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究技术进步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本文选取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深化水平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贷存比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强烈的促进作用;(2)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效应,二是以技术进步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因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施金融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用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平台经济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平台经济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平台经济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弱于技术创新对平台经济的促进效应;平台经济与技术创新的交互效应可以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进一步发挥平台经济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政府部门要以技术创新引领平台经济发展、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加大平台经济和技术创新的融合去缩小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遍而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加强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根本路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尝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文章借助中国2004—2017年各省份(不包括西藏、港澳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污染的固定效应模型,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实证探究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从全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在验证前文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区域的实证检验结果,尝试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角度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强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成反比,且分地区检验结果相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大小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从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占比27.46%,中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部地区在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金融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选取二线城市苏州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1990~2010年的相关年度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在对比分析变截距模型与变系数模型回归结果的基础上,探讨金融发展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异质性,总结金融发展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发挥的作用,并对类似苏州的较发达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数字金融发展是否有效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呢?资本配置效率又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方法,从资本配置效率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分维度来看,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作用明显高于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资本配置效率改善是数字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改善资本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资本配置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双重门槛效应,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资本配置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由负转正并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2007-2017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市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并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传导机制,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具有减贫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这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直接促进贫困减缓,且金融渗透度对减缓农村贫困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实证检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农村贫困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子维度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但实证检验得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农村贫困不具有中介效应,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则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一方面应继续发挥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正向作用,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传导机制实现贫困减缓;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尤其是提升金融渗透度,不断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包容性水平,发挥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研究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机制,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2008—2016年江苏省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超前系数、Moore值和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测度,并建立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灰色关联模型,构建度量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指标体系,以检测江苏省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 表明:技术创新对产业的转型升级作用显著,第三产业将逐渐取代第一和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整体产业转型速率处于较高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地理特征,选取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金融发展综合指数,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高效化两个维度,运用多种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高效化,但是由于地区间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引起研发要素在区域间流动,使得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开发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基于2006至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国家级开发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水平;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提升了第一产业的产出比重,对第二产业的产出比重有显著提升,但第三产业的产出比重却被降低;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有益于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提升,但降低了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具有地区差异:长江上游地区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江下游地区则显著促进其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定量分析了FDI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产业结构升级水平、FDI与环境规制三者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还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二,FDI与环境规制均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但FDI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一定的负向影响。三,经济增长、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税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较大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成本和交易成本会从不同方向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对劳动力成本比较敏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促使这些产业或生产环节外迁,并推动本地企业更多地利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对交易成本比较敏感,即使劳动力成本高企,较低的交易成本也会吸引这些产业或生产环节移入,从而增加本地知识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的比重。因此,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交易成本的降低则会诱导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于区域产业升级日益重要。人力资本异质性表现为不同群体的人力资本存在技能、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的差异,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存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差异。除了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分割也是人力资本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人力资本异质性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影响就业和企业选址,改变产业空间分布。人力资本水平通过影响区域的技术选择,决定了技术进步路径;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状况决定着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带来的人力资本异质性,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最优比例、在区域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机制问题及其空间经济效应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型教育消费是在现有的知识存量基础上,通过研究学习、探索和创造新知识而进行的消费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消费,但又不同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消费,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研究型教育消费自身的消费属性、人力资本外部性以及技术创新性3个方面来体现。基于中国2005~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角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动态GMM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研究型教育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认为,2005~2017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但地区之间发展差异较大;研究型教育消费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受其自身滞后一期的影响显著;由于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研究型教育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应当重视研究型教育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采取差异化扶持方式推进各地区研究型教育消费。  相似文献   

14.
建设效益深圳,关键是要增强产业竞争力。对提高深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可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角度展开,以对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历程的实证分析为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与深圳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的机理。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得出,产业技术创新与深圳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了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是深圳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解决资源缺乏问题的必由路径;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是依靠科技进步,围绕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文章利用中国1998—2017年的年度数据,构建似不相关回归模型从金融结构规模、效率及深化的角度分析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建立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描绘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动态冲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结构规模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结构效率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结构深化降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结构规模、金融结构效率及金融结构深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冲击均呈现出时变特征;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滞后于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冲击波幅呈现出前期波动大、后期较为平缓的状态,部分金融结构变量对产业结构的动态冲击呈现出"长尾"现象.当前的中国金融结构已经不适合当前的产业结构,需调整金融结构,以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和高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熵值法计算我国28个省份2009-2018年科技金融综合指数,本研究构建起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科技金融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技术创新和要素市场发育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显著推动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在科技金融和制造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而要素市场发育仅在科技金融和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科技金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显著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云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正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产业层次低下、技术创新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此,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推行低碳经济是云南未来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云南县域低碳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县域低碳经济发展应该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低碳经济区域政策,培育和布局具有比较优势的低碳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引进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现状和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分析,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3种形式创新出发,考察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创新驱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并利用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估算了不同形式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基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实证研究均得出,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升级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不仅直接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升级,而且还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间接效应驱动了制造业升级;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均能驱动制造业升级,而投资增长对制造业升级并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