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步伐进程的加快与地区经济差异扩大,发达地区农民将田地以签定合同或达成口头协议的方式租给落后地区农民耕种,出现了“代耕农”群体。由于与传统的租佃关系形成制度背景不同,产生了新型的农业租佃关系。本文分析了新型的农业租佃关系构成,与传统农业租佃关系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对“新农村”建设中“租约”农民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划分 ,近代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可分为租佃、雇工与自耕三种形式。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是发生在不同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 ,而自耕较多地反映了农户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在以往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乃至近代时人的社会调查、方志写作中 ,人们都将视线集中在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上 ,而对小自耕农、佃农的家内劳动关系及户际劳动协作关系 (即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帮工搭套”)重视不够 ,甚或将其完全排除在分析视野之外。小自耕农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利、义务的对等关系 ,但在耕地、播种、收获等农忙季节 ,农业生产所需…  相似文献   

3.
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 ,契约精神要求国家必须对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出公正的保护和分配 ;要求必须通过契约来合理地划定各自的权利 (力 )范围 ,尤其防止公权力的滥用。中国农民利益缺失的关键在于国家与农民间的契约精神的缺乏 ,表现为契约关系残缺且失衡。所以 ,在国家与农民之间建立良性的契约互动关系 ,是解决中国农民利益保护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4.
至迟出现于宋代的承揽契约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达的重要表征,其外延与内涵与今时之承揽契约略有差异,但其实质功能则别无二致.本文集约相关史料,从名义考辩、法律关系、法律调整三方面探讨传统中国(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江南棉布行业)承揽契约产生之历史前提及其协调功能,进而说明承揽契约实施过程中官府、定作人、承揽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民间习惯法与官府成文法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拒斥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5.
政约、乡约、行规、家法等是传统中国社会群体利益的集中保护形态,而私法契约则是承载个体权利的工具和手段。两千余年的文明史证明,中国民众在追求个体权利的历程中毫不懈怠,毫不妥协,人性的欲望和激情(求富求荣)仍然主宰着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探究传统中国契约权利的存在形态及其实现形态旨在阐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契约权利及其存在方式以及其实现途径,契约权利的演进形态则主要探讨契约内在的利益律动。基于中国宗法立国,教化治国之传统,中国契约所体现的权利形态经历了互助互惠的嬗变过程,最终以互惠作为契约利益的中心原则,契约最终从人伦道德中脱身而出,成为规范民事主体权利义务的独立法律凭证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实践合同观应予否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契约)源于罗马法,它是指本于授受标的物而成立的契约.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先生将实践合同解释为于意思表示一致之外,因物之交付或完毕其他给付而成立之契约.并言明要物契约与诺成契约区别之实益,仅在于契约成立时期之差异.上述观点在我国理论界也成为通说.但笔者细思,深觉实践合同之说不仅于现代合同定义本身不符,而且与时相背,毫无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契约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从券书(竹木契约)到契纸(纸质契约)的重大形制变化。物质载体的根本性转变,还伴随着契约书写形式的明显变化。由于纸契具有独特的征信功能,无须采取券书合验的方式,唐代以后绝大多数的契约为单契,其中卖契又占据主流地位。这部分归因于契约双方经济地位的不对等,另外,唐代的土地交易法令也对卖契形式的确立起到重要作用。考察中国传统契约的形制变化,有助于避免以西方契约理论盲目套用于传统契约的不当做法。  相似文献   

8.
在《徽州文书》的借贷单据和租约里,西洋银币在明清时期已经被当作一种支付货币,而且使用相当广泛。随着考古的大量发现和研究的深入,相关研究角度从宏观转到微观,对外国货币在中国流通的性质的认识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依旧存在着一些争议,而地方契约文书的大量发现与收集,又为学者研究外币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必将推动这一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学术理论中,清代租佃被认为是地主对佃农的剥削.近三十年,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反思.就本质而言,租佃不是剥削而是契约.地主与佃农具有不同的社会分工.通过租佃,地主土地与佃农劳动力有效结合,解放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而且,双方通过协商而非强迫的方式确立租佃关系.学术界初步完成了研究范式的转变,但仍应需从更长历史时段重新审视租佃,以期更了解传统租佃性质与功能,从而有助于更清晰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真实图像.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初,梁启超在批评中国传统史学的弊端时提到,旧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当眼光向下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地开启了一座历史的宝库,其存量之巨、内容之繁、价值之大,足以让我们屏息静气。举凡司法档案、契约文书、山场清册、花户执照、宗教科仪书、族谱、唱本、碑铭、账簿等,时段不一表现不同,转换一地而又形态各异。就契约文书而言,自上个世纪以来,近80万件(册)千年徽州契约文书的发现被誉为是20世  相似文献   

11.
解放前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区尚处于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生产者是这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在当时,统治者对被统治者除了直接占有人身以外,还存在着地租剥削,各等级(黑彝、曲诺、阿加)间还有着一种土地租佃关系。这种租佃关系的产生,主要原因并非黑彝大土地私有者基于娃子的反抗而被迫采用租佃制来代替娃子耕作,也不是作为代替奴隶制剥削方式而产生的。奴隶的反抗(怠工、破坏农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市场经济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之主要形式时,人们突然发现人的经济行为中间出现了"诚信"真空,中国公德系统出现了重大危机——诚信危机。正是基于此问题的考虑,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契约诚信"的历史考察,从国家法律制度中的契约诚信和民间契约诚信实践两个方面,系统进行阐述并分析古代中国契约诚信的现代价值,为我国现行契约诚信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些许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13.
格式条款之民商事法理与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密切相关。格式条款是契约自由限制的方法之一,同时可节约现代民商事活动成本,有效提高交易效率。格式条款规制的根据来自其对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冲击。采取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立法规制、格式条款无效之规制、解释之规制,是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主要规制。《合同法解释(二)》对格式条款的专门解释有其进步性,但对格式条款效力的解释性规制,则使格式条款的效力形态尤其是无效形态的判断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尚待此后相机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1、地租与地税的分裂 秦代已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所谓“民田…租诸民”(《云梦秦简》三),秦律第一次公布了私田的“契约租佃”为统一的法律制度。“无贵贱,以田多少出人…为徭。”(同上二)也是秦律第一次肯定地租归地主,赋役归国家,农民具有二重人身依赖关系为统一的法律制度。亚丹·斯密说中华帝国地租与地税合一,这是错误的。所谓私属徒、隐民,虽往往只有一重隶属关系,民间也往往有不立租约习惯,隐民更多不立约,但是,  相似文献   

15.
租来的人生     
吴淡如 《社区》2009,(5):27-28
有好多朋友,最近几年都到内地买房子。到内地买房子,除了价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土地租期还有几年”的问题。一般新房子,租约还有六七十年。房子的身价也与租约年限成正比,租约仿佛是房屋寿命。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社会,身份关系及契约关系都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两个重点.对于古代中国,身份关系一直是由儒家的“礼”所调整,鉴于儒学的发达与较高的传承度,我们今天很容易就能从大量的古籍与相关学术文献中了解古代中国身份关系的全貌,但对于古代契约关系我们却鲜有系统地了解.以中国古代契约之存在基础为出发点,从社会思想、制度保障及立约手段三个层面来认识中国古代契约活动,揭示“诚信”、古代民事法律和立约保障方式三者在中国古代契约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纯粹的自由理念的契约自由原则到契约死亡、契约正义理论的出现,给我们展现了两个极端的契约理论,有学者认为这是契约理论发展的必然。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极端理论的研究发现,契约自由原则之限制是正确理解这种契约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并认为契约自由原则仍然是现代契约法的核心原则,契约自由之限制是契约自由原则的合理边界。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买卖契约中担保的形式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卖契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民事契约之一。为了保障交易安全,保证买卖之债的实现,官府法令与民间习惯均要求买卖双方尤其是卖方必须在契约订立时明确各类担保条款。古文献资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资料显示,我国古代买卖契约中常见的担保方式为瑕疵担保、追夺担保、恩赦担保和信用担保。传统买卖之债的担保制度,在今天除恩赦担保完全失去价值外,其余则对现代市场经济进一步培育诚信公平理念,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租佃制经营在封建社会末期中英两国农业经营体制中皆为主要的形态,但因各种缘故,中英两国租佃制经营的内涵和性质却有着极大的差异。明朝的租佃经营在不平等的租佃关系、实物地租、小规模家庭经营结构等因素作用下,成为束缚中国农业经济变革的阻力;而都铎王朝的租佃制经营则在平等的租佃关系、货币地租和较大规模的租地农场制等因素推动下,促使英国农业经济逐步完成了由传统自然经济向近代商品经济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契约自由是建立在法律人格平等和自由理性之尊重基础上的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学者所言契约之死和所谓契约自由原则之衰落,无非是从古典的人格和理性的抽象平等向更注重人格和理性的差异平等转化而已,但对理性与平等之尊重始终为契约自由之理论基础。这是由市民社会之商品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缺乏私法传统及发展商品经济之现状决定应在合同法中高举契约自由的大纛,保障民事主体自立、自主和自决之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