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跨期最优化条件,引入劳动力供给因素,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大于1,那么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会促进就业的上升;如果规避程度小于1,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减少就业;而等于1时,货币供给增长率对就业只产生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货币表现出中性特征.考虑到我国当前居民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就业,实证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呈下降趋势,因而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统计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1990-2011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高于货币供给合理区间,货币政策会有效推动产出,同时会牺牲物价的稳定;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低于货币供给合理区间,会导致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总体研究结论是:我国货币供给的GDP产出呈现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表明伴随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经济货币化程度日益加深,依靠货币供给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不能走单纯投资驱动的老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76家商业银行2014—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确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且中小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现象更严重;高利率货币政策会促进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数量型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立场中,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高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会抑制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但对系统性重要银行,这种抑制作用将会减弱;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过度风险承担越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具有明显的逆周期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扩张明显,M2的增长率一直高于经济增长率和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之和,但银行信贷供给却没有呈现同一增长态势,银行存差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不畅是我国货币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疏通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将会大大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相似文献   

5.
外汇储备增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施行的外汇结售汇制度以及高额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外汇储备近10年高速增长,也导致大量基础货币被投放。基础货币又通过乘数效应成倍地放大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供给相对需求过多,其结果是通货膨胀水平上升。通过理论和实际数据的检验过程,分析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产生的通货膨胀效应,结果证明这种效应确实存在,并推算出这种效应的反应时间和作用的大小,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78年至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与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深入分析CPI变动对经济增长、居民货币购买力和储蓄、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通胀”阶段,CPI每上升1%,将正向影响GDP增长0.6%,而在“高通胀”阶段,CPI每上升1%,将拉低GDP增长0.5%.CPI上升导致货币购买力迅速下降、居民储蓄存款贬值;CPI不同程度的上升增加了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货币缺口是现实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之间的差异程度,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角度看,它对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保持汇率稳定,都具有重要参照意义.本文采用均衡产出决定法、周期趋势消除法和货币供给增长率推算法分别测算1978-2004年我国的货币缺口,结果表明:(1)在过去的27年中,货币缺口变化呈现出周期性特征;(2)1994年以后货币缺口的波动幅度变窄,表明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逐步提高;(3)货币缺口对经济周期的峰值具有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8.
纯外生货币经济中由于央行控制货币量的能力较强,因而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内生性较强的货币经济中央行无法准确控制货币量,因此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时效果不好。应尝试新的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有效地控制物价水平,成了理论界热心研究的课题。由于物价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供给总量与货币投放总量两者的比例关系,无论是消费过度或投资失控,不经过货币的过多投放和信贷环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人们注重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可以说是抓住了物价水平的关键。但是,从两个总量:商品供给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均衡信贷配给理论及影子银行体系,理论分析二元结构信贷配给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理。选取我国2007—2015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影子银行业务的流动性供给对商业银行主导的信贷配给有不同程度的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有正效应,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的正向刺激作用显著,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相比较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贡献度更高,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冲击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与城乡居民消费:攀比效应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攀比效应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假定存在消费的外部性,如果居民过度攀比,货币政策的福利效应取决于消费的外部性与垄断扭曲的相对力量。为检验这一结论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是否适用,本文利用VAR模型和IRF进行检验,并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差异性影响,货币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呈放大趋势,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在长期中则趋于稳定。最后本文提出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进行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速趋缓背景下,货币政策承担着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多重责任,但货币政策频繁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上升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弱化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研究显示,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通过金融摩擦放大效应抑制企业投资水平;国有企业虽具有信贷资源优势,但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会保持更高的谨慎性和风险意识,更易受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向实体投资的转化。为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需要提高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对公众预期的前瞻性引导,避免政策本身成为经济扰动的根源。同时,需要高度关注不确定性冲击的金融摩擦放大效应,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投资水平和效率,避免资金脱实向虚。  相似文献   

13.
实现经济增长的渠道有: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国际贸易等三个主要渠道。本文旨在分析货币是如何通过以上三条渠道影响经济活动的。近年来,我国央行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旨在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水平,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投资需求和扩大外贸出口,进而拉动总需求的增长,实现经济复苏。但由于货币政策传递渠道不畅,其预期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着力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涉及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控制能力大小。如果中央银行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的多寡,而不受其它任何经济因素的制约,则货币供给就是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显示出很强的外生性;如果中央银行由于受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给,则货币供给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显示出很强的内生性。这里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货币条件变化使信贷规模发生相应收缩或扩张是金融失衡和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采用面板平滑过渡回归(PSTR)方法,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为过渡变量,以采购经理人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作为控制变量,构建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产生的影响模型.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上市相关数据,揭示了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等变量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随货币供给价值门槛水平变化在高、低制度之间平稳并逐步过渡.在低制度下货币供应量会增加银行风险,而在高制度下则不会产生此类风险.同样,采购经理人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对称的.这些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股市中确定的下行风险在银行体系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是维系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关于货币政策效应问题一直都未形成统一意见,在此背景下厘清中国货币政策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一个包含货币参数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考察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数值模拟表明在稳定状态下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在实际经济中的适用性,以中国2000—2013年经济数据为例,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也证明了倒U型关系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菜单成本模型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单成本导致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粘性,此时货币供给的微小扩张或者收缩无法等比例地传导到价格水平上,于是导致微小货币冲击对产出具有实际效应,进而体现货币冲击作用呈现菜单成本型的非对称性。我们利用区制转移模型描述和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菜单成本型的非对称性,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受到菜单成本的制约,因此建议采用多次和小幅的货币政策调控,以便发挥微小货币冲击的实际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 ,指出了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市场难以开拓、有效供给不足与产品相对过剩的矛盾都制约了居民消费的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以扩大消费需求 :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2 改善消费环境 ,调整消费政策 ,引导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 ;3 调整经济结构 ,增加有效供给 ,以满足居民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通货紧缩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必须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之相配合 ,否则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将被抵消 ,甚至效果为零。目前我国在扩大消费 (尤其是扩大农民消费 )和财政减税方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因此 ,该文主张 :(1)扩大投资必须伴以扩大消费 ;(2 )银行降息必须与财政减税相配合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根据2003—2016年季度数据,利用向量VAR模型、脉冲效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不同效应搭配下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存在非对称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大约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的约4倍。运用TAR模型对货币供给量的阈值进行估计,指出货币供给量在不同的货币执行区间存在显著阀值,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启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