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真”是逻辑学的一核心概念,但其界说争议颇多。本文据“真”的指称对象不同把“真”分为三类:命题真,命题形式真,重言真,然后据它们各自“何以为真”分别用递归等方法予以界说,使逻辑中的真能用能行的方式加以判定。  相似文献   

2.
艺术之真与科学之真是同一个真。艺术之真非即科学之真指艺术与科学的不同以及欣赏艺术与理解科学的不同而不是真的不同。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艺术中包含有真的、假的以及难以判断真假的内容,但在欣赏过程中却可以把它们当成真的接受,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领悟到社会人生之理。欣赏艺术时获得的真的经验虽然与真的科学命题或理论不大一样,但真本身仍然是通过与现实的对照来说明的。  相似文献   

3.
晚清国学是一次思想革新,某种程度上,以重新阅读和言说完成了将传统学术从君主制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体现在南社的国学中,其表现之一就是南社对“国学之真”、“孔学之真”的强调与追求。他们将追寻国学真知,定位于自由开放的学术精神,来反抗封建专制的思想束缚。但是他们受传统的羁绊太多,无法超越传统“语言”之障,没有实现学术、思想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魏源一生喜游名山大川,他诗集中的山水诗,又占了很大部分,自称“十诗九山水”。他的山水诗继承了古代山水诗的传统,又有变化发展。他不仅真实地记录了“芒鞋踏九州”、“我行半天下”的经历,描绘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挚爱之情,而且常常从山水景色之中,反映自己的哲学思想或政治抱负,为山水诗开拓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籍。它记载了大量历史事实,描绘了春秋时代的历史面貌,表现出对事实之"真"的认识;另一方面,《左传》在记史中又表现出对伦理道德不同的认识,反映了对观念之"真"的追求。此两种"真"在《左传》中密切联系,相得益彰。《左传》的"求真"精神反映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真善美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首先追求的是真.以此为审美价值基础,来审视陕西当代最具代表性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从而把握他们创作上审美价值建构的差异性:构成路遥审美价值的核心是真,围绕着真而追求善和美的审美价值建构;陈忠实是以其生命情感体验的善为审美价值建构核心,真实的、美的文学艺术,首先应当是凝聚着善的审美价值内涵的艺术建构;贾平凹则是以美为自己创作审美价值建构核心,追求的是一种生命本体精神之真.  相似文献   

7.
8.
论庄子哲学中的"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真”这个字在现存《庄子》之前的古籍中几乎找不到。“真”作为哲学概念的提出,是庄子的一大贡献。“真”概念的出现,反映了“哲学突破”时代中国哲人对当时人类文明成果的怀疑与反思,表达了他们试图突破自身有限性而指向超越之域的精神诉求。庄子对于“真”的探求和理解,通过“真人”、“真知”、“真性”等富于意象性特征的概念得到了具体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实在论对科学成功原因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不因为是科学的,理论才是成功的,相反,因为是成功的,理论才是科学的。但理论的“真”与“成功”并不是对立的两个特性,只要合理地使用“真”概念,作为评价理论的真理标准与成功标准是相互协调的。  相似文献   

10.
在真理问题传统哲学视野之外,关于真理在生活世界中的实际语用维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真理作为某种"真的东西",超越单纯认知意义上的"真",还包含道义性的"真(的道)理"的维度。在科学和日常行为层面上,"真"关乎"成事",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用"真"说事论"理",后者即真理的社会语用层面。严格意义上的真理的到场其实不是用说的,而当以真理的名义说事时,实际上蕴涵着此际真理的不在场。在论理语言游戏中,以真为理乃基于其在科学领域中作为竞争性语言游戏胜出者所蕴涵的话语权威,问题是,排他性真理的决出实非社会场域语言游戏的常规。并且,单纯的真本身亦不具足道义合理性与正当性。在社会场域中,话语的合理性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并行不悖"的各种道理。  相似文献   

11.
孙犁把"真"当做文学的生命.他的"真"的艺术手段,分为虚与实两端.孙犁创作的"实"包含有事、人、景、思想感情4个方面.虚笔的表现则有两类,一是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二是点到为止,不做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从梁宗岱相关的阐述上可以发现,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科学与审美的相互联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梁宗岱所谓的"艺术之真"既有文学性方面的美,又有科学认知方面的真;其二,艺术思维在培养科学的认知主体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联系到科学与艺术发展的现状,梁宗岱不无忧虑地担心"两种文化"的分裂,这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理性现代性与感性现代性的内部张力。其"两种文化"的论述,虽早于英国人斯诺关于"两种文化"危机的断言,在国内学界却曲高和寡。  相似文献   

13.
副词"真"的主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真”是一个多功能词,兼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性质。但是,对副词“真”的性质有认识不清的地方,存在着分歧。通过对副词“宾”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考察,我们认为副词“真”从说话者的视角,表示说话者对客观事实“真实性”方面的主观评价,是评注副词,用来加强肯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哲学和日常语言中双栖的词汇,"真理"的日常语义是我们厘清真理概念的重要理据。基于对真理的日常语义分析,真理在语义和概念上均不止于真,而是具有内在的意义(义理)蕴涵。在西方哲学的真理言说中,海德格尔独特真理观的要义之一正在于此。在英美和欧陆哲学两种真理观的背景下,人文真理源于存在的意义明证性,在严格性方面并不逊色于科学真理由决于事实而来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李煜,南唐后主,一代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位才子,然而抛开这一切名号,李煜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喜有泪至真至淳的人。他用他的笔书写着他的真,他以他的真书写着他的人生,也正因为如此,使他短短42年的生命永垂不朽。翻开李煜的作品细细品味,字字真心,满纸真情。  相似文献   

16.
宋代真理学,实由物理之学、义理之学和性理之学三大部分为构件.宋代学者,于此三大构件或有所偏重,而不少名家往往对三者都加以探索并卓有创获.然而,从宋元明清以来,学术界存在一种将宋代真理学缩小化的运动,各有取舍,不仅排出了物理之学,而且剔出了大批探索三理富有成绩的伟大学者,往往只剩下程朱理学及其抗辩派,遂使宋代理学面貌严重不全、失真.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试图纠正这一偏失,努力发覆,从"理学"扩展到"宋学",迈出可贵的第一步.现在,需要突破这些局限,从"宋学"再拓展到"真理学",已到迈出第二步的时候了.只有全面复原匡失,建立符合宋代实际的理学体系,才能展开科学的研究,得其真蕴奥义.  相似文献   

17.
用存在主义探讨人存在的困境、生活的无意义、无目的,人在荒谬的世界中的异化和焦虑,同时也强调在荒谬的世界中追求真我。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他的最后一部悲剧小说《无名的裘德》中展现了生活在荒谬的教育体制和婚姻制度下的主人公裘德的异化和焦虑,以及他在异己的环境中对自我价值、真我的追求。裘德的这种生活状态与存在主义所讨论的人的生存状态极为相似,表现出存在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8.
刑法之真是指刑法在符合事物的状况和规律中得以制定出台,后在自身的内外协调运行中反映刑事个案的事实真相,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且行刑科学。刑法之真是"刑法之本真""刑法之自真"和"刑法之用真"的有机整体。立于"符合论"以"事实真"来界定刑法之真,则主体客体化是刑法之真之哲学本质,而这也符合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的刑法应然价值。在与刑法之善的关系之中,刑法之真之意义最终体现为刑法应然价值的实现。刑法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与有机整体是刑法文化的一种"化境",而刑法之真便是刑法文化的第一勾连。  相似文献   

19.
袁枚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之一,是"性灵说"的倡导者和"性灵诗派"的领袖。新时期以来,研究袁枚的论著、论文很多。笔者由此引发出几点思考,以期为今后的袁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认识论概念的真理有两个基本涵义真和真的理论.把真理扩大为一个融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内容于一身的概念以及把真理归结为真这两种倾向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