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4年至2008年的数据,考察了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所有制性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以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为内容的企业绩效与产业集中度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间的绩效水平也差别较大,且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的绩效水平还相对较低。因此,出于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政府一方面应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在引导国有经济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退出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经济规模偏大、国有资本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在企业布局上错位的现状要求我国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方向是退出竞争性领域.为使国有企业能顺利实现有序退出,应遵循科学的退出时序和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关键性的一年 ,又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环境下 ,市场开放与国企改革产生了微妙的关系 :市场开放加大了对国企改革的压力 ,但这种开放拉动和国外资本的注入又推进了国企改革。因此 ,就国有企业来说 ,正确认识与 WTO的冲突和矛盾 ,加强与 WTO的协调 ,是国有企业在新的市场开放条件下生存的必然选择。一、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状况我国国有经济规模庞大 ,分布广泛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突出的重要地位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 …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有制在我国一直作为普遍的公有制形式而存在。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国有制应当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范围的联合生产方式等为基本前提。在我国现阶段,上述条件尚不具备,这就决定了国有制不应作为我国普遍的公有制形式。实践表明,国有制在我国现阶段普遍存在具有许多无法消除的弊端和难以解决的矛盾。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国有制只能作为特殊的公有制形式在特定的领域中存在,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这就要求在宏观上实现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缩小国有经济存在的范围;在微观上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把大部分国有企业改造为以产权多元化为特征的公众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从而实现公有制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监管科学"是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既定方针和基本政策.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国有资产监管,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吸收现有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英美的公司制度,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经过制度创新,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内涵的现代企业制度。(2)"产权明晰"并不等于私有化,"私有产权效率论"不仅在理论上有致命的逻辑缺陷,而且与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不相符。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理论合理性和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实践可行性。(3)我国国有企业并非一种天然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其大量存在不仅有社会政治基础,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率基础,新古典的效率标准难以真正把握国有企业的效率本质。(4)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应当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在中小企业中也有存在的合理基础,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在本质上是企业自主决策和市场选择的产物,政府不宜人为地设定标准。(5)导致对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错误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理论上没有真正把握国有资本作为资本的本性,在法权上错误地理解了国有资本的最终归属。因此,国有经济需要制度与理论的同时创新。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利益李卫公有制在我国所有制关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所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又是重点的重点,也是难点的难点。深化企业改革,就是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这个深层次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而理顺和处理好国企与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国企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反思与回顾我国国有企业形成及改革中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的演化,剖析在处理二者关系上面临的问题,摆正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定位,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与行为、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与改革方向,并明确提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以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心,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相关的配套改革,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改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做好社会保障体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属我国经济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的关系协同尚未达成理论共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要维系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要求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服从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要求。对此,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如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成为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垄断和市场规制的相关理论,发现我国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存在一定难题,一是竞争中立如何绕过国有经济主导的基本要求,二是国有企业惯有的垄断或优势地位如何才不破坏市场竞争法则,三是顺应市场要求的国有企业改革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协同。基于此,对于国有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可建立双轨制方案,即按市场化为导向对国有企业主体进行二元划分,并建立相应的主体制度和判断机制,借此形成不同的市场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中的进与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国有经济要从大部分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要进到关系国有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在实施国有经济进退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正确处理进与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关系,研究和建立国有企业退出的机制,研究和制订国有企业进入的原则,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并且把国有经济的进与退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一方面从政策上强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并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给予特别待遇;另一方面,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却在不断削弱.究其原因是:曲解国家相关政策而人为降低国有经济比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侵蚀企业所有权利润,权力寻租收入转化为私人资本,腐败资本通过权力运作获得高额利润.这四方面因素既弱化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又影响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应从政治体制改革助推权力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和完善权力监督惩罚机制三个层面来深化改革,才能持续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误导下,很多人认为国有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很小,因而对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持怀疑和否定态度。本文认为,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为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能只退不进,不能从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来。  相似文献   

14.
:“全民所有制只能采用国家所有制形式”,是当初我国建立国有企业的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 ,也是当前我国流行的几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共有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全民所有制与国家所有制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它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可以分别存在 ,而不必合二为一或相互取代。因此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宜按照国家所有制企业与全民所有制企业分开的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是整个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国有企业分配关系是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的作用是企业发展中的最根本要素。重构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在于重视人力资本的贡献,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重在实行理论创新,强调从企业本位论向劳动者主体论的转变,是本文进行理论创新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能从根本上搞活国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创新,从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到股份制试点,以至现在所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实行国有企业托管经营的经营管理方式,是我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较为理想的途径。一、实行国有企业托管经营的原因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实施相应的经营管理形式。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在经历了承包、租赁、股份制的改革之后,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一些企业走向世界,成为举世瞩目的名牌企业,但相比较而言,仍有占国有企业总…  相似文献   

17.
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归根结底要靠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所谓企业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生命历程中,基本处于绩效上升态势,在风险中不被击垮。国企要发扬"赚钱为公"优良传统,在廉洁敬业中持续发展;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在社会需要、社会关怀中持续发展;要适度改革,持续创新,在竞争力不断提升中持续发展;要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在生命更新中持续发展;要做国际化企业,在国际竞争、合作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是一个将经济、政治、社会的职能与使命综合在一起的混合体,具有非经济性,不能以一般待之;现代企业制度并非万应灵丹,应多注重于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国有企业仅是国有经济之细胞,二者不能等同;国有经济并非社会主义的唯一物质基础,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作为整体上的和长期的改革目的,而只是为促进微观主体的活力与生机;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从外部强制嵌入,只能内外结合促进培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政府管理制度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9.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把国有经济作为实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可以说是我国作为发展市场经济时间不长的社会主义国家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国有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既可以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根本制度优势 ,实现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导作用 ,又可以满足我国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定宏观调控需要。因此 ,把国有经济作为调控手段 ,通过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年进程可分为两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国企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从方式上看属于复式改革,从制度变迁高度看,属于政府供给主导型,国企改革始终围绕搞好搞活国有经济而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