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论”,是继量子力学、相对论之后,在20世纪科学技术革命的洪流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横断的综合性科学。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边缘学科,不仅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导致了科学家思维方式的变革,世界科学图景的改观。在这观念大变革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正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各种新的问题,吸收、总结和概括最新科学成果和实践经验,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2.
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伟大的变革。在整个科学领域里,自然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产生了极其错综复杂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从而派生出多种新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以及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现象不断涌现。当今交叉科学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期刊又是反映最新学科的一种出版物。因此,期刊分类应该适应科学发展的新潮流,以满足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技术渗透社会各领域的时代,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树立现代工程教育观,在社会系统大背景中定位工程教育的目标,从科学原理、技术应用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构建现代工程师及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结构,并设计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是一个被科学技术革命所驱动的、正经历着深刻变革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科技工作者为攀登科学高峰而作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建立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基础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公众的科学素质。这两个方面都依赖教育的发展水平与方式。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创造力的竞争。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科学教育对创新教育的作用。 一、深入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 科学教育是在科学获得长足发展的社会条件下,为适应科学发展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前言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20世纪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以往一切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科学技术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钱学森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试论综合就是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发展已具有综合化的趋势。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及其成果的广泛应用是当今科学发展的鲜明特征。现今任何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都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质。新的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在各门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中不断出现。这表明人类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综合时代。而知识的综合必将引起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就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综合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同大学教育的勃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教育一方面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着大批的后备军,另一方面提高了科学技术群体的素质;同时,教育具有的经济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功能、科学功能、培养人才的功能及社会智囊功能,正是科学技术发达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通过考察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潜在特性及其渗透和转化的综合效应,阐述了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通过考察三次技术革命引发三次产业革命的历史发展,阐述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功能的发挥,深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而时代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便是各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状态。马克思主义是在近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其内在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是共命运的,是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的。现代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能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会过时的。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益迅猛,伴随"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与之相伴的社会问题迭次而来。从默顿创立科学社会学以来,形成了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相呼应的把社会作为解释变量、科学作为因变量的年轻的社会学分支。上个世纪末,我国社会学界把科学社会学引入中国,在多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开设了科学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运动规律的科学,生产力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和相互推动的创新学科。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李平心的生产力论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研究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的性质、特点、变化和发展规律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和认识论等多层面分析“科学价值中性”的观点产生的根源、合理性和片面性 ;指出可以从科学技术活动的动机 ,科学知识和技术产品本身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来理解科学技术是蕴含价值的社会事业。强调“科学技术本身渗透人类价值”与“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并不矛盾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一个崭新的时代,是社会各领域渗透着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处处体现民主与公平原则,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平具备现代思想意识的美好时代.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线索看,现代化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发展的第二阶段;从社会发展的时代看,现代化是由前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两种划分存在着对应关系,实现现代化就是全面实现工业化,也就是完全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本文对青岛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及如何率先实现现代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自然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时代的新发展,新版国家示范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的特色就是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理论框架、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如何体现出这门课程的新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英语世界中常用缩写字STS来表示。本文从三个方面说明STS研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召唤而表现出其生命力:1)从和平运动、环境运动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2)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第一因素;3)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结合我国实际,特别是世纪之交的宏伟建设任务,进行“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地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论科学技术》一书发现,江泽民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对科学 技术的理论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对科学技术的内涵、性质、体系结构和精神实质的深刻揭示 ──是其理论的基础;对科学技术的正面社会价值和科学技术的负面社会影响的全面反映— —是其理论核心;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策略、战略和措施的系统规划设计──是其理论的 应用和拓展。这几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江泽民的辩证唯物 主义科学技术观。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跨学科研究,即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在科学发展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世界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跨学科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移植、渗透和综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跨学科研究有利于学术思想的交融,有利于综合性地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跨学科研究是科学技术研究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并普遍被人们所认同。本文着重分析和论证了科学技术对世界新格局的划分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作者认为,科学技木是世界格局演变的原动力;各国政府都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其综合国力的象征;科学技术为国际新秩序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态势。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世界不是哪一个国家来控制局势,而是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人是科技发展的主体,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自20世纪初开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就日益结合和协作,学科间的渗透和合作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产生并发展起来,科技日益显示其一体化的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面临创新和整合,高科技只有向生产领域转化才能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中,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制度生活。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一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和生态问题,出现了科技异化现象,如科学观上的功利主义、荒漠化、环境污染等。因此有必要对科技异化的涵义、根源以及防范和化解科技异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究,以盼能够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异化问题,自觉有效地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