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湖北农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显性比较优势系数和其他因素的比较 ,对湖北农业和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评估 ,认为湖北农业在全国具有总量规模和生产效率优势 ,而且农产品出口潜力还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湖北农业产生较大影响 ,但对在全国有比较优势、而且中国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影响不大 ;还将有力地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最后文中提出了应对入世的若干对策 :加强对农业的保护意识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业技术在现代区域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经过与自然和社会诸多条件的长期磨合,已具备了其完善的形式.传统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形成;有利于吸收农村劳动力;为技术创新的提供可能性.由于现代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缺乏敏感性,加上机械工具对人力畜力替代的有限和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无限,依靠传统农业技术,精耕细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地的生产力,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发展道路.新一轮的制度安排对传统农业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带来发展的契机,发展中国家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高需求收入弹性以及传统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又推动了新一轮的制度创新.做好中国区域农业技术规划,应从产品适应性和技术适应度两个维度对农业区域进行矩阵划分,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农业技术战略;应该充分利用传统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中国特色农业;应促进传统农业技术标准化,提高其生产效率,增进其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分析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基于相邻矩阵、距离矩阵和经济矩阵,农业碳排放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相邻矩阵和经济矩阵,农业生产效率对周边省份都具有显著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三,不同的省份之间随着农业产值的提高,农业生产效应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不同省份之间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其影响程度呈不断下降趋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能够有效的减少碳排放,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绩效与政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联合生产的理论视角和概念框架,在以往把农业碳排放视为非期望产出基础之上,将农业碳汇作为期望产出纳入碳绩效核算体系,结合2007—2015年中国42个低碳试点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碳计量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ML效率指数分析了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绩效的时空变化趋势,继而对不同地区低碳农业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碳农业发展是一个具有4种产出品的联合生产格局,旨在实现农产品和碳产品之间的耦合关系得以脱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低碳试点地区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净碳汇效应,但未能实现低碳农业的有效发展,农业投入要素的冗余是主要制约因素;大部分试点地区低碳农业生产效率呈现震荡上升趋势,实现了低碳农业发展的绩效改进,农业技术进步是绩效改进的主要驱动力。整体上来讲,低碳试点省市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低碳农业的发展,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制约因素源于农业技术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9—2018年湖南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湖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湖南省农产品流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升,但是除长沙、衡阳和岳阳外,其他地区的规模效率在逐步下降,技术效率提升不稳定。这表明农产品流通业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湖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农产品流通业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方面的缺乏也是抑制湖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的因素。采用Tobit模型考察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湖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因此,应加快湖南省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厘清农业机械化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路径及效应,对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踏车理论、中介效应理论,选取中国25个农业大省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产品价格、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规模、粮食生产效率在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格的中介路径影响农民收入。其中,生产环节农机通过阻碍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减少;加工环节农机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提升,通过提升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出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加大生产环节农机补贴力度、加强加工环节农机技术推广是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广义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探究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作用,同时滞后性明显,估计结果稳健;农产品出口贸易水平和农产品进口贸易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生产率均呈正向显著影响,且出口的影响系数小于进口的影响系数;南方和北方省份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正向影响,且北方省份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回归系数高于南方省份;为考察不同层次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的影响进行分位数回归,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的增加,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农业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目标重,难度大。通过153个国家农业示范区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生产、科技、制度和经营四个方面选取影响农民收入的14项指标构建模型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为保证粮食安全,现阶段提高农民收入不仅在于促进非农就业,更在于提高农业效率和产能,加快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推进农产品品牌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2004─2007年中国各地区农产品国际贸易空间自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相似发展水平地区显著性集聚,并且集聚程度不断递增.东部地区凭借其区位、资源、市场、产业优势,人均农产品国际贸易额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差异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异扩大.因此,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应突出地区特色,发挥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的区域导向作用及通过落实农业功能区划,实现农业生产的集聚和差异化,提高各地区农产品国际贸易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湖北省2003年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物质费用和播种面积是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基本上为正;(2)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有正有负;(3)各农产品的平均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只有小麦的生产规模经济递增;(4)各种农产品的技术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棉花、蔬菜、禽肉最高,而水果、生猪最低。最后,得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应克服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调动科研、推广和生产三方面的积极性,使农业科技在今后的农业增长中得到最大的发挥;二是建立新型的经营组织,以解决农业基础技术设施的投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福建省农产品物流良好有序发展,分析了当前环境下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模式,探索了未来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可能的发展模式———“面对点”单市场模式及“产销一体化”模式。这两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领域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三农”问题以及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促动下,农产品流通及其效率问题才逐渐备受重视。因而,本文对农产品流通效率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最终,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构建了“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以便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描述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差异现状的基础上,借助随机前沿模型和200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经营状况和经济贡献高于中西部;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低,但呈增长趋势,而且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中塌陷"的格局;农产品流通相关人员的素质、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化水平的差别是导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结论,提出缩小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农产品流通相关人员素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流通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发挥城镇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6—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互联互通视角,构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测算并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出口潜力及拓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的经济规模、伙伴国的人口规模以及使用共同语言均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的人口规模、两国的地理距离均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效能、自贸协定、班轮运输连通性、铁路货物运输量、贸易自由度、进口清关时间、货币与金融自由度均对贸易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文化差异和政体水平差异均对贸易效率具有阻碍作用。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潜力较大,未来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加强产销衔接是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点.从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分工的视角,运用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对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这三类与农户衔接的农产品销售主体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解释.结果表明,多样化农产品销售主体的出现,是在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分工的状态下,各市场主体比较了产品市场和不同类型劳动市场(生产劳动与销售劳动)的交易效率后,选择不同的剩余权利赖以实现的最优分工组织形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技术传递、价格传递与农产品超量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农业成为工业的附属,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等,无不受到工业的直接影响。其中,重要的影响主要在于技术和价格两个方面。以显示技术进步的实物生产函数为出发点,依据最小/最大值原理,构造了微观的农业生产者经营行为模型,其目标函数为新古典主义的经营函数,控制变量为商品性投入因子,状态方程主要为经济体内宏观的技术传递函数和市场价格传递函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经济中,农产品超量供给的状态经常存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竞争,进一步体现为各经济体之间,在整体水平上的技术和市场效率的竞争。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视为焦点,似乎正与此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险因子的农产品供应链合作绩效优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评价方法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农产品供应链合作绩效问题,建立了基于风险因子的农产品供应链合作绩效多维决策模型,进而探讨提高农产品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合理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2000-2011年30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观测样本,基于SFA方法从全国和各地区的视角分别对农产品物流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度,探讨了外生性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的差异及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的根源.研究表明:我国及各地区农产品物流技术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外生性环境因素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向作用;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技术变化和效率变化的综合效应,其中东部地区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变化,中西部地区则几乎全部来自于技术变化.改善和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宏观上要依托于我国地区发展的战略布局,中观上要倚重于我国产业发展的结构调整方向,微观上要注重于合理配置物流核心过程中人员、物资、资金及信息的流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在贸易便利化视角下分析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潜力,特别是发现贸易便利化的不同指标在中国对各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中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选定的指标中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潜力的实现作用最明显。俄罗斯是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潜力最大的国家。中国应注重改善口岸设施与海关环境,以促进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农产品。在扩大中国对南非、印度的农产品出口上,应主要关注其电子商务和海关效率,而俄罗斯和巴西口岸设施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潜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