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这个“劳动”主要是指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异化人的本质的劳动,它对人的美的创造具有消解和破坏作用,但劳动本身的规律及其创造能力,仍能使劳动者保持某种非异化,从而能在对象化的创造中,“理智地、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因而也能创造出美来。异化劳动的消除是人的解放的基础,也是美的创造力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试论音乐的运动形式──音乐中的排列与组合(之一)陈明礼音乐是美的艺术,它的美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与和谐上。离开音乐的内容,片面追求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离开了音乐的运动形式,音乐的内容也就无从表现了。毋庸置疑,音乐的运动形式是体现音乐美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斯特流传度较广的帕格尼尼练习曲第五首《狩猎》,其中很多的钢琴演奏技巧不乏“炫技”的嫌疑。根据音乐分析对实际演绎进行解读,可以论证出其虽具有“炫技”标志的演奏技巧,如手臂的飞舞、指尖的快速跑动、刮奏、双手交叉弹奏等,但实际都是为了音乐服务的,而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为了炫技”。  相似文献   

4.
艺术体操教学中的美育是以学生为对象 ,以美的形体、美的动作、美的音乐及美的器械技术为教学媒介和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角度看 ,音乐教育具有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体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试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钢琴家因其自身的技术、智力因素、音乐知识、演奏创造潜力、气质、精神涵养等因素使这一作品出现了不同的诠释风格,如阿图尔·鲁宾斯坦的不动声色但扣心人弦;霍洛维茨的个性张扬和毫不掩饰的炫技;波利尼温暖亲切的抒情,敏感的分句,丰富的音色与浓郁的诗意等.肖邦以他天才般的创作再次证明了音乐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造了内容和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的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诗歌。其诗歌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意境美、个性美、意象美、音乐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前人关于音乐形式与内容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形式美的法则,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音乐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探讨与剖析,这对把握音乐美的整体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加深音乐爱好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初MIDI技来的诞生,为现代音乐技术钓发展创造了条件。从MIDI、电脑音乐,到多媒体音乐电脑和网络化教学,都已在音乐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政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等音乐院系的教学中,配置和应用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对该教学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及其在音乐教学、创作、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音乐美育”对当今高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高校实施“音乐美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它主要通过音乐的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生活离不开美。美是人们在生活中欣赏、追求和创造的重要内容。科学实验表明,美不仅仅是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道德风尚的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和人类生存状态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乎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人们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同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带有普遍性、实用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我国现代文明生活中,热爱美、观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已经形成一股新的强劲的潮流。这股潮流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中国目前盛行的认为音乐能够表达概念性内容的音乐观念提出了辩驳,并分别从音乐的实践情况、语义学考察等几方面论述了音乐的特征,提出了作者对音乐本质认识。文章认为:强调音乐有概念性内容的原因之一是文以载道的传统工具论音乐美学观在现代中国的延续。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提出对音乐美的认识;音乐美就是乐音的运动,相比于其他门类的艺术,音乐美更加具备普遍性、纯粹性。   相似文献   

13.
音乐技术论     
本文通过对音乐技术的定位和对音乐技术美学、音乐技术与音乐表达、音乐技术的当下话语、音乐技术的异化诸问题的论述,以新的视角来审视音乐技术,力求把握音乐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以利于音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不是一部美学著作 ,但提出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 ,其涵义是丰富而深刻的 :劳动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自然美也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内容丰富、形式有效的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等具有现实意义。在音乐教育中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可通过"用审美理念构建音乐课的诗意内涵"、"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审美能力"、"让美育得到更好的延展"等三种途径去实施。  相似文献   

16.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无不闪烁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念,以及对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能力,是我国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学科教育学的观点,各科教育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美育特点,存在着不同的美育内容和实施美育的途径。因而,化学教师应根据化学教育的任务来探讨美育的特点,挖掘美育的内容,探索美育的途径,正确地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一美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解歌曲情感美、感受旋律节奏美、创造育人环境美三个方面阐述了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人们对大自然美的选择与创造,人们在享受它的美的同时,又把美的享受回归到音乐本身;它在不断地选择与创造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力,它的选择与创造又将艺术升华成美,开拓着自己向前发展的路。  相似文献   

19.
包装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美的。它就象绘画、戏剧、音乐那样复杂,要求达到直觉审美与意蕴审美的一致,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庞大的设计美学中有重要地位的包装装满设计美学,正以其“实用美”的磁石引力,对整个审美场产生“向心”的作用。美不能离开美感。人生产了艺术,同样艺术也造就了人,能欣赏音乐的耳朵,创造厂听觉艺术,反之,听觉艺术也创造厂“音乐的耳朵”。审美感知既是感性的,又是超感性的,当美构成超形式与人的身心发生同构感应时,社会性也蕴藏其中。一、传统文化对装精设计美学的影响1.人性化。中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是…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学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维度。马克思关于人类最初的美感与艺术起源的"劳动说",包蕴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审美意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丰富和提升"劳动说"的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劳动创造了美"首先在于劳动创造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同时,劳动创造了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二者相辅相成。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构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联系。自然之美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之美,一种和谐之美。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中的异化劳动,阻碍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产生,成为美的创造的障碍。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凸显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倡导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是强调在"人的能动的、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人与自然价值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