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启蒙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以进步、现代文明、个性主义(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为核心的思想价值观.但是,在五四时期及其以后,发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学内部,却孳生出质疑乃至颠覆五四核心价值的文学主题与叙事.从鲁迅到左翼的丁玲、茅盾等人,他们通过各自不同的小说文本,从各自的价值立场,对个性主义等五四主流思想价值进行了“叙事的质疑”,并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与价值重估.新文学内生的这种自反性叙事,实际构成了新文学的新传统,它为人们认识与理解五四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和自五四诞生的新文学,提供了有意义的视域.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研究多对民初小说持一种否定态度,而事实上民初小说在叙事模式方面,如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较以前都有所突破。民初小说是对清末功利小说观和集中于政治题材创作格局的纠偏,为“五四”新文学尤其是现代小说的兴起作了有力的铺垫。  相似文献   

3.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围绕“帕特纳号沉船事件”和“布朗事件”展开,主人公对事件的阐释判断和叙述者们对事件多元的伦理判断,与读者对“确定性”的本能追求形成了充满张力与活力的辩证关系。康拉德通过多种叙述声音使读者审美预期受阻的同时也使其更积极地与文本进行双向对话,在推动小说叙事进程的同时,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形式,实现小说在叙事形式、叙事伦理和审美意蕴上的交融和暗合。同时,从人物的阐释判断、叙述者的伦理判断以及读者的审美判断三方面对《吉姆爷》的叙事判断进行论述,也为詹姆斯·费伦的叙事判断理论提供了一种更清晰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4.
叙事文学创作是钱钟书关注的文艺论题之一。他对叙事文学创作中复杂个性的塑造、叙事品格、及其美学效应等都有独到的论述。我们把这些论述拾摭观之,可以看出钱钟书的叙事文学创作思想之一斑。一、写人之辩证观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大型叙事文学创作之一,其中不少记叙人物、事件之章节已具小说笔法。钱钟书对司马迁《史记》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很称赏。尤其是对司马迁善于写出人物的复杂个性给予肯定,并分析了他写人的成功所在。他认为,司马迁记事详实,写人虽“确多‘字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农民一直是不具备叙述能力者。这使得农民形象作为叙述者兼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事在新文学史上很难出现,极为稀少。然而,在打工小说中情形变得复杂起来,农民不单是不具备叙述能力者,也成为基本具备叙述能力者,甚至成为完全具备叙述能力者。以至农民形象作为叙述者兼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事在打工小说中成为一个相对集中的问题和值得注意的现象。它携带着时代的气息,显示了作家的平民意识与人道情怀,彰显了农民自身素养的提高与自主精神的丰厚,成为时代农民自我觉醒和心灵解放的标志,并且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以农民为叙述对象的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农民”的叙述主体资源。  相似文献   

6.
徐仲佳 《东方论坛》2021,(2):141-149
张资平与无产阶级文学的真正相遇发生在1928年,恰是“革命+恋爱”小说模式风头正劲的时候,而恋爱小说又是张资平最主要的文学资本。因此,这种相遇原本应该是一出喜剧。不过,恋爱在“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中已经沦为革命的附属品,加之,张资平的怨恨情绪使得他的创作转向虽挂革命文学的旗号,却又与无产阶级文学形成了区隔。左翼文学阵营对张资平的“转向”也进行了自觉的区隔。“腰斩”事件虽非左翼阵营所主导,却有着左翼文学观念的影响。这种区隔行为除了主义之争,也有怨恨情绪存在。张资平的文学史地位与他的叙事主体合法性密切相关。随着张资平文学史自我叙事主体合法性的丧失,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事也逐渐将之视为他者。  相似文献   

7.
神秘主义叙事是先锋作家常用的方法,具有女性文学和先锋作家双重身份的林白也在其作品中渗入了神秘主义的因子,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和神秘主义色彩。以神秘主义叙事为切入点,通过林白小说中神秘人物、神秘事件以及叙事手法解读其小说的神秘主义特色,挖掘地域文化风俗和自身特质对其神秘主义叙事的影响,并阐释其神秘主义叙事在释放女性话语方面的作用以及林白神秘主义独特的诗化意境。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林语堂本身的人生自我定位,他的生命意识在文本中的表现及对文本叙事的影响.林语堂自我定位为俗世常人,但绝不世俗,处世原则是合理尽情、快乐自适.他肯定合理适度又无害他人的欲望,在文本叙事中表现出宽容舒缓的特色,同时作者的主观理想促使他在叙事中多采取女性视角和全知叙事的方式,前者贴近人生的感触,后者拉开了审美距离,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观照并行不悖.对文化和理想的偏爱,使得他小说中呈现风俗人情画的特色和浪漫的情调.当然,这种做法也对小说本身的艺术表现带来了缺憾.  相似文献   

9.
孙犁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是一部革命历史小说,一定程度上受到流行的宏大叙事的影响,但是,整部小说的叙事和结构稍显散漫、局促,给“革命历史叙事”留下了“破碎”和“裂痕”.重读这篇小说可以了解孙犁的“思想和情感”及创作个性,它还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那个时代的文学与历史、作家个性与主流话语之间紧张又微妙的关系的一个镜像.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的第一人称抒情性小说(《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中,《伤逝》有其特殊性。不仅因为它是鲁迅唯一一篇爱情题材的小说,也在于它是一个最容易引起歧解甚至对立性解读的文本。这与读者对它的表述方式——“第一人称独白”,对小说之“抒情性”的不同理解相关。文章从“独白”与“叙述”、“叙事”与“抒情”的关系以及抒情内在的悖论等问题入手,试图呈现《伤逝》抒情的复杂面向和抒情主体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已经成为横贯欧美的文艺思潮,而在苦难深重的中国,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和呼唤英雄气概的浪漫主义仍然是新文学的主潮。然而,新进的现代主义也必然要突破中国传统的铁壁,在“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大合唱中,奏出她们自己的乐章。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施蛰存等“新感觉派”小说以其不合国人“口味”的独特面孔出现在上海滩上,引起了人们的瞩目。  相似文献   

12.
《老风口》是一部描写新中国建国之初第一代军人戍边新疆,垦拓新疆,扎根新疆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张者故意放弃传统历史小说史诗式的宏大叙事,采用跨文体的文史杂糅手法,通过复调的叙事结构,将“事件”与“故事”、“正史”与“野史”、“史性”与“诗性”杂糅在一起,让读者游走在真实与虚构,宏大与微观,严肃与荒诞的小说叙事之中。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散文随笔与现代小说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互渗融合,诞生了一批散文体小说超文本,其文体特征是叙事的“客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三人称叙述方式和远聚焦叙述方式。具体而言,是由现代的“展示”取代了传统的“讲述”叙述方式,即往往取材于一种“极单纯渺小的事件”,以此暗示出“极复杂极重大的东西”,而由事件来暗示指的就是“客观化”地“展示”,复杂重大的东西指的就是由“第三人称”或“远聚焦”展示所达到的“认识”功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散文随笔与现代小说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互渗融合,诞生了一批散文体小说超文本,其文体特征是叙事的“客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三人称叙述方式和远聚焦叙述方式。具体而言,是由现代的“展示”取代了传统的“讲述”叙述方式,即往往取材于一种“极单纯渺小的事件”,以此暗示出“极复杂极重大的东西”,而由事件来暗示指的就是“客观化”地“展示”,复杂重大的东西指的就是由“第三人称”或“远聚焦”展示所达到的“认识”功能。  相似文献   

15.
寻根小说在中国当代小说文体演进中具有浓厚的过渡意义,是新时期小说“文体革命”的先声。这种“过渡”表现在它同其以前小说叙事相比,在叙事性质、对传统小说构成要素的处理、叙事方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寻根小说叙事主旨的含混与矛盾,也使其叙事形态显现出与传统的深在牵连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新文学现代性规范的“压迫”之下,张恨水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转向”,由通俗文学的本土化 现代性规范向新文学的“抗战”主流现代性规范调整,“抗战小说”就是这一“转向”的产物。由于背离了张恨水的创 作个性,“抗战小说”存在着非统一性和文本分裂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百花园中,林语堂的小说堪称一绝。首先,林氏小说是用英文创作然后汉译过来,先征服了外国读者,然后赢得了国人的普遍喜爱;其次,林氏小说有一种别致的风格和特殊的滋力。读他的代表作《瞬息京华》、《风声鹤唳》、《朱门》、《唐人街》等,最突出的感觉,就象在听一个阅历丰富、洞明人生的高人在倭谈人生往事,真实、亲切。风趣、自然,不知不觉已进入作品的境界中,读后还能令人回味良久,从中得到强烈的艺术享受和多方面的人生启迪。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林语堂小说魅力做些探析。一、诿谈式的叙事风格该谈式风格首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历史叙事与“记事”活动的历史渊源,使其以客观旁观的全知视角来体现所叙事件的真实性。但是承袭历史叙事而来的六朝志怪小说,基于所叙事件的“采录传闻”性质,从“采事”的立场运用限知视角,使无法征实的事件在表面上具有了真实性的特征。由此,六朝志怪小说作者在不悖离历史叙事真实性要求的前提下,能够通过限知视角进行文学性的虚构叙事。  相似文献   

19.
江苏南京的朱文与韩东是新生代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以文本研究方法对二人创作的作品进行分析,指出他们的小说在性爱的描写、“游走者”的刻画、写作立场、叙事策略以及“口语化”语言等方面既有相似点,又存在许多相异之处。在此基础上,认为他们以其各自的精神立场和个性写作使新生代小说呈现出另一种价值与深度。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主题研究,由于文本的多样性,释读者历史、文化、释义等语境的变迁,构成多样的小说主题形态。“内儒外佛”的思维模式、文化人格与叙事传统;整体写意,局部写实——“虚实相生”“百川归海”式的叙事结构,构成了《水浒传》主题——“为市民写史,替民族写心”的“无底棋盘”和中国文学特有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