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消费水平的影响出发,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应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云南省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当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时,GDP将增长0.53个百分点,且1单位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第三季度时达到最大,之后缓慢衰减;二是云南省的消费水平具有较强的惯性,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显著,当房价上涨1%时,消费增长1.24个百分点,且1单位的房价冲击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在第三季度最大,之后迅速衰减并趋于零。  相似文献   

2.
选取东北三省2001—2016年面板数据,引入人力资本和地区消费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对东北三省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均消费水平不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东北三省发展现状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1至2012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口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少儿抚养比下降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老人抚养系数升高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前农村人口结构转变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农业经济的增长将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其对居民消费上升的贡献会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而被强化,但随着老人抚养比的上升逐步被弱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18年四川省163个县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探究旅游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旅游扶贫效率呈波动式增长,但仍存在较大效率提升空间,且区域间差异大;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静态效应显著,相较于非贫困县,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增长的静态效应更强;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发展存在溢出效应,而对于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更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即溢出效应明显。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推动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我国启动了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工程,加大对连片特困区中央扶贫资金投入。但是,大量扶贫资金投入能否增强连片特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文章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11个连片国家级贫困县为样本,应用CD函数回归模型和面板分析,测算了中央扶贫资金及其分项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发现中央扶贫资金对连片特困区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显著;其分项分析中,扶贫发展资金对经济增长作用良好,以工代赈资金对经济影响不显著,贴息贷款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为负。因此,文章提出优化连片特困区中央扶贫资金结构、加大扶贫发展资金投入、改善以工代赈资金使用管理、改革贴息贷款制度、推行有利于穷人的包容式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成果分配公平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促进西部地区崛起、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空间视角考察成渝城市群消费水平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演进规律,探索中国西部地区消费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研究发现:成渝城市群消费水平呈偏态分布,低层次消费水平地区占比大,结构较为稳定;总体差异趋于缩小,并始终由省域内差异所绝对主导;形成以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为极点的双核心结构,在省域交界处有明显的“断裂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关系,居民收入、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其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居民信息消费的区域差异,从消费规模、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对我国东、中、西部的居民信息消费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区域居民信息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并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方法和一阶差分GMM方法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信息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这种互动作用在东部和西部为正并且显著,但在中部地区却不显著。最后,依据此结论对推动区域信息消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乡居民即期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差异对我国经济增长已产生了抑制作用,消费水平差距的拉大使得城镇居民的消费方式无法向农村转移,消费结构的差异使得影响需求的因素更加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同时,这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上的差异也蕴涵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使用1985—2018年重庆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相关数据和GDP的年度数据,以2002年为界,对重庆市前后两阶段的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在两个时间段的发展速度存在明显差异;(2)经济增长对于物流业发展总体上存在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第一阶段不显著,第二阶段在1%水平下显著;(3)在与全国数据的对比中,全国的物流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与四川省、湖北省的对比中,四川省的物流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也存在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湖北省则存在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双向的因果关系。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重庆市的经济增长明显超越了物流业发展的阶段,这也许与重庆市1997年成为直辖市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推动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而农村市场是内需增长的核心领域.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明显,但受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能力不足,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路径层次模型,以确定实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理想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计量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四川、浙江和全国1985~2003年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四川与浙江、全国的经济差距在于四川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出现了偏离,四川大量投资并未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对四川经济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民营经济却面临投入严重不足的困境。为促进四川经济发展,政府、金融证券机构等必须建立完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有效机制,为民营企业营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03—2019年宏观季度数据,构建随机波动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分阶段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存在非对称影响效果。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消费、经济产出和价格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消费和经济产出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呈现正向但影响强度显著降低。从时间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价格水平的作用时间较短,对投资、消费和经济产出的影响在中长期持续存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货币政策自身对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控效力,因此,中央银行应把握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降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保障货币政策调控有效。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其他分析工具,以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探讨新疆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实证分析表明:新疆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及单向的因果关系;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呈较大且持续的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随着时间的持续,居民消费的贡献将逐步赶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从长期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力最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较小。因此。若要使其经济得到长远发展,必须采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提高居民收入以获得更多消费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实践表明 ,居民消费需求力度决定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以来 ,我国居民消费率和消费倾向偏低 ,对我国经济增长缺乏需求拉动 ;必须把适当提高居民消费率和消费倾向作为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 ,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在保持投资适当增长的同时 ,促使消费需求增长快于投资增长 ,改变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发展格局 ,要采取提高居民消费率的各项政策措施 ,刺激居民消费、鼓励居民消费、增加居民消费 ,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5.
从定量角度,采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城市化与居民消费、投资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城市化的需求潜力与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投资、消费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城市化是消费、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短期内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波动性影响且作用较小,但长期却能够通过需求累积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四川省地处西部内陆,应该充分利用FDI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基于四川省利用FDI现状基础上,利用1990-2007年的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四川省利用FDI现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四川省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作用力不大。对今后如何吸引外资及提高外商投资质量,进一步促进四川省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再次引起人们对消费投资比例关系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阐述了研究我国消费投资比例关系不可忽视的经济运行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因素;从多国长期趋势角度对我国较高投资率的合理性给予有力的支持;并从经济运行实践和实证模型两个方面,给出了现阶段我国消费率与投资率的合理区间。最后就提高我国消费率和协调消费投资比例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清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次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单从消费、投资和出口与GDP的比率关系不能充分说明问题.运用协整模型建立各因素与GDP的线性关系的方法具体分析各因素的变动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划分出具有说服力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次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点建议:(1)积极推动固定设备投资的同时,避免重复投资的发生;(2)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提高社会消费水平;(3)准确定位商品出口战略,协调好与各国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所属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以川渝地区为例,利用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全国省域样本的GDP季度增长率、进口额、出口额及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进行合成控制,对自贸试验区的经济效应进行反事实分析。结果显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促进了川渝地区经济增长,但该影响具有异质性。对四川而言,贸易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投资驱动更加显著;对重庆而言,投资驱动大于贸易驱动,且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的经济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H-P滤波法来研究投资、消费、出口的周期变动与经济周期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在1978-2008年间我国经济周期大致分为3个阶段;然后分别以三个阶段为样本,将最终消费分解为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研究投资、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出口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投资、出口、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出弹性有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先上升后下降,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调整产业结构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