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在经部分类方面,吸收前代目录学著作之长,结合学术思潮发展的状况及图书存目之数量,突破前人经部目录分类之藩篱,取得前代未有之成就。陈振孙不仅为目录学家,亦是造诣精深之经学家,然其经学著作早已散佚,唯从《直斋书录解题》中窥见其经学主张。陈振孙治经注重源流,明辨真伪,推崇创新,引援精博,反对繁碎穿凿之说,亦反佛、老之异说。在特定之时代与学术立场之下,表现出崇朱贬王之思想倾向。陈振孙经学思想,融汇汉、宋,表现于既重视训诂小学,又注重文献辨伪,实则博采两学之长,开宋代后期学术风气之取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宋代最著名的两部私家书目--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集部中著录的唐人文集,并通过对比,揭示唐集在宋代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3.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作总集。它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至后蜀后祖广政三年(940年)间十八位作家的词作,共五百首,由后蜀赵崇祚编选,欧阳炯作序。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花间集》之作为"依声填词之祖"。此书出自有闲文人之手,内容多为绮错香艳,这也是它多年来  相似文献   

4.
《楚辞释文》一书早已亡佚,究竟系何时何人所作,晚清以前概莫能知。后经专家研讨,有了一定线索,或认为王勉所作,或以为陆善经所撰,为《楚辞释文》(以下简称《释文》)的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此书目录并见宋邵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和洪兴祖《楚辞补注》(以下简称《洪补》)目录附录,其部分释语唯赖《洪补》援引得以  相似文献   

5.
关于陆游的卒年问题,历来说法不一,至今尚无定论。《宋史》本传谓:“嘉定二年(1209)卒,年八十五。”宋·张淏《宝庆续会稽志》、清·赵翼《陆放翁年谱》,均主此说。自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提出“嘉定庚午(1210),年八十六而终”以后,元·方回《瀛奎律髓》、清·钱大昕《陆放翁年谱》即主此说。近年来,陆  相似文献   

6.
晁公武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目录学家,他的《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并称“目录学之双璧”,对后世影响极大。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发达,雕版印刷的兴盛使书籍的种类和数量剧增,官、私藏书量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这就为目录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录学的主要成就是书目数量的繁富和叙录体例的完备。官修目录前后有十五种之多,私修者有书名可考的在  相似文献   

7.
《草堂诗余》是宋人编选宋人词(有小部分唐、五代词)的总集的一种,编者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那么这书应编成在庆元(南宋宁宗年号1195—1200)以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这是这书最早见于目录书的著录。 这书的编集出于书坊,所以所定书名不伦不类。明杨升庵认为:因为李青莲诗称草堂集,词的产生以李白的《忆秦娥》、《菩萨蛮》为开山祖,由此有草堂之名,这说法  相似文献   

8.
南宋人汪藻的《世说新语叙录》是一部重要的《世说新语》研究资料,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世说新语叙录》分为三卷:“首列考异,继列人物世谱,姓氏异同,末记所引书目。”《世说新语叙录》在中国久已失传,近世由日本传回中国,但仅存《考异》、《人名谱》两卷,《书名》卷已不存。  相似文献   

9.
唐刘肃所撰《大唐新语》最先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入杂史类,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是如此,都把它视为史学著作。至《四库提要》始认为“其中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未免自秽其书,有乖史家之体例,今退置小说家类,庶协其实。”一九五六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唐新语》标点本,在说明中也认为它“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研究的参考材料,还是有其用处的。”最近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相似文献   

10.
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修订本《辞源》〔四卷本〕第2册第1435页《晁公武》条下说:“守营州时,撰《郡斋读书志》,二十卷。”(亦见该馆1988年7月版《辞源》合订本第776页)按:“营州”误,应是“荣州”。清同治三年(1864)版《嘉定府志》卷46《艺文志》所收《晁氏读书志二十卷》条下说:“晁公武撰。”又引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公武得南阳公书五十箧,合其家旧藏,得二万四千五百卷。绍兴二十一年,守荣州,日夕校雠,每终篇,辄论其大旨,所发明有足观者。”又同书卷21《职官志》:“晁公武,钜野人。绍兴中,荣州刺史。”又32卷《…  相似文献   

11.
吴聿《观林诗话》(下简称《诗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有些是道前人所未道,材料大抵典核,可资考证;评为宋人诗话中之佳本。吴聿,字子书,约南宋初人,生卒年不详,邑里自署楚东。曾居都下,家有听雨轩。诗学宗元祜,故《诗话》多称述苏(轼)、黄(庭坚),论至贺铸、汪藻。《诗话》,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浙江范氏《天一阁书目》均有著录。因传本稀少,前人很少征引。丁福宝辑入《历代诗话续编》。余读《诗话》,偶有所得,遂撰札记四则。一、“半夜钟”及其它。《诗话》引《南史》:“丘(邱)中孚喜读书,常以中宵钟鸣为限”,知“半夜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诏令奏议类·包孝肃奏议十卷》有误,(以下简称《奏议》)已历三勘。一勘于《辨志文会》初集。费德宗所勘有三,(一)张田分类本为三十一门,《总目》误作三十。(二)《总目》据田序驳正《宋志》,奏议当为十卷,此误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加以纠正。(三)以明刻本为据,疑张田编本不是《奏议》全本。二勘于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以下简称《补正》)。《补正》辑录费氏之说,又略加补说。关于奏议的分门编类问题,就费氏推测《总目》分列门数生误的原因,补为:“今合肥李氏刊本,明礼门目录亦误体,集中不误。”关于奏议版本序跋问题补注,明代四种  相似文献   

13.
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刺(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山西代县人,有《雁门集》行于世。在“舍弓马而事诗书”的西北少数民族诗人勃尔崛起的元代诗坛上,“文心绣腑,绰有风华”(潘是仁语)的萨都刺,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杨维桢《宫词序》);他的词,雄健高亢,被人推为“元词之冠”(林人中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回族文  相似文献   

14.
<正> 宋人程大昌的《禹贡山川地理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图三十一。”并云:其图据归有光跋称,吴纯甫家有淳熙辛丑泉州旧刻,则嘉靖中尚有传本,今已久佚。……“今以《永乐大典》所载校之,只缺《九州山水实证》及《禹河》、《汉河》二图。其余二十八图,岿然并在,诚世所未觏之本。”按,《禹贡山川地理图》非三十一图,而为三十图。宋刊本非唯嘉靖中尚在,并未久佚。近人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云:“宋刊本,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二字,白  相似文献   

15.
哈斯宝写人艺术辩证趣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斯宝,自号“施乐斋主人”、“耽墨子”,清代杰出的蒙古族翻译家、点评家.其生平材料现存甚寥.仅从其传世的《新译红楼梦》回批中,可以推断他是清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间内蒙古卓索图盟(今辽宁省西部、赤峰市南部一带)人.他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精晓本民族文化,又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蒙汉文兼通、博览群书、能诗善画.对蒙古族英雄史诗《格斯尔传》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創作《紅樓梦》,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乾隆甲戌(1754) 《脂硯斋重評石头記》第一回已說他“十年辛苦”,那么,由甲戌往上推算,他开始創作《紅楼梦》大約在壬戌、癸亥(1742—43)之际。甲戌是“重評”,假如从“初評”推算,时間可能还要早一些。《紅楼梦》沒有最后完成,曹雪芹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1763或1764)。他花了二十来年功夫,只給我們留下基本上整理定稿的《紅楼梦》前八十回。八十回以后  相似文献   

17.
论赵彦端词     
赵彦端(1121—1175),宋魏王廷美七世孙,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属江西)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乾道四年(1168)以直显谟阁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有《介庵词》.《全宋词》收他的词一百五十八首.另《诗(?)》第二十五册还收有一首《水龙吟》(雨山空翠烟霏).《宋史》不传.张端义《贵耳集》载,彦端尝赋西湖《谒金门》词,其中“波底斜阳红湿”句为高宗所喜,说:“我家里人也会作此等语!”由此可以想见他在当时词坛上的一定影响.介庵词至今尚未见论及者.本文试图从他的词诗化、雅化的角度,对其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和风格特点作谫陋论析,以见介庵词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叶德辉的《跋》山谷诗文,早在南宋建炎、乾道、淳熙间分别由洪炎、李彤、黄着陆续编纂《内集》、《外集》、《别集》传世,见诸来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但黄庭坚一生蹭蹬颠沛,书如其人,其著作结集也如其自题其集日《敝帚集》,虽可自珍,但常被俗弃。其间除来元之际,中原多故,毁于兵买外,宋本旧刻亦在尊唐抑来的诗风浮沉中散佚,故人间绝迹。海内现存最早的版本,要数明嘉靖间,叶天爵、乔迁所刻《山谷集》,即近代著名藏书家叶德辉称之为“第一旧本”之本。此嘉靖刻本《山谷集》,今存江西省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诗人、诗论家潘德与(1785——1839),字彦辅,号四农,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出身子衰落的书香世家,早年“屡困州举”(应乡举十二次)道光八年(1828)中举人,年已四十四。此后六次参加会试,出入京师,没有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1835)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安徽,因不愿“趋走省垣,候大府驱遣,作令不知何年”,未赴。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未入仕途。著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札记》九卷,《诗余》三卷,《诗话》十三卷。他的《养一斋诗话》,在嘉庆、道光间的诗坛上,不论是诗学观,还是对古人诗歌的评骘,都有重要意义,今天亦不乏借鉴价值。郭绍虞先生称之为“严肃认真”的诗话之一,并选入《清诗话续编》。现就个人闻见所及,对其主要观点之一的“质实”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20.
陈第(1540——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福建三山(今连江)人,为明代名将、旅行家、诗人和古音韵学家。万历年间,他曾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赴台湾抗倭,亲历台南至高雄一带高山族村社,实地调查了高山族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写下《东番记》,为后世研究高山族及台湾各方面的历史情况,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此外,他在经学研究及诗词歌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