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一) 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二世纪初,我国境内形成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主要有北宋、契丹(辽)、西夏、大理等。另外,还有回鹘、吐蕃等族在西北、西南地方建立的一些小王国或地方割据政权;也有一些少数民族保持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组织形式,而分别隶属于宋、辽等大的封建王朝。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上看,当时虽没有形成汉、唐那样统一的封建国家,但它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由多种民族组成的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民族与民族之间互相争斗、互相对立,又互相融合的复杂情况。一些少数民族也曾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有的仅仅是作为边陲的一个王朝,有的则管辖有整个中原地区(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与北周、宋辽金时期的辽、金),有的统一了海内。建立了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如元、清)。 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汉族由于人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中国,是由五十多个兄弟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地说,中国各民族,都有非常古远的发展历史。在古代史上,除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之外,有些少数民族也曾在若干地区建立过政权,有些还建立过统治北部中国或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如此漫长而复杂的中国古代历史,如何确定中国的历史疆域?中国五十多个民族是否在历史上就属于中国的民族?这些是中国古代史研究必须给予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和发展的时期,此时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政权的交往更为密切,民族关系纷繁复杂。边疆民族与内地政权间“入侍为质”和“纳质为臣”的现象也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一、“质子”从两汉时期开始普遍存在于民族交往中,并作为维系宗属关系的工具之一;二、两汉时“质子”逐渐被纳入朝贡制度的一部分;三、两汉时期的“质子”现象大多出现在汉朝国力强盛时期。“纳质为臣”现象客观上加强了边疆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促进内地政权与边疆民族的经济,文化来往,巩固了封建王朝对边疆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由单一的民族建立起一个政权或王朝,是没有的。秦、汉、隋、唐,以至宋、元、明、清,是多民族国家,人所共知。即以青海境内在历史上出现的政权来说,也是如此。南凉王国(397—414)是以秃发鲜卑为统治民族的包括别部鲜卑、氏、羌、汉族和匈奴族的多民族政权;吐谷浑王国(313?—663)是以慕容鲜卑为统治民族的包括别部鲜卑、氏、  相似文献   

6.
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上的西域,民族成分复杂,既有起源于甘青高原的氐羌民族,也有与北方匈奴有源流关系的乌孙,还有高鼻深目的塞人;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政权都得到汉王朝在政治上的认可,他们与汉王朝建立了一种羁縻关系,是汉王朝西域都护治理下的地方政权,从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汉王朝对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治理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对中国西北治理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在远古时期就和内地有着文化联系,自西汉在云南建置郡县,颁用中央王朝官印,至民国36年(1942年),第二十三位车里宣慰司停止用印,数千年来,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启用的各种政权印信,既反映了历代中央王朝对云南的统一治辖关系,又表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政权的革沿性质,对于认识多民族融合的中华民族历史和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及历代典章制度,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各种民族文字的官印,其本身的形式、类别、质地、韵味,使  相似文献   

8.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在我国民族的产生要追溯到封建社会发轫之初的秦、汉时代以前,秦、汉时我国已由多民族组成了统一的国家。民族和多民族国家都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一般地说,民族一经产生,民族问题便相应产生;特殊地说,民族问题是伴随多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它也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有自己的开端、发展过程并随民族的消亡而消失。民族问题不是独立自在和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时,它  相似文献   

9.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发展、形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论中原地区封建王朝如何更迭,也不论哪个民族成为中国的统治民族,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屹立在世界上。新疆就是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一部分,居住在这个地区的各个民族,从来就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满、回、锡伯、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  相似文献   

10.
宋辽夏金时期是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完善及理论总结和升华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少数民族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汉族对少数民族政权的逐步认同以及"中国观"扩大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认同.  相似文献   

11.
元朝帝室北迁之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次出现了南北政权对峙的局面。在近三个世纪的对峙时期,明朝与”北元”的和战关系不断,经济文化交往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着.明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对蒙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蒙汉两族的友好关系,同时从长远的观点看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先秦是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逐步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变革时期。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对社会的变革产生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本文试就这时期各少数民族人物的历史作用及影响略作评论,请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它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曾出现过中央政权和一个或几个地方割据的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在私有制的阶级社会里,民族矛盾不可能得到公正解决,往往导致民族之间的战争。这里所讲的萨尔浒之战,就是反动腐败的明王朝为了推行民族压迫政策,调集十多万大军,对女真族建立的后金地方政权发动进攻。女真族在自己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打败疯狂进犯的明军,取得民族自卫战争的重大胜利。这个胜利是一个转折点,从根本上改变了辽东的形势,明朝从进攻转为退却,后金由防御转入进攻,从而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大规模迁徙並纷纷起来建立政权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河西地区,前后曾出现过由两个汉族和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五凉政权。这就是汉人张轨建立的前凉政权和李暠建立的西凉政权,氐人吕光建立的后凉政权,鲜卑人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政权以及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政权。五凉政权前后延续达一百六十年之久,期间,各政权辖境都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汉人。各民族的杂居错处以及胡汉政权的更替或共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现象。它揭示了西北各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日趋成熟和胡汉各族的相互融合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这里试就五凉时期各少数民族的分布及其融合情况考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都把实行“德治”作为协调民族关系的实践策略,成为“以德治国”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历史上沿着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方向上积累的重要“德治”理论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调节民族关系是维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要初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众多羁縻都督府、州,隶属于安东、安北、单于、安西四都护府和若干个边州都督府。开元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已达800余个,分隶于6个都护府和若干个边州都督府。在羁縻都督府、州内,先后出现突厥、回鹘、吐蕃、渤海、南诏等五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羁縻都督府、州是统治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级地方政权,也是唐封建国家维系边疆少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斗争,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结成了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在我国各民族,特别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史上,唐蕃和好,汉藏联姻,是一段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实。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文成公主和吐蕃王松赞干布结婚的事,在藏汉两  相似文献   

18.
三国民族政策优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不管是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是分裂的割据政权,都少不了要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打交道,因此,也就必然有个民族政策的问题。 对于历代统治者所施行的民族政策,概括起来说不外两种:一种是以“和”、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治理问题。秦代,首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特别政区——“道”,并委任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臣邦君长”、“臣邦君公”(见《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这可谓中国历史上“土官土吏”(见《明史·土司列传》)之所始。其后,历代封建王朝沿袭并发展了秦代这一政策。至唐、宋时期,在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实行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羁縻”措施。始于元,完备于明、清的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可见,有宋一代的民族政策,在中国历代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治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宋代对南方诸族的羁縻政策的主要内容,作一初步的综合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秦汉以来,伴随着中原汉人践迹新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就以多种方式接触和碰撞,这种频繁的文化互动强化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以下简称民汉)的文化认同,密切了民汉关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于这样的历史事实,主要从语言的角度探讨民汉文化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历时互动,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