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品生产追求效率,需要将生产管理的权力向管理精英集中,保障公共品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公共品分配追求公正,需要通过民主分权和民主程序保障多数人的权利。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集权化趋势与我国地方政府作为土地资源的经营者有关,地方政府为实现公共品生产效率的最大化而逐渐走向企业式集权化管理,这有助于提升政府在公共品生产管理中的决策效率和协调效率。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则成为促成集权化管理的外部推动力量。基于公共品“生产—分配”的分析框架,对地方政府公共品的供给行为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政府管理集权化在公共品生产为主要矛盾的历史时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山区乡村由于地域广阔性和分散性的特殊自然特征,使村民小组社区比行政村为单位的乡村社区或政府,更有条件充分发挥“体制外”的社会资本供给公共品的积极性,弥补国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暂时困境。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村民小组社区供给公共品的积极作用,离不开政府和村级组织在技术、组织、协调、资金等方面的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3.
把政府视为联合供给公共品的组织,运用DEA模型中的MPI指数演示中国建国以来政府效率的变迁,结果显示,虽然有的年份政府效率会出现下降现象,但是整体来看中国政府效率有改进的趋势.同时,通过划分子时间区间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政府职能在文革期间分割到不同的权力中心,导致政府效率在文革期间不断下降.除了这个特殊的时期,政府职能集中在政府这一单一权力中心的时期中国政府效率取得较快的改进,这说明在公共品供给中必须注意发挥政府的范围经济优势,不应设置过多的并行权力中心.  相似文献   

4.
林业公共品供给制度的路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林业公共品供给市场化的改革中,应着眼于建立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复合调节、职能互补的制度框架,完善林业公共品的供给对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制度,并逐步完善以市场为补充的补偿机制;统一林业公共品定价以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林业公共品供给多主体趋势可避免由政府单一供给林业公共品过程中产生的"寻租"现象及较高的交易成本;林业公共品市场的创建将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率、更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和更多的林业公共品供给;开展参与式森林资源管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基本公共品供给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相关性是值得认真探究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式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有着政治和财政的双重激励,导致基本公共品供给存在严重的经济性和城市性偏向,进而影响了城乡居民的基本权利,并通过初次和再次分配两个环节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革当前分权体制下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并创新城乡基本公共品供给制度,方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品均等化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站在农村社区内部的视角,指出农村公共品的供需具有季节性、阶段性、临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文章认为国家在可见的将来很难有足够的财政能力包揽下所有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内生机制将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升农村公共品的内生型供给能力和村社承接外来供给的能力。切合农村实际的行政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能有效的增强农村社会的整合、动员、合作能力,这是提升农村公共品供给内生性机制、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促进公共品供需均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应当体现公平优先原则。医疗事业改革的完全市场化取向背离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来发挥主导作用。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应当遵循利益均衡性原则,要调整医疗、医药、医保、医患四个方面利益主体的关系。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应当推动诚信体系的建立,强化诚信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市场内在的统一关系 :伴随着公共产品论的提出 ,“私人品”与“公共品”统一于边际效用理论。由于缺乏市场价格引导的政府偏好以更大的规模提供过度的公共品 ,甚至在过大的规模下提供不足的公共品 ,从而出现“政府失灵”。最后分析了我国政府规模的现状及其原因 ,指出我国“吃饭财政”的迅速增长严重挤占了“建设财政”,这正是政府规模低效率膨胀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很多学者认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和管理可以采取多元化主体形式.本文认为,在多层代理和财政约束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均无法有效供给和管理农村公共品;同时,由于农村薄弱的市场经济和偏远的地理位置,以及私人资本趋利本性,决定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和管理中市场失灵.相反,建立在农户闻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村组级社区,可以自我供给和管理小社区急需公共品,并且得到实践证明.今后,要鼓励和支持农村村组级社区发展,强化其新角色,汇聚政府、市场、社区力量,共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村庄是公共品供给的重要主体,其供给效率一般与供给能力密切相关,然而村庄供给能力增强不一定会转化为供给意愿提升。基于对珠三角方村的田野调查,通过构建村民—村庄—政府三维分析框架,结合案例探讨集体产权共有制村庄公共品策略性供给行为的生成逻辑。研究发现:集体经济发达的村庄具有公共品供给能力,但将供给责任推卸给政府,呈现出策略性供给行为,具体表现为:依附式策略性供给、卸责式策略性供给、均衡式策略性供给和应付式策略性供给。该行为产生是因为村民保护集体产权按份共有制“私有财产”、村庄形式化民主反噬公共性和政府弱嵌入结构消解动员能力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其转向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公共品供给的边界、完善自主供给制度和重塑村庄社会资本等。  相似文献   

11.
政府职能的转型迟缓正在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现有的讨论多集中在形而下的执行层面,难免出现头疼医头的痼疾。将政府视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从公共产品需求结构变迁的角度厘清政府职能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强调公共产品需求结构决定政府职能的原则。市场实际上是制度构建的产物,是典型的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因此,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同一层面的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上下游的供给与支持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就应该积极提供发展型公共产品,推动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但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当弱势群体的生存成为主要的公共产品需求时,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因此,一个理想的现代政府职能结构应该以兼顾生存与发展的双元财政模式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现阶段公共产品供给缺位、错位严重、效率低下 ,必须改变政府是公共产品的唯一提供者的观念 ,实现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要求为国有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使经济平稳增长 ,由此金融产权安排就具有产权国有和市场垄断的特征。银企关系作为垄断性国有金融产权的产物 ,必然具有双重属性、双重约束、双重调节和双重市场的特点 ,并在债权债务约束、利率机制作用以及经济政策效力等方面表现出其内在缺陷。由此出发 ,重塑银企关系的关键是改革垄断性的国有金融产权 ,即在增量方面推进民营经济的内生性融资方式扩张 ,在存量方面对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的股份化改造。  相似文献   

14.
能源项目作为现代工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业已提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务实启动的日程上来 ,并将从根本上展示出东北亚区域生产力要素的优势互补特征。因此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不应把目光只盯在“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体”上 ,还要通过共同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能源项目来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 ;而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作为俄罗斯领土的亚洲部分 ,要在 2 1世纪也同欧洲部分一样融进世界经济体系 ,最主要的条件是使该地区求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成为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尤其是中国合作开发的前沿阵地 ,变其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为了实现这一计划 ,中俄两国必须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 ,加大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能源项目的开发力度 ,以推动实现双方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不再是“补充”,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认为 :这既是依据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作出的正确判断 ,也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需要 ,从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看 ,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长期以来我国采用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上都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严重不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成为当务之急。分析了政府在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承担的主导作用、监管职责、统筹规划职能、扶持职责和法律保障职责。  相似文献   

17.
日前,新疆乡镇政府在职能定位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缺位”与“越位”现象并存,该营的不管,不该管的却管;乡镇财政困难,只能养人不能“养事”;条块分割,使乡镇政府事权不清;考核方式欠科学,影响干部的积极性。这种现状与新疆乡镇政府应承担的职能相去甚远,直接或间接廷误了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对症下药予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排他性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项技术特征,其机制设计决定于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即其社会性,这就要求排他性机制的设计必须与包容性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适应。对准公共产品的排他性机制进行重构,应依据该类产品的公共性、排他性的强弱以及消费过程中的不均等性对个人效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大小,分别设计不同的排他性机制,并从根源上摒弃原有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过渡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主导因素和决定性的变量是政府的行为,而政府行为制度变迁的关键是做政府该做的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的关键是缩短行政触角,减少政府对市场流通的限制;限制行业垄断,加强对自然垄断的管制;实行公共财政,提供公共物品。必须加强政府自身的能力建设,实施依法行政,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水平,培育社会中间组织,促进政府的职能到位,使政府的行为步入有限、合理、高效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考察建国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政策,可以清晰地发现,制度外供给是农村公共物品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依靠行政的组织动员,采取"民办国助"的筹集资金方式。制度外供给造成两大问题,一是农民负担过重,二是不公平。鉴于"三农"的天然弱势和农村经济条件,目前推行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政府仍要起主导作用,从制度外走向制度内是农村公共物品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