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使用江苏省13市750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7. 37%的老年人表示对当前生活比较满意,19. 94%的老年人表示非常满意。江苏城乡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生活自理程度、是否患慢性病、健康自评等个人因素,收入、与子女的关系、是否感到孤独等家庭因素以及所在社区是否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提升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需要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从老年人个体生活质素角度来分析子女数量对于城乡老年人养老的影响,以验证“多子即多福”的观念.分析结果表明,子女数量的多少对于老年人的养老影响都不显著,基本否定了子女数量多的老年人经济收入更高、生活自理能力更强、精神状况更好以及生活满意度更高这四个假设.子女的经济状况以及婚姻状况分别对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有显著影响;城乡仍有子女处于不在婚状态的老年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低;有子女同住的农村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更强;同住、有子女不在婚的城市老年人,其精神状况较差.子女对老年人养老状况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有无子女以及子女提供养老资源的方式以及质量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西部地区106个村落1575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对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Probit模型显示: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因素有共性因素和特性因素,年龄、劳动、政府救济金、财产性收入、低保和子女生活费、子女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共性因素;文化程度、健康程度、自理能力和是否有养老保险是影响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贫困的特性因素;子女数、性别、婚姻状况是影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贫困的特性因素。针对这一结论,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基础医疗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氛围,缓解西部地区老年贫困。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辽宁省三个市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不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3个人口学因素和居住安排、子女是否孝顺、与邻里的关系、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有诉说心事的人、近两年村里是否组织过老年人活动6个社会支持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直接或间接地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居住方式、子女是否孝顺、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否定期检查身体及身体状况等变量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据此,分别从家庭、个人、政府等方面对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老年志愿者是健康社区治理工作体系中的有生力量,参与社区健康志愿服务是实现老年人自身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形式。该研究以积极老龄化视角,从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支持、社会适应等维度选取变量,调查江苏南通某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和认知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志愿者的认知水平总体高于社区一般老人;60~69岁老年人是社区健康志愿者的主要力量,文化程度越高和与子女或与配偶及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其健康志愿参与更高,良好的社区交际及文体娱乐参与促进了老年人参与健康志愿服务,但尚未发现积极的社会参与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应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从宏观保障、中观支持、微观激励三个维度推动老年人参与社区健康治理发展,为老年健康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社区健康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激发其参与社区健康治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山东省泰安市373份机构老年人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系统分析了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关系和结构层次.分析结果表明:失落感认知、子女关心频率、老年人社交网络、社会公益介入度、家庭年收入、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政府活动组织情况、文化程度9个因素对机构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失落感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子女关心频率、老年人社交网络、社会公益介入度、家庭年收入是中层间接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政府活动组织情况、文化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在养老福利供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代际团结理论和动机理论,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老年人家庭经济支持的分布状况、影响因素及相关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全国样本中有53.5%的老年人收到非同住子女的家庭经济支持,农村老年人收到非同住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明显高于城镇老年人,但其获得的经济支持额度低于城镇老年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是否能收到家庭经济支持受老年人需要结构、家庭结构、社会文化、环境结构以及代际支持交换等因素的影响,且养老金、家庭居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城乡有所不同.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维持家庭福利稳定供给,政府和社会可以从个体和家庭等不同层面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社会关系网络在就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将最终影响到就业的质量.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匮乏,就业质量偏低,其中就业质量受社会网络阶层差异的影响最为显著.网络阶层分布越广,工作收入越高,工作满意度也越高,与雇主的心理契约达成状况亦更佳.此外,网络规模越大,工作满意度越高.而网络紧密度与工作收入、参保概率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社会资本存量,最大程度发挥社会资本的效用,笔者提出若干尝试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2009年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分析了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并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居家养老服务在试点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包括: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居住情况、婚姻状况、退休前的职业和收入状况以及阶层认同状况。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2调查数据,探讨了我国老年人身份认同状况。研究发现,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认同老年身份的比例依然较高,但与十年前相比已大幅降低。整体上我国老年人身份认同年轻化趋势明显,但地区和阶层上的差异显著。生活在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老年人越不认同老年人身份。社会经济人口特征能够部分解释我国老年人身份认同的情况,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社会参与和养老支持对我国老年人身份认同影响同样显著。未遭遇生活事件,身体和精神越健康,社会参与越高,养老支持越多,老年人身份认同越趋于年轻。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对农村老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两类,对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健康变量的情况下,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均对农村老人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结构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农村老人的身体活动和积极心态进而影响老人的健康评价;积极心态在社会资本影响老人健康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大于身体活动。为充分发挥社会资本这一非制度性因素对老人健康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提升农村老人社会资本的积累,注重农村地区信任、互惠和互助等认知型社会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3年、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OLS回归模型,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二个维度,综合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检验了社会融合学说及网络关系学说两个理论.研究发现:个体社会资本与集体社会资本均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社会经济地位、收入和教育都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正向影响,性别和年龄会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而婚姻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规模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时,个体社会资本对城市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而家庭规模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因此,需要促进城市老年人社会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鼓励农村孩子常回家看看,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老龄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以布迪厄理论为视角,探讨经济、文化、社会资本因素对老年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显示,三类资本及社会人口特征对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流动老人弥补了当前社会养老育幼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并能延续我国家庭养老育幼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此,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为流动老人提供整合的养老服务,从而减轻他们的流动代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比较、时间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标准有序Logistic模型,检验分析了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其关键在于比较,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比效应是解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时间比较对不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心理不健康、多子女、家庭经济地位高、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生活保障、社会公平等宏观制度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影响显著。据此提出,推进老年人继续教育、再就业等工作,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加大民生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政策倾斜与人文关怀重点关注弱势老年人群体;重点推进生活保障、社会公平等宏观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将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社区的各种居民团体和协会的活跃程度,从该视角研究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上的差异。通过多层模型,控制个人因素,分析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变量对比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人层面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人口学变量以及社区层面的经济变量之后,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个人的身体功能状态,社区层面因素的影响则不明显,更多地是受到个人层面变量的作用。其次,在控制社会资本变量后,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明显变小,说明社区社会资本在解释城市与乡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差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城市居民的优势来自更高的组织和团体参与程度。研究也部分地证实了中国老年人群体健康不平等的社会原因,为人口健康差异形成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是影响个人行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资源.城市女农民工所拥有的私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组织型社会资本以及制度型社会资本存量相对不足,致使她们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状态.制约女农民工社会资本生成的因素主要有: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同质性较高的私人关系网络、较低的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以及缺位的制度体制保障等.政府、社会及个体有意识地建构和增加女农民工社会资本存量将是改善这一群体生存现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故乡眷恋、城市适应与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乡双重空间分析框架,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探究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表征城市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这四个维度上,前三个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适应的影响不显著;反映故乡眷恋的乡土文化认同对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家人留守对生活满意度却有负向显著影响,耕地的影响不显著;故乡眷恋与城市适应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呈现张力效应,城市经济适应水平越高,乡土文化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越小,但家人留守的负向影响并不受城市适应水平的约束.因此,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水平、破解家庭离散化困局对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和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区558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城市社区因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68.1%的老人对生活感到满意 社区活动参与度、社区服务受益度、社区助老设施拥有度和社区邻里互动频率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社区因素。为此建议:要加强老年人与社区的联系,增进老年人的邻里交往和社区活动参与,加强社区助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