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教育理论刊物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需要重视宏观的定位、内容的开掘和形式的凝铸。教育理论刊物一经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就需要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协同努力 ,养成群体风格意识 ,使之贯穿于办刊全过程 ,在办刊全过程中把握风格、珍惜风格、发展风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应以人文精神为中心 ,将人文素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育人功能 ,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报编辑素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学报编辑素质的内涵应随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在政治素质建设中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 ,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文化素质上要加强文化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稿件鉴别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有关网络知识的学习 ,掌握新兴技术 ;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编辑们要遵守行业规范 ,要对自己有新的定位 ,增强服务意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对学报编辑素质要求将更高  相似文献   

4.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应以人格教育为核心,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和贯穿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的培育上。  相似文献   

5.
编辑这一职业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之后,才会出现编辑活动。同时,文化信息也是凭借编辑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的劳动得以传播和保存。编辑在对文化信息进行传播和保存的过程中起着明辨优劣、取舍良旁、丰富优化、提高品质的重要作用。因此,编辑人员曾被称为“文化的选择者”,而编辑的文化选择则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所以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是人的属性。编辑的文化选择指的是编辑主体与客体之间文化价值的对应。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的选择对象,同时…  相似文献   

6.
编辑工作的艺术性因素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编辑艺术是编辑方法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以人为本有一个广泛而长久的发展之路,它将长期贯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心人、重视人的表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而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就必须深刻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澄清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等同起来以及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对立看待的双重误解,在此基础上,思考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原则和方法。具体来说,只有科学把握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物质条件、基本内容与制度保障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层面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原则和方法,才能真正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职业道德是编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了不讲求原则、以权谋私、缺乏社会责任感、治学不严谨、读者本位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编辑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当务之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新闻编辑立法进程,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水平,正确处理"双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培养人文精神等,以期能提升我国编辑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自新闻编辑活动产生以来,它始终是作者、编辑、读者三者的矛盾统一体。新闻编辑业务实际上是处理好以编辑为核心的三对矛盾:编辑与作者的矛盾,编辑与读者的矛盾,编辑与作品的矛盾。这三对矛盾对立统一,共同构成编辑应用技术,且贯穿于新闻编辑活动的全过程,推动编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编辑学的基础应用理论,对促进这三对矛盾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不断趋于年轻化,青年编辑健康职业心理已成为其职业活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环节。针对青年编辑职业心理中的焦虑、困惑、厌倦、烦燥等不良表现,高校应帮助青年编辑正确认识本职工作、遵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同时,通过建立多元编辑激励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高校学报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编辑的认知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因素影响,编辑在职业认同、审稿和编稿等方面常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些偏差既影响了编辑工作的有效运转,也影响了编辑工作者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矫正这些偏差,编辑工作者需要树立敬业爱业精神、创新精神,确立编辑学者化意识及客观、公正、平等、质量第一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重视学报编辑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期刊质量与编辑素质密不可分。立足现实问题,就高校学报编辑道德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具有高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编辑是保证学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学术不端行为的高发地,高校学报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应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在高校学报中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应对策略:明确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度;加快稿件处理速度;合理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加强对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作者的学术规范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和世界文化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学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学报的质量最终取决于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学报编辑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学报质量,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韬奋先生的品格为人、事业追求,一直是编辑出版从业人员学习的楷模。韬奋先生所走过的道路,正是今天编辑出版从业人员所要走的道路。韬奋先生的精神风范,不仅指引着今天的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向,而且它将成为当代从业人员的职业追求。  相似文献   

17.
论敬业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业爱岗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第一规范和核心价值观念。敬业是一种可贵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品质,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高度忠诚、热爱和特别负责的综合化表现,聚集了人们对职业的忠诚、敬重、热爱、关心等情感及愿为职业而献身的行为信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人们的敬业精神。只有敬业精神的挺立才能从内在源头上支撑起职业道德的大厦。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栏目设置、审稿校对等方面可以体现编辑的功力和水平。基于编辑职业素养的养成、编辑职业素养面临的困境和编辑职业素养的修炼,围绕着编辑的价值认同、职业认同等方面对编辑的职业素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编辑中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对编辑的生理、心理、行为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有:主观期望与客观定位之间的矛盾,投入与报酬不相符引起的不公平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管理方式不当以及个人价值难以体现等等。学校领导应重视学报工作,尽可能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改善不当的管理方式。编辑也应朝着“学者化”方向努力,并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以消除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观念现代化是编辑工作整体现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同时,现代编辑人员不仅要具有热爱和献身精神、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意识,还要有较好的文化、技术与科学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