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些年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2018年3月,美国又根据“301调查”结果正式宣布对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从而引发了中美贸易战。美国掀起贸易战的表面成因是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不平衡和巨额的贸易逆差问题,实则贸易逆差并不是中美贸易战的真正成因,在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忌惮和遏制,是美国在全球战略上针对中国的一种竞争,核心目的在于打压“中国制造2025”强国计划,以此维护美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地位。在中美贸易结构中,农产品贸易是美国对中国具有出口优势的重要双边贸易领域,故中国则主要以对美国进口农产品征税作为博弈筹码,这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贸易摩擦也暴露出中国农业的一些问题,即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某些农产品国内供给不足,依赖进口程度高,为此,中国应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水平,同时健全中国的农业贸易政策体系,并抓住本次贸易战后重新谈判的契机,争取参与制定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业贸易投资新规则。  相似文献   

2.
从4个方面阐述了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态势,包括:严格履行入世承诺,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市场贡献明显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指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主要经验在于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实施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农产品贸易战略;着力提升农产品进出口管理能力与市场调控水平。提出了深化农业对外开放的3个启示与思考:要从全球视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对外开放战略的认识,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统筹利用国际国内2个市场、2种资源的战略意义;深化农业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对外开放战略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要建立完善开放条件下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9—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数字乡村发展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相较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贸易顺差区间,这种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贸易逆差区间更为显著; (2)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下,农产品贸易对本地区和“毗邻地区”农业碳排放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相较于农产品出口贸易,农产品进口贸易抑制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3)农产品贸易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过程中存在数字乡村发展双重门槛,即随着跨越数字乡村发展两道“门槛”,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增的特征。由此,提出推动农产品贸易深度开放、构建农产品贸易交流协调机制以及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关税减让是WTO框架中市场准人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农业谈判的关键议题之一。以主要谈判方提出的农产品关税减让模式为基础,利用农业贸易政策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Trade Policy Simulation Model)对主要成员国农产品贸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关税减让改革将使世界农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刺激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并改善其贸易状况;而欧盟的农业生产将大幅减少,农产品进口增加,农产品贸易平衡将恶化。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贸易提升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产品进口贸易和农产品出口贸易均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提升作用更大;(2)相比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渠道,农产品贸易通过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提升作用更强;(3)农产品贸易可以通过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即存在农产品贸易→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4)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变高的动态过程中,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因此,要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一方面离不开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结合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施行差异化的农产品贸易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产品贸易的正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农产品贸易大国,有义务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政策、国内支持政策和出口竞争政策三方面分析发现,相对于大部分WTO成员国来说我国农产品贸易保护水平相对较低,农业保护政策改革应向结构最优化方向转变,应综合考虑农产品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选择农业保护政策的重点产品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云南农产品贸易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 0 1年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 ,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从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意味着中国承诺遵守 WTO的规则和纪律 ,逐步开发国内农产品市场 ,对我国现行农产品贸易政策及管理方式将产生深刻影响 ,对以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云南省来说 ,其影响更加深刻。对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 WTO的农产品贸易规则及相应允许的过渡时期 ,采取规模化战略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加工生产新型农产品 ,积极研讨农产品贸易对策 ,改进管理方式 ,为最终加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竞争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在概括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目前国际环境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了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农业资源多样化优势为满足世界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以及“后发优势”促进了我国农产品竞争能力的提高;进而提出了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和管制,增加国家财政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避免各自为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通过汇率传导机制、需求传导机制、贸易传导机制等角度影响着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随着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发展,中国农产品出口相对进口增速日趋减缓、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量化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调控汇率、调整农产品出口战略以及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等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次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并实施,但双边经贸关系未来走向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鉴于前期我国战略选择对美国农业形成的一定冲击,以及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具有较强互补性的事实,中美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共同努力推进第一阶段协议的实施。随着协议的顺利实施,我国将大幅增加自美大豆、猪肉、棉花等产品进口,弥补国内供需缺口的同时也会对国内相关产业带来较大竞争压力。放眼未来,中美双方在补贴、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分歧使两国关系难以回到贸易摩擦前的状态,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可能性较小。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拓展进口渠道,把握采购时点,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农产品供应;同时农业生产要增加科技投入,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提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不断与欧美日韩等国发生农产品贸易争端是源于双方面原因的:进口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质疑以及在摩擦裁定过程中的歧视诱发了贸易争端;而中国自身农产品出口价格偏低、质量低下、行业协会不作为以及质检标准的滞后等问题则使得摩擦得以持续。这一问题的解决则必须由政府部门、行会以及农业经济个体共同通过完善农产品贸易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各种手段完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障碍的克服有赖于恰当的农产品标准化策略选择。一方面,当前东盟各成员国农产品标准的差异昭示着短期内我国的出口农产品面临着参差不齐的进口国的标准要求。另一方面,东盟架构下农产品标准同一化进程的开启,WTO框架下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TBT和SPS领域农产品标准的协调,预示着各国或地区的农产品标准必将向国际标准靠拢且将趋同。基于上述分析,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策略应定位于“跟踪研究、区别对待、优势产品突破、循序渐进提高”。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的具体措施是确立企业标准化主体地位,尽快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标准;依法贯彻落实政府责任,推进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积极参与国际协作,促进农产品标准的同一及互认。  相似文献   

13.
根据UN Comtrade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1996~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促进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对分类农产品而言,影响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农产品结构变化对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贡献小甚至阻碍出口增长。随着双边市场不断开放,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点在于不断调整出口结构,以适应对方农产品进口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贸易是中美两国贸易的一项主要内容 ,中国进入 WTO后 ,美方的农产品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而且还会要求中国开放更大的农产品市场 ,中国同样也希望美方这样。贸易中两国必然会产生矛盾 ,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是发展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基于SITC Rev.2版本农产品数据和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条件密度估计对入世前后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入世前后共计2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状态不容乐观,农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发生了较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在入世以后变得更加明显。由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尽快制定合适的农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避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在分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尽快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共体等主要国家纷纷采用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中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同时也成为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屏障,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因此,研究我国农产品的"破壁"技术变得异常紧迫。中国农产品生产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主要是:要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与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环境安全密切相关的卫生与植物检疫(SPS)措施成为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农产品贸易的主要保护手段。将农产品细分为24章(HS01-24),从进口国的视角分析其针对每一章农产品实施的SPS措施对该章农产品进口贸易影响的研究表明,SPS措施对农产品进口的影响呈U形,即在SPS措施正式实施的2年左右产生贸易限制作用,之后转化为贸易促进作用;SPS措施对初级农产品(HS01-14)的影响与总体农产品趋势一致,且影响幅度更大;SPS措施对加工农产品(HS15-24)的进口则产生微弱的贸易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控制选择偏差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为了提高估计结果的稳健性,运用2015年和2017年的横截面数据先分析了与我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影响因素,其中,一国的人均GDP水平、总人口以及贸易平衡均为正向影响因素。以及2015年之后,我国越来越偏向于与地理位置较为相近的国家签订FTA。其次,分析了2015年和2017年FTA处理效果的差异,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略有不同,具体取决于所采用的匹配方法。但是,所有估计的平均处理效果值(ATT)的影响均是正向的,说明FTA对我国农产品存在贸易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9.
欧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地区,也是中国农产品的重要贸易伙伴。以中国对欧盟27国的农产品出口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欧盟东扩、欧盟农业补贴政策、欧盟新食品法、欧盟绿色壁垒以及EurepGAP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欧盟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促进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成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在农产品入世十年(2001-2010年)中,由于成功地运用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互补性发展格局,带来了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的可喜局面,但另一方面,由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不强等原因,中国农产品的未来发展仍面临种种问题,因而,制定相应政策目标和政策优化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