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的政治评论为标志,马克思早年思想表现出现代性的基本定向,亦即持一种非批判的启蒙主义立场。从“传统”的专制极权走向“现代”的自由民主成为早年马克思的根沐实践诉求。由于《莱茵报》时期思想的内在张力,马克思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了思想上的原则性转折,最终走向了对启蒙主义的辩证扬弃。发掘马克思思想的启蒙主义出发点,能够回应将马克思与专制和集权思想联系起来的曲解,当然也应该避免将马克思的思想还原为一种早年的自由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2.
在《博士论文》时期,作为以理论的形式出现的哲学的实践,马克思具体化的实践概念体现为批判这一概念。批判既有德国浪漫主义“反讽”概念主观的、能动的一面,也包含黑格尔哲学的客观性维度,是二者的综合。批判或哲学实践所依据的是由法哲学提供的伦理生活、国家生活的理念,批判或哲学的实践的对象是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一定的历史世界。因此,马克思此时所说的批判或哲学的实践,是面向政治的。由此可见,当马克思首次使用实践概念时,实践就意味着以对现实世界原则的哲学认识为前提,以哲人为中介,与政治相关的自觉地创造未来世界的能动的活动。马克思成熟时期实践概念的一些基本规定性由此而得到了初步的显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走出传统哲学的思辨王国、实现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注重将哲学批判与现实批判相结合.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性研读不难发现:马克思从一般性思想演进的视角进行考量,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经济学批判——人类学批判”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艳镕在2008年6月30日《学习时报》撰文指出,马克思曾提出一系列有关哲学理解的命题,透过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的关怀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哲学是对“尘世”进行批判和确立“此岸世界”真理的“批判哲学”。2.哲学是“非常懂得生活”并为现世提供智慧的“生活哲学”。马克思哲学是对“尘世”进行批判和确立“此岸世界”真理的“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5.
与鲍威尔把犹太人问题当作纯粹的宗教问题不同,马克思将犹太人问题与对政治解放本身的批判联结起来,从而把这一问题转变为"当代的普遍问题"。通过对渗透着犹太精神的市民社会的分析,马克思展开了对现代性的初步批判。马克思的这一批判内含着对传统思辨哲学、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启蒙哲学的批判,同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任理念历经嬗变由传统信任走向现代信任。早在启蒙时代,休谟就以“社会化理性”为基础规划出基于“符号系统”的传统信任模型;马克思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问题的批判中揭示出现代性背景下传统信任理念的失败;吉登斯为重建社会信任,在马克思社会批判基础上,以现象学方法重构现代意义上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现代信任理念。于是,从休谟到马克思再到吉登斯就在哲学意义上展现了一部信任理念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一个根本变革,就是科学地解释了实践,并把它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批判是哲学的本性,是哲学发展和变革的方式。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批判的实践批判理论方法。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以实践为手段、以实践为对象的批判以及实践的自我批判。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社会整体观出发,对政治与社会关系作了哲学阐述。他批判了一个普鲁士人即卢格对政治的狭隘理解,导致以政治理智蒙蔽社会本能,无法认识到社会贫困的真正原因。马克思从政治哲学的角度为无产阶级找到了消除贫困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他进而独特地阐释政治国家要消灭贫困,那它就应该消灭无产阶级这个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从而消灭这个社会和作为它的产物的政治国家自身,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能获得彻底解放。马克思在关注工人阶级及社会的弱势群体的贫困之中,形成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以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哲学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阿伦特都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特征,其“虚假性”根源在于实践意义的失落,他批判的旨归是唯物史观的确立;阿伦特以“行动”出发的两种政治生活对比,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揭露现代资本主义“虚假政治”问题,并指出意识形态问题是造成极权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如何超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走的是一条更为深刻的“变革生产方式”的道路,而阿伦特将希望寄托于回归“行动”意义以重塑“真正的政治”。相比之下,马克思的批判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康德的政治哲学思想历来争讼不已。应该说,康德政治哲学缘于对启蒙政治的批判与重建。康德通过先验道德哲学批判了霍布斯以来的启蒙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又以实践理性重构了启蒙的个人权利思想,论证了自由主义法制国家的现实性。在道德和法之间,康德恪守其各自的界限,从而既规避了卢梭式的道德政治所具有的革命风险,同时又赋予了自由主义政治以一种深刻的道德尊严。康德哲学深化了启蒙。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理论对马克思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世界历史科学理论的形成,一方面是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哲学理论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是马克思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运用唯物史观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理论进行革命性变革,重新赋予其崭新的内容,从而使世界历史理论真正成为了科学。  相似文献   

1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性地借鉴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深入开展了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的"本质的矛盾"的揭示,这一重要成就奠定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科学理论基础,并使马克思得以展开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面清算,把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成果创造性地整合于唯物主义的立场中.因此,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本质的矛盾"的揭示对于唯物史观之创建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主要集中于其批判性、革命性的否定性思维,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肯定性思维。如在马克思的辩证法、唯物史观以及私有财产思想中所蕴含的肯定性思维。以往强调否定性思维是由于革命斗争时期的意识形态的需要所致。从实质上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个大的历史尺度,在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中,对大多历史时期持肯定性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蕴含的肯定性思维同样可以指导我们看待当今的维护民族地区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超越,形成了实践性、科学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马克思异化思想对前者的超越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列斐伏尔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后马克思哲学思潮”的不自觉推动者:他首先赋予马克思哲学一种“诗性实践的本体论”视域,从而架空了物质生产实践概念;其次,他试图瓦解马克思“物质生产第一性”的基本叙事逻辑,提出“消费引导型科层制社会”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概念;在其晚年,他把社会历史辩证法改造成所谓“空间化本体论”,这实际上是把历史辩证法“空间化”的“后现代转向”。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守着马克思的政治信仰与哲学理论基本底线。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辩证法的世界观意义并非不证自明,需要对其自身作出充分的理论辩护,重新阐释辩证法的世界观意义是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教科书哲学的世界观定义暴露了传统哲学"观世界"模式的非时间性困境,探讨辩证法的世界观意义必须充分探讨世界观概念的时间性和有限性内涵。以时间性为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对传统辩证法的根本改造,不仅可以揭示辩证法理论形态从"无限性逻辑"到"有限性逻辑"的转变,而且可以重新阐释马克思辩证法独特的有限性世界观内涵。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可以从诸多角度加以理解。但如果说马克思哲学革命主要是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的话,那么,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是:究竟马克思实现了怎样的辩证法革命?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主要包含三个维度:作为世界观的历史辩证法、作为社会形态运动形式的历史辩证法以及作为共产主义原理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所实现的革命与拉瓦锡“氧化说”在化学史中实现的革命具有相似的意义。但相对于“氧化说”,马克思是通过黑格尔辩证法来表述“剩余价值”的发展规律的,而相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马克思《资本论》又是从“生产一般”的抽象出发,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资本”这个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这既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实践特征,又为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进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及其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早年接受了赫尔德、维科以文化哲学为内核的历史哲学思想和浪漫主义思潮,晚年又接受了文化人类学的思想。他把这些思想融入哲学创造之中,创立了以实践和辩证法为内核的文化哲学理论。这一理论分别表现在马克思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和对历史规律的探讨之中。在自我意识的研究中,马克思以偶然性和人的自由为主题,分析了感性人的存在的内在矛盾,建构了人的自我创造活动的本体论和实践的文化哲学研究范式。在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中,马克思以实践、异化劳动为主题,分析了人的历史性存在和发展,阐发了充满否定辩证法的历史主义原则。在历史规律的探讨中,马克思以资本主义、民族发展为主题,探讨了人的创造活动与历史规律的关系,建构了文化哲学的历史理论。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理论,马克思才超越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创立了自己的实践哲学传统,而拉法格、拉布里奥拉等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在不断地解读马克思的这些文化哲学理论中,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因此,如果不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就很难在深层理论上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变革的意义,亦难以理解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元哲学意义上的理论,过程思想从其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以一种隐含的“公理”存在于各种哲学思潮之中。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所彰显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特有向度,也必然地内蕴着这种思想。马克思的过程思想是通过历史、实践和人互相关联的三个关键概念来展开论述的。马克思哲学的立脚点是现实的人,历史和实践都是建立在人的现实活动而展开的,而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是处在相应的历史过程之中的。马克思的过程思想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关于人的存在、发展及其自我实现的过程的思想。过程思想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实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