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逸周书·时训>每节前半部分所记物候与<礼记·月令>等书相同,这是先秦传下来的<时令>.其后半部分则与汉代谶纬之学有密切关系;又"病"、"兵"等上古阳部字在<时训>中与耕部字相韵,这是汉代始有的语音特点.因此,这部分当是汉人的解说,是为<时训>.今传本<逸周书>此篇作<时训解>,"解"字当是孔晁以后人所加.  相似文献   

2.
《资治通鉴》与《册府元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以下简称<元龟>和<通鉴>),是北宋时期官修的两部重要典籍,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二书时代背景相同,都产生于文化昌明的北宋时期,统治阶级重视文化德治;二书以史为鉴的编撰目的相同,最初的官方定名皆是<历代君臣事迹>;二书的编撰方式与著书体例不同,在史料的处理上有明显的差异.<通鉴>虽然篇幅不及<元龟>,但取材范围却更广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水浒传>、<金瓶梅>的西门庆形象比较,认为在<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生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类生命欲望的关注、思考.西门庆形象的衍变代表着一种新的认识角度,扩大了传统小说的表现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语法学角度出发,归纳概括了<毛诗诂训传>这部训诂学著作中的六种语法分析方法,指出将<诗经>原文同<毛传>传文相比较,可以看出部分语法现象从先秦到西汉的历时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指环王>和<西游记>是两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西方哲学文化的差异.本文从两部作品的哲学思想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东西方对"恶"的消亡存在不同看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西游>故事完整,董说为何要续补,又究竟想补些什么呢?选择镜这个有特殊蕴含的意象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比了<西游记>与<西游补>中的镜之后,得出结论<西游补>不只是对故事情节或是对镜子的补充,其真正所补的是深藏其中并不断发展着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理想人格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以卓越的聪慧学识和非凡的艺术才能为后人留下了一部色彩斑斓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体现着鲜明广深的时代精神,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民族的艺术魅力.自<聊斋志异>问世以来,历代的学人对其进行了多角度思考、评论、研究.本文从哲学的角度,重点通过<聊斋志异>来分析论述蒲松龄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和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暴风雨>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部传奇剧,<收藏家>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福尔斯的第一部小说.两部作品在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女主人公米兰达都被恶人觊觎并囚禁,但他们的命运和处境却截然不同.本文通过两个米兰达生活的不同环境、遇险后的不同的处境、遭遇到的恶的势力、爱情的经历的比较,来勾勒出莎士比亚笔下仙境一般的世界和福尔斯笔下的地狱般的世界,清晰地看到人类的美好理想和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痛苦和无奈.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的每一部小说都以某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论、某种抽象的哲理为依据或骨架.本文就其小说<虬>和<恋爱中的妇女>所蕴涵的哲理意蕴展开分析.两部小说共同构建了现代人寻找的过程,即寻找乐园--寻找彩虹--寻找再生.但这是一个无望的过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循环前进而又无望的过程构成了劳伦斯小说对现代人何去何从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古代的《论语》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于《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经历了认识论、实践论以及价值论三个阶段。马克思《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其关注对象的价值论美学思想。异化和美是马克思《巴黎手稿》价值论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价值评价性、价值理想性、价值人文性、价值关系性以及价值宏观性五个方面,构成《巴黎手稿》价值论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席勒与现实紧密关联的世界观、人生观与法国革命对席勒的真实影响以及席勒所主张的人类最高理想之实现途径与马克思的消除异化劳动说是否冲突三个层面对支撑席勒美育思想“脱离现实、乌托邦式空想说”的主要论据予以辨析。并由此得出结论:席勒的美育思想是切合实际的,并具有深刻的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就是对劳动的存在论的重新阐明.这一阐明不仅消解了传统哲学对劳动的抽象思辨的理解,而且也堵塞了对人的本质作人类学或知性科学的理解,同时也本质重要地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全部问题域.深刻领会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成果,不仅有助于厘清马克思哲学革命发生之进路,而且有助于理解当下社会之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以马克思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阅读文本,对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中的商业文明思想进行评述。相比封建制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是认同的。但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最终却持批判态度,在《手稿》中处处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批判的思想。资本主义商业文明造成人的异化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分析问题的角度。在对马克思关于异化的原因、异化的现实和异化的消除等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参考了前人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看法,结合社会现实,给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中强调建立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表现在:第一,将自然置于基础性地位——以实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和人类生存发展相统一。第二,对象化——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践性形式和辩证法。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强调,突出表现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这两个问题上。马克思的这种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实践性的生态哲学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追本溯源,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早期《博士论文》《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说明马克思提出的“每人自由发展组成自由发展的联合体,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一核心线索始终贯穿其思想体系。这不仅对寻找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真正起点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人的解放思想的系统研究和认识到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比较了《巴黎手稿》与《文心雕龙》的相通之处,认为《文心雕龙》的“道心”论有助于对《巴黎手稿》中“美的规律”的准确理解,使我们得以从价值本源的角度解释《巴黎手稿》的美学难题,从而为会通马克思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进而建设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的演讲。一百多年来,它是了解马克思伟大一生的重要文献,也是世上不可多见的演说词之一。恩格斯直面战友的墓穴,对马克思的逝世和他的伟大功绩表示了深沉的悼念和热烈的赞颂。但它不是一般的演说词,悼词,或文体意义上的议论文,它是融思维美、结构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为一体的美文,它不但给人以教益和启迪,也给人以美感和享受,因此,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1835年秋至1848年2月是马克思国际法思想的萌芽时期。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从跨国角度关注国际社会底层阶级的命运;《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马克思开始启动无产阶级人权事业之门;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在批判性考察中体现了维护和推进国际劳工权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发的生态伦理观,采用了人本学主体辩证法和社会伦理价值批判的双重思维向度和理论语境。马克思这一生态伦理观的生成与其对于劳动和人的本质的界定相关。马克思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始点与他揭示人与动物和自然关系上的异同密切相关。马克思生态伦理观又与他关于共产主义探索具有内在联系,在他看来,共产主义不仅能改变原来在私有财产条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他还从现实物质生产(实践和工业)出发,阐释了生态伦理观的现实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