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中性的地域社会,而是一个国家建构出来的有着明确边界的政治空间,是为了解决单位制解体后城市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问题的治理单元.社区也不是一个想象的温馨美好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是一个充满阶层分化、区隔、内部缺乏有机联系的蜂巢状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2.
社区建设是中国城市基层进行的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的宗旨在于顺应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基层社会领域尝试并培育一种健全、便捷、合理、民主的新型基层社会管理机制.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区新制度与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国城市社区在实现法律授予的自治权力的过程中,其现实权力的来源并不是自动形成的,也不是单纯经由上级政府赐予的,而是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过程当中由社区与政府、社区与社团组织、社区与居民在不断的反复博弈过程中实现的.社区制度的培育过程表现为现有体制下需求者(社区居民)和供给者(政府)之间政治权力结构的变量的反复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涵义 城市社区是指在城市的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城市社区的管理,是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但这种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而是一种自我管理,属自治型管理模式。因此,实行城市社区管理,首先在观念上要更新,而这种观念更新,就是要更新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要时刻牢记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不是基层政府的办事机构,更不是基层政府的“腿”。  相似文献   

4.
对广州老城街道中三个典型社区组织的人类学田野观察表明,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呈现一种国家性与社会性并存、交融及互动的状态.这种交互状态已不是传统中国"国家消融在社会"当中的交互性,而是某种"新传统"中社会驯服于国家的交互性.在当前主要由国家推动的城市社区建设当中,社会的力量仍然弱小,自组织的道路仍很漫长.国家性与社会性并存且国家性强于社会性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一鸣 《社区》2001,(8):62-63
“完美城市缩影”来自香港嘉湖山庄的构思,香港许多大社区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住宅区,而是完全具备建立一个新镇所必备的基本条件。香港房地产开发主要由长实、新鸿基、信和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3,(10):1-1
管理体制决定管理模式。城市社区的管理,是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但这种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而是一种自我管理,属自治型管理模式。因此,冲破固有管理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是建设新型社区的重要环节。 理顺管理体制,建设管理型社区,首先要在观念上更新。观念更新,就是要更新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社区的管理,不是“我说你做,我说你办”,而是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的“自决、自办”,是不断提高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的过程。要更新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就必须时刻牢记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性组织,社区居委会不是基层政府的办事机构,更不是基层政府的“腿”。要做到更新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理顺管理体制,建设管理型社区,  相似文献   

7.
张立民 《社区》2002,(1):62-62
世界上有一座飞机与汽车共道的城市,这座城市在美国,名叫“凯龙公园”。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公园,而是一座拥有三万多居民的社区。凯龙公园坐落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它是一座山城,海拔4262米,天空通常晴朗少云。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城中村”社区是怎样重建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美,由于城市的变迁,一些社区被遗忘,这里的人和环境也被边缘化了,成为一个“城中村”。为了重新唤起这些社区的活力,近30年来,欧美国家兴起了一个“社区重建”或叫“社区复兴”的运动。一个名叫安德鲁·墨森的英国企业家,带着商人的眼光,更带着商人的爱心、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来到这样的社区。他将自己多年企业管理的经验和能力运用到了社区的发展中,他所创立的企业被人们称为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是用经营手段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它不以挣钱为目的,而是以发展社区居民个人能力为基础,它使这些边缘社区发生根本的变化,引起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初期社区防控行动迟缓暴露出我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力量薄弱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逐渐从以往的"单位制"转向"社区制",尝试走出全能主义国家模式。但在单位制路径依赖和国家强化基层控制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单位制并未完全退场,而是通过渗透、吸纳等方式隐性延续,从而形成了中国现行城市社会治理实质上的单位制与社区制并行的模式。"单位制"的隐性延续,使居民、单位、社区三者间的协调机制紊乱、力量分化,社区治理合力难以形成。因此,国家控制力和社区自治力作为决定社会治理形态的关键因素,未来还将在中国的城市持续并行。在社区自治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适当地调整好国家的控制力度,培育社区自治力的适度成长,促进单位制与社区制的良性合作,成为后疫情时代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要在现实生活特别是他们生活的日常环境中寻求接纳,并不是仅靠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政策做出规定就能够完全解决的。从加强社会支持的具体手段上看,社区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化组织载体,消除旧的制度化隔离以社区为突破口最为恰当。以社区为切入点保障和改善农民工民生状态,促进城市和谐问题,是解决正式社会支持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域社会学视角审视中国乡村都市化进程,以地域社会分析框架从地域动力机制、社会样态及整合机制三个维度系统性考察超级村庄及城中村两种特殊地域社会类型。超级村庄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内生模式,而城中村则属于行政驱动外生型模式;超级村庄地域社会样态呈现一种城乡衔接带特征,而实践中的城中村则是一种新型都市村社共同体样态;超级村庄通过一种后集体主义整合机制实现集体不散的神话,而城中村则通过复调型整合机制实现暂时性秩序,最终实现类贫民窟式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型。中国多元城镇化战略不仅要求学术界突破城乡二元对立的传统理论范式,也成为中国政府能否在城乡统筹意识话语中突破单向度发展主义模式和传统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壁垒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之实践试金石。  相似文献   

12.
公众社会服务满意度是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参照指数。基于“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变动与社会服务体系状况调查”数据,对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居民的社会服务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显示:(1)接近六成的被访者对所居住社区的社会服务持满意态度,但存在地区差异;(2)社区社会服务项目供需失衡情况严重,在全部10项社区社会服务项目中,存在供需位序失衡的项目多达8项;(3)居住空间层次和城市社会融入等因素对居民的社区社会服务满意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服务供需沟通渠道和建构社会服务分级供给体系等手段,助力解决当前中国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侧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现状与欧美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城市中的社区规划 ,社区中的住宅设计 ,社区文化建设和公众参与这四个方面探讨当代中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将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社区的各种居民团体和协会的活跃程度,从该视角研究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上的差异。通过多层模型,控制个人因素,分析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变量对比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人层面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人口学变量以及社区层面的经济变量之后,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个人的身体功能状态,社区层面因素的影响则不明显,更多地是受到个人层面变量的作用。其次,在控制社会资本变量后,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明显变小,说明社区社会资本在解释城市与乡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差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城市居民的优势来自更高的组织和团体参与程度。研究也部分地证实了中国老年人群体健康不平等的社会原因,为人口健康差异形成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邻里社会资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加深了社区人口的异质性,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将对城市邻里的社会资本产生重大影响。关于社区内部异质性对邻里社会资本的作用,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在剖析争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分类研究框架,认为社区内部异质性对两种性质的社会资本具有不同的影响。社区内部异质性的增大会抑制整合性的社会资本,但有可能促进链合性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伴随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浪潮的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本土少数民族和跨境族群集聚于中国城市生活,形成兼具商业功能和居住功能的多族群互嵌式社区。单一族群居住型社区向多族群混居型社区的转变不仅使城市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和精细化特征,也为传统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当前,我国城市多族群社区社会工作存在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多样、族际文化观念与宗教信仰不同、本地族群接纳程度有限、多元化社工人才不足等现实境况。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将典型的广州越秀区非裔黑人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外来族群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以此为基础探讨二者叠加效应下城市多族群社区社会工作的拓展诉求。通过创新社工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搭建民族文化社区交流平台、增强不同族群间的信任网络和注重培养多元化社工人才等途径,提升城市多族群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能力,促进各族群成员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城市创新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大学与城市创新互动发展的障碍,提出"泛大学社区"营造的设想,希望通过打通边界、推进社会化融合、在泛大学社区积累社会资本、演化知识创新社区和学习型组织,并通过培育知识创新中介服务、为各创新主体搭建网络、构建泛大学区域创新生态体,引导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市民共同享有的基础性公共资源,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承担着服务日常生活、增进社会交往、激发社会活力和促进城市公平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职能,其背后更是映射了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迁的基础动力和深层影响,是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核心内容。基于社会属性思考,城市公共空间扮演着社会形态的物质载体、公共领域以及自由权力的对话场域等多重角色,通过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交互关系透视,健康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强化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属性,持续促进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双向良性互动,将空间权力向社会回归,以此捍卫城市公平正义,让城市公共空间从分化加剧的发展状态沿着良性发展轨迹走向善治。结合高质量健康城市建设与现代化城市治理目标,在梳理健康城市理念发展脉络与公共空间价值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共空间的基本属性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与治理内涵分别做出阐述,进而以健康城市治理为导向,从规划意识转型、规划体制建设、规划研究拓展3个层面系统论述公共空间规划的具体响应途径,指出结合城市治理内涵开展公共空间规划是高质量健康城市建设的时代所需,是对城市现代化治理目标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融入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对中国五大城市农民工抽样调查资料的数据分析,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度”偏低,主要涉及居住、社区、经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就业、健康等7个关键的影响因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既有自身因素的限制,也有经济因素的复杂影响,特别受制于广泛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是经济融合与社会融合的结果.所以,要以限制排斥、促进融入为农民工政策行动的目标,积极构建经济、社会及文化条件,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社区是指城市一定生活空间的居民所形成的以区域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城市社区的基本功能包括政治功能、自治功能、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学习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