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宋代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宋代版图的变动及其不完整性是导致宋代地域文化意识的重要原因。晚唐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割据,强化了各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也孕育了宋人的地域文化观念。南宋时期北方为金国占领,地区之间的隔绝状态又进一步加深了地域文化的自身特色,也促成了宋人对地域文化的深刻体认。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期。然而,在宋代却出现了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就是宋人特别是文人的心理状态和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社会情况不一致: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可人们的心理却始终笼罩着一层时浓时淡的阴影,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正是这种心理的典型表现。宋人的这种心理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官私刻书蔚然成风,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宋代雕版印刷的繁荣促进了文集和类书的大量编刊和传播,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范本和丰富的给养,而且激发了宋人文学创作的热情。雕版印刷的繁荣改变了宋代文人眼中的世界,进而拓宽了宋代文学创作的内容。宋代版印传媒与宋代文化互为表里且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宋代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宋代菊审美的核心成就是进入中国古代花卉审美的精致化阶段:菊花培育与欣赏的品类空前丰富;形成一套关于菊花审美特性和价值的描述、评估系统。宋人的菊审美围绕菊花的色、香与形展开,并以色为轴心。其赏菊聚焦于菊花的内在生物特性——秋花凌霜。宋人以菊花为典范,提炼出一个完善的花卉审美判断系统:关于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基础判断、纵向拓展的关于特定对象审美价值高低的量的层次判断、横向展开的关于特定对象特性的风格判断,以及关于何为最高花卉之美的审美理想判断。宋代菊审美特色由两种要素构成:一曰由“格物”所标识,以菊花内外生物特性为核心的认知型客观路径,二曰由“比德”所标识,用人文价值附会和濡染菊花而赏之的主观路径。此二者构成宋代菊审美的基本框架,且存在巨大的内在张力。前者乃宋代菊审美之暂时性景观,后者为古代赏菊之主流审美传统。立足当代环境美学理念,前者属于尊重所欣赏对象特性,客观对待对象,因而是恰当的自然审美方式,后者则属于背离对象物性,对自然对象进行人化的不恰当自然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5.
将调查数据以生活环境特征进行匹配分析,发现:广东农村民间潜藏着丰富的非物质层面的花文化,较少看重物质层面的花文化,城镇生活环境将引起对非物质层面花文化的淡漠但将促进花卉的销售。建议开发广东农村民间花文化的多样性价值,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花卉市场的繁荣,宣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吸纳世界优秀文化,为广东花卉产业的发展注入持久的新能源、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原因,一向为中外学者所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此研究的论文日渐增多,但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奴隶制和奴隶制经济对古代希腊文化发展的影响;奴隶主民主政治对古代希腊文化发展的影响;古代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很少从城市地域空间去观照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原因。文章以雅典为例,述论了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其一,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工商业经济。城市是工商业经济活动的中心;其二,文化的繁荣必须有相应的文化人才和占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资源。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荣的文化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才。雅典城市是城邦广行文化教育与交流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舞台;其三,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荣的政治保障———城邦民主政治的权力机构。城邦民主政治的确立与运作,始终与城市密不可分。由此说明,城市是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基石。没有城市,希腊古典文化的繁荣将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宋代城市夜市兴盛背景、业态构成、夜市特色与文化的梳理,指出两宋夜市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消费特征,彰显出宋人的生活情趣、娱乐趋向和精神追求,对宋代城市文化品格和城市文化走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夜市文化为现代城市夜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古物在宋代的物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深刻影响着宋代的学术研究、艺术品鉴以及文学创作.士大夫引领了宋代社会的古物慕恋风气,在诗歌中大量展现古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审美功能,与此同时,古物也塑造着审美主体的观念和心态.古物承载历史记忆,凝聚为诗歌固定的审美联想.古物今用展现出宋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文化气概.古物形成时间策略,增强了诗歌表现力.古物所蕴藏的文化、神秘、德性与权力,既是吸引宋人的品质,也是宋人从中观视的自我.宋诗中对古物细节的热切关注,是宋代科学精神指引下的理性观照.古物开辟了又一个审视宋代文学、文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我国养蜂业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养蜂业的繁荣带动了蜜蜂文学现象的大量出现.蜂诗不仅体现了宋人养蜂技术的进步,更反映出宋人可贵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蜂产品在宋代广泛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0.
宋代美学在追求理性的同时,又走向生活,走向休闲。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促使中国的休闲文化在宋代全面兴起乃至繁荣。宋代艺术审美在趋于精致化的同时也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艺术与生活的充分融合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宋人一方面在生活中追求艺术境界,另一方面在艺术中追求生活情趣,由此催生了宋代美学的休闲情调。“玩物适情”所昭示的美学旨趣便是艺术与生活的双向融通,是宋代美学重视生活并落实于生活的体现,它所反映的休闲内涵则包括了宋人对休闲的本体认同、“适”的工夫实践以及超然物外的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11.
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交流的分支,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贯穿古今.而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饮食文化交流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它的初步发展时期.在此时期,国土的扩张,人口的迁移,文献的保存等因素成为了重要的交流手段,而这一时期的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代花卉交易盛行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花卉交易已成为普通大众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经济活动,在生活中花卉交易逐渐盛行起来。然而花卉交易在宋代 盛行并非是偶然的,上层阶级对花卉的欣赏,使得贫民百姓跟风效仿;花卉种植业呈现出了一个新的趋势,规模化、大众化、技 术高;且在宋代这样一个文人社会,社会风气使得人们喜爱通过赏花游园这样的娱乐方式来吟诗作词。  相似文献   

13.
儒家饮食观与中医养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饮食观中的“中庸”和“守礼”的思想,曾对古代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儒家“中庸”、“守礼”思想表达的“无过”、“适度”、“节制”的饮食养生观,不仅与中医养生一脉相承,也与现代食疗科学的研究成果相符合。适应了现代人们要“吃出健康”、“吃出长寿”的需求,顺应了人们探索饮食文化、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追求。因此,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古代儒家的饮食思想,对于促进现代中医食疗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对厨具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体的产品设计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关文化的影响。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了具体的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其在厨具设计中得到的启示。希望能够为中国的产品设计师在进行涉及到不同文化领域的产品设计时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华夏饮食心态与饮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夏人具有求美品味、重养尚补、助兴寄情等伙食心态,构成了独具一格的饮食观,它对华夏饮食文化的发达及其特色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华夏饮食文化是一种以品味为核心、以养生为目的、以寄情为最高境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花草文学意象中,扬州琼花作为一个被集中书写的对象肇始于宋代。配合着历史的变迁,琼花经由宋代文人持续的诠释与书写,文化内涵渐次增加,文学意象日益饱满。尽管琼花物种已随宋代扬州而逝,但琼花意象却变成代表着一种品格、一个城市、一段时间的文化符号,永远留在历史当中。  相似文献   

17.
芍药是原产我国的著名花卉,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爱情的传递者,是当之无愧的"爱情花"。从《诗经》入手,考证了芍药作为古代结情之花的渊源;又从唐宋诗词、元明戏曲中考证了芍药作为爱情象征的背景、内涵;并对古代诗词、文学作品中芍药的女性意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介绍了芍药作为女科药材的重要价值。最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芍药与其他具有相似寓意的花木(牡丹、玫瑰、红豆)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芍药情花文化的独特性、唯一性,并结合当代消费特点,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阐述了芍药成为我国当今"爱情之花"的重要意义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方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饮食文化作为非语言交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方大学生交流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饮食技术体系方面和饮食基本观念两个方面的差别,分析受饮食文化影响的中西方大学生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解析了中西方大学生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在社会交往、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的差异。深入研究这些文化差异可以帮助中西方大学生消除跨文化交流引起的误解和障碍。  相似文献   

19.
菜肴命名艺术与饮食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菜肴命名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手法。菜肴名称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着中华民族对菜肴色、香、味、形、器整体美的追求,折射出汉民族丰富多样的烹调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分餐制与中餐饮食文化的关系基础上 ,探讨了企业推行分餐制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科学的推行分餐制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