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文化研究视野下受众研究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兰克福学派的被动受众观到霍尔“编码/解码”模式中对受众主动性的肯定,再到费斯克对受众创造性的张扬,受众研究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导致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现实之间产生隔膜。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其实应该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应该把“主体间性”概念引入当代受众研究的视域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以传者和以受众为中心的两个体系。全面、正确地认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价值必须承认两个价值体系的存在,它们各有其深刻的内涵。在当前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中,传者中心论正逐渐被受众主体性所代替,这实际上反映了新闻价值取向从一个体系向另一个体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3.
自我观在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毛泽东的自我观经历了从无我论到唯我论,再.到科学的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道德观的嬗变,表现了一个伟大人物的早期成熟过程,深入探讨和研究毛泽东的早期伦理思想中的自我观,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不是在一般政治学层面上, 而是通过批判性地继承洛克以来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国家观、 深刻把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生学原理, 以及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构建其国家理论的。 所以, 我们尤其应当本着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 通过梳理、 考察现代国家观的历史嬗变来进入这一理论所关涉的问题域, 实现对这一理论的根本性把握。 概括地说, 洛克、 黑格尔、 马克思是现代国家观的历史嬗变中的三个重要节点。 具体来看, 黑格尔的国家学说构成了对洛克国家观的批判与推进, 而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则又构成了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与推进。 经过这三个阶段、 两次批判的理论推进, 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国家观在马克思这里获得了最深刻的理论表达, 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叙事中实现了最彻底的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贫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从欲灭贫穷又以穷为荣、期盼富裕又以富为耻,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勤劳致富光荣,再到富而思进、注重公平的过程.深入研究当代中国贫富观的嬗变过程和思想轨迹,无论是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对于树立正确的贫富观,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为基石,将总体性、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为人们理解美国当下资本主义文化以及后现代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进路.但无可否认的是,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存在着简约论和本质主义的思维局限.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大众文化现实语境中,詹姆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多少有些“水土不服”,这充分说明理论的传播与吸纳必须经历“在地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一种信息传播手段,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和经济运作方式。从文化角度来考察,新闻的娱乐化趋势是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和谐发展中的一个尝试,是大众文化的外衣下裹藏精英文化的内核,体现了电视媒介以受众为本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手机》的发表,标志着刘震云现实生活题材小说的艺术嬗变,引起了文学界的争论.从对生活的写真到媚俗是其嬗变的主要方面.嬗变的原因,既有作家艺术追求的内在动力,也有市场经济的外在压力.这种转变对于如何提高大众文学乃至大众文化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费斯克的文化符号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费斯克是西方重要的文化研究和传播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其众多洞见都体现在他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阐释之中.从符号学的途径入手,分析费斯克对大众文化、文本的理解,以及受众符号学式的抵抗和这种研究可能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换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民族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晚清文学观念的嬗变所作的历史考察及个案分析,认为中国文学观念在经过晚清时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后,已开启出以粱启超为代表的功利文学观及以王国维为代表的审美文学观两种与传统文学观念迥异的发展理路,而这恰恰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大众传媒文化的兴起改变了过去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景观.现代传媒文化在市场利润的诱惑下沦为商业文化,这种文化因为过度迎合一般大众趣味,从而伤害到传媒文化理性本身;战争期间传媒被各国政府严加控制,传媒多数沦为战争宣传机器,这在历史上同样引发了人们对传媒文化的恐惧;20世纪也是一个民主观念盛行的世纪,民主以及传媒被不同集团或者政党所利用,从而对传媒文化理性造成另外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12.
当今,大众文化是颇受大学生青睐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方面,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主导具有"双向建构"关系;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众文化的话语差异博弈中,大众文化又在不断地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主导地位。在审视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主导之间"建构-解构"交互关系的基础上,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主导困境的关键是开启双方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观——一种受众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斯克的传播学研究深受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威廉斯、霍尔等的影响,更加关注受众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受众的实践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性受众观".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佛教中国化历程的考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特质。研究认为,在中国固有的人文理性这一文化基调的引导下,佛教文化本土化并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向心性哲学层面的深度拓展,这一过程大致发生在唐初、五代末宋初、明末、民初,这4个阶段的中华文化特质主要表现为人文理性的拓展与心性哲学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争论一直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理论和舆论引导功能,对受众认知转基因食品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大众媒体对转基因的正负面报道影响着受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但是,目前大众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报道呈现出报道不足和有失公正的现象,造成了受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不够甚至是误解。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成为转基因食品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而大众传媒在消除受众不确定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此,探讨了大众传媒在转基因食品推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释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结构转型及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并结合当前收视率火爆的民生新闻现象,分析从文学公共领域到政治公共领域、大众传播公共领域的转变,论述大众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典美学的危机与大众美学的崛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笼罩下,日常生活的意义被放大为文化的中心并被神圣化,而昔日的现代性的神圣价值则被日常化;技术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使当今时代出现了一种明显的文化泛化与审美泛化的趋势。从经典艺术美的陶冶到关注身体感觉和生理欲念的快感美学,从经典艺术的“人”之代言到当代文化的大众体验,从经典艺术的文字想像到大众文化的图像复现,从经典艺术的观念幻象到大众文化的身体喜剧,经典美学迅速进入了自身的当代转型和现实重构,其文化立场和理论视域理应做出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大发展,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新闻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受众地位的转变,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这种变化趋势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影响传媒发展的社会因素当然是首要的.面对这种变化趋势,新闻传播者对于受众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长军 《南都学坛》2002,22(2):104-108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站在精英主义立场上对大众文化继而对其母体———资本主义社会持激进的批判态度的理论倾向 ,是一种从负面性上阐释大众文化的理论———批评范式。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将其视为一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产物。奥尔特加、罗兰·巴特、女性主义理论、葛兰西、哈贝马斯、杰姆逊。法兰克福学派等共同书写了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规范和引导着西方大众文化实践的发展方向 ,至今仍然是权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话语资源 ,对建构中国大众文化理论框架也具有参照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