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迭代升级,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重塑信息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智媒体,正深刻改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其以沉浸式感受、个性化体验、精准化推荐为特征,为思政教育注入精准、丰富、平等和无限的育人资源和渠道空间,但也带来了主流消解、流量至上、信息茧房、隐私泄露、社交恐惧等一系列难题与挑战。高质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辩证运用智媒体优势,坚持供给侧改革,精准设计教育内容;坚持需求侧驱动,精准开展教育画像;坚持家校社协同,精准提升智媒体素养;坚持智慧赋能,精准构建评估体系;最终实现在沉浸中共情、个性中共振、精准中共赢,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算法推荐作为开启信息传播新纪元的前沿技术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智能化变革和创新性发展。算法推荐与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强大关联性,即在理论逻辑上产生契合、在价值逻辑上形成互契、在技术逻辑上呈现耦合。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依托算法推荐的技术优势,聚焦教育信息的“供给—过滤—推送”环节精准发力,也可以瞄准教育过程的“识别—定制—评估与调适”环节精准施策。具体来看,就是既要以数据画像为依托,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多元化需求以及个性化问题的精准识别;又要以受众本位为基点,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话语与环境的精准定制;还要以全程跟踪为抓手,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评估与调适。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我国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而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创新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形成合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课程价值理论中的育人功能,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本文以教育学课程论为基础,结合协同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等,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五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课程协同育人与成效分析的框架体系,深挖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理论基础,构建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协同育人的效能提升路径,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围绕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在改进中创新,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促进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教师引领示范等路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内容模糊、方式单一、环境欠佳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导向革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具体策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正在校园中学习的大学生群体,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也是受新媒体影响最深刻、接触新媒体最频繁的社会群体。首先,阐述了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深刻变革;其次,剖析了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相互融合的建构目标;同时,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策略: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理念,红色文化赋能育人新高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参与主体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7.
师生共同体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高校教师要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新时代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多维并举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以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室为依托构建育人组织协同、以课程育人为重点创建育人路径协同和以少数民族专兼职辅导员为主力搭建育人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8.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对于辽宁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依托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应探索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有利于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目前,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进展,但仍存在红色文化网络育人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育人平台有待进一步优化、育人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育人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对此,可通过依托数字技术打造特色网络育人品牌、优化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网络育人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合作的育人模式和形成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网络育人合力等路径,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模式向精准思政转变。进入到数字时代,高校应用数字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让实现精准思政成为可能。与此同时,高校要实现精准思政,必须解决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应用、数据保护四个难题。为此,从器物、观念、队伍、伦理四个层面提出了高校实现精准思政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增强长效性是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长效性,应明确重要性,把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应提高针对性,突出生活性、主体性与层次性;应回归机制性,建立健全荣辱观教育的导向、监督、赏罚与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其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课堂教育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载体,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辅之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载体的重要作用,讲究实效,并与社会实践活动辅之载体相结合,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筑了网络空间。作为最具当代意义的社会公共空间,网络空间孕育产生了全新的人类虚拟生存方式和虚拟社会的社会存在形式,网络空间及空间转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充满诱惑和生机的新兴领域。网络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供了新的实践环境,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面临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多重压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空间延展困境、大学生思想行为失范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强化网络空间问题意识导向,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从网络空间这一个全新的层面去寻求解决方法,提出更具解释力、影响力和说服力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构图。立足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和主体性思想,基于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创新发展体现在系统重构与协同共建、信息生产与供需平衡、秩序调控与活力创造、动态开放与价值对话四个方面,从而分别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方法、路径和机制创新。其中,理念创新是根本,方法创新是关键,路径创新是基础,机制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是新时代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建设方面构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育人效果和改革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构建制度体系与机制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活动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之一,对活动载体的研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运用实践中先后呈现出单一性、泛政治性、盲目性、碎片化等弊端。当前面临意识形态斗争在活动载体上的渗透、多元价值对活动载体的需求、现代生活方式对活动载体的要求、现代载体对传统载体的消解等时代挑战。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应在“五个坚持”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教育目的为前提,以正确的教育方法为轨道,以遵循“三大规律”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动力。  相似文献   

15.
活动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之一,对活动载体的研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运用实践中先后呈现出单一性、泛政治性、盲目性、碎片化等弊端。当前面临意识形态斗争在活动载体上的渗透、多元价值对活动载体的需求、现代生活方式对活动载体的要求、现代载体对传统载体的消解等时代挑战。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应在“五个坚持”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教育目的为前提,以正确的教育方法为轨道,以遵循“三大规律”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动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以来,在教材改革与建设、教学工作诸方面均取得了新的成就。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新方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取得实效,一是要在课程的育人目标上科学定位;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丰富实践教学;三是要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深入挖掘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全课程各章节的思政元素,从多角度探究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全面监督教学实施过程,构建符合医学院校育德育才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教育模式适用于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生态的不适应,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引导人们从系统、整体、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认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互动的具体路径:(1)架构教育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生态链,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2)架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资源和环境之间的互动生态链,发挥社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以促进二者的互动,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就应该结合大数据时代的新情况,在坚持指导思想、根本任务、根本目的、主要原则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素养、教育方法、主体结构的变化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变"是"不变"的实践智慧,"不变"是"变"的本质彰显,"变"与"不变"辩证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理念、课程体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深受苏联的影响。通过对曾经“以俄为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阶段的追溯与反思,我们更应该在坚持中与时俱进,在规范下开拓创新,在政党保持活力的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