义思想及冷漠的政治心理制约,近代知识分子领导的变革运动充满艰辛曲折,而知识阶层特有的群体至上意识、理想主义及功利主义文化观,使他们无法解决群体与个人、理想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的多重矛盾,无法彻底完成改造社会与文化的使命。他们还受到传统道德观念影响,造成自身行为方式及心态转型的不彻底性。但民族文化心理在时代冲击下不断发展,推动了知识分子由传统向近代转型。因此,社会心理对知识分子群体转型产生了“促进──阻碍”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失调与主体行为越轨现象朱玉坤社会心理失调与主体行为失范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当今社会变革中越轨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突出的症结所在之一。本文就此略述管见。一社会心理的自发性、不确定性特征,往往以社会成员的感情、情绪、需要、动机、欲望等外部知觉为外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心理” ,它是一种集体潜意识 ,类似于“文化性本能”的现象 ,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现象 ,是变革中最难变革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通过几千年的积淀 ,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既是古代辉煌的象征 ,又是制约社会向前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处于急剧变革、发展的时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青少年正在增多,其表现的行为方式对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一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正向我们敲响警钟.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正趋于上升,占全部犯罪率的70%,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此,问题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受到社会的关注,探讨和解决问题青少年心理疾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形成过程和现况出发,提出解决问题青少年的心理疾症的教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美国自内战结束至20世纪初,经历了风起云涌的社会剧变与转型,在对随之而来的社会制度变革的各种反应中,对社会效率的狂热关切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一种教育学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提升社会效率的课程变革弥合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鸿沟,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寄托了全民构筑民主社会的梦想,从而能够蓬勃发展并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针对社会效率取向的美国学校课程变革研究将从课程的科学主义精神内核和职业主义实践形态两个维度展开:科学主义主要以社会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为支撑,其中社会理论包括罗斯的社会控制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心理学理论包括桑代克的实验科学理论和来源于欧洲的心理测量理论;职业主义主要体现在新的教育机构的建立、学科重组与改造、联邦政府干预三个方面,这两个维度共同展现了美国学校课程在社会效率的时代症候影响下的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社会行为是由社会心理直接支配的,因此,考察社会历史的演变,社会心理的变迁是一个重要的视角。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是中国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而中国1/1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阶段,积极引导国民社会心理的良性转变,科学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内心积极动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弗洛姆将马克思社会历史观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整合,认为人的心理和情感不仅来源于个人的本能需要,还来源于人类存在的具体条件与外部环境。并试图通过人的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双重变革,提出健全社会的构想。本文运用总体辩证法原则,剖析弗洛姆人道主义的心理与人格,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位异化展开揭露与批判,期望社会达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再次置身于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时期 ,即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呼唤着新的价值观念。作为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深层内核 ,社会价值观念的重建 ,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 ,进而对社会的运行及变革起着制约与导向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对社会价值观念的研究。本文拟就建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必要性和内容作一审视 ,以起抛转引玉之效。一社会物质生活领域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引发社会精神生活的相应调整与变化。因此 ,追溯当代社会价值观念转换的历史动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