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依据376家养猪场户的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了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养猪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表明:养猪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合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及时稳定的高收入,双方在生猪质量定级与价格确定、信息服务、疫病防疫、投入品供应、争议解决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7成以上的养猪场户对合作效果表示满意并愿意继续合作;合作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平等、服务水平低、监管不到位和合同期限短等问题,为此应加强供应链管理理论教育,加强对养猪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培训和扶持,加强猪肉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2.
利用北京市6个区183份生猪养殖场户问卷调查数据,研究生猪养殖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行为与意愿,并运用有序Logistic实证分析生猪养殖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猪耳标佩戴、档案建立、检疫合格证获取等关系猪肉溯源实现的基础性工作开展较好;养猪场户对猪肉可追溯体系的认知水平整体较高,65.03%的养猪场户知道猪肉可追溯体系;信息强化之后,养猪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程度较高,84.66%的养猪场户愿意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生猪销售、时间精力、养殖监控、政府号召、收购商要求、追溯认知、年龄、养殖年限、养殖规模显著影响养猪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从加大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力度、鼓励支持生猪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大力扶持和落实动物标识责任制和基层档案制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253份养猪场户的问卷数据,选用二元Logit模型,对责任意识约束下养猪场户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政府环境监管条件下,养猪场户的环境治理意愿较高;对于具有不同责任意识的养猪场户而言,各因素对养猪场户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呈现出很大差异,监管感知、政府补贴和危害认知变量显著影响认为不应该为养殖环境污染负责养猪场户的环境治理意愿,文化程度、身份、养殖规模和合作社变量显著影响认为应该为养殖环境污染负责养猪场户的环境治理意愿。因此,政府应加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以增强养猪场户的法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养猪场户应对价格波动的相机选择行为及其一致性程度是影响我国生猪供给及价格波动的关键。利用河北、辽宁和北京等北方三省市养猪场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列联表和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对价格波动情境下不同规模养猪场户的相机选择行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养猪场户应对价格波动的相机选择行为以变动饲养规模和出栏时间为主,变动生产投入为辅;价格上涨时倾向扩大饲养规模、延迟出栏和增加生产投入,价格下跌时倾向缩小饲养规模、提前出栏和减少生产投入。(2)不同规模养猪场户的相机选择行为存在差异,规模较大的养猪场户在价格波动时变动饲养规模、出栏时间和生产投入的行为倾向比规模较小的养猪场户低,尤其是变动生产投入和饲养规模的行为倾向显著偏低。(3)养猪场户的相机选择行为在价格涨跌时不对称,价格下跌时不同规模养猪场户选择变动饲养规模的行为倾向及行为的一致性程度高于价格上涨时,而选择变动出栏时间和生产投入的行为倾向及行为的一致性程度低于价格上涨时。据此得到推进养殖规模化有助于平抑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尤其是周期性波动幅度,但对周期性波幅的平抑效应在价格涨跌时不对称等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8个西南民族扶贫县596户农户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6.7%的农户感觉满意。存在的问题依次是,低保户产生程序不合理、政府补贴太少、低保户名额太少。建议严格执行低保户产生程序,实施分档补助方式,扩大补助标准,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猪生产效率及补贴政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我国生猪生产效率进行了区域差异和规模比较。研究表明,生猪生产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与西部地区比较,东部更有效率,但呈现规模不经济的状况;规模养殖比散养有较高的经济效率,但散养生猪仍具有较灵活的成本优势。根据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实施区域差别化的生猪补贴扶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有侧重,东部应侧重效率导向,中西部地区应以规模导向为主;同时在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也应注意差异化,对不同规模养殖户实行差别的补贴政策;生猪补贴政策还应充分考虑生产和消费布局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东、江苏、福建、江西和四川5省754户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Logit模型对养殖户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体健康影响认知、环境保护法规认知、政府补贴、技术培训、地区特征、产业组织情况、生猪无公害养殖比例、教育程度、养殖规模以及家庭年总收入等因素对养殖户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对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开展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税收政策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对国内外清洁能源工程税收政策的比较,分析了现有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及不足,提出了增强税收政策的市场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税收体系,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的协调机制和配套措施等政策设想。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西省578户样本调研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不同特征和禀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对扶持政策的需求优先序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最需要的四种扶持政策依次为科技扶持、项目扶持、贷款贴息扶持、税收减免扶持,对农户政策扶持需求影响比较显著的因素有:农户文化程度、劳动力人数、农户兼业化水平、农产品技术含量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程度等。鉴于此,政府部门应当有针对性的对农民合作社提供科技支持、贷款贴息、项目扶持与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扶持政策,提高扶持效率,从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养殖场(户)生猪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北京市6区217个养殖场(户)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影响养殖场(户)生猪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档案记录、停药期执行和全进全出方式的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作社方式、专业化程度以及认为养殖质量安全的生猪能提高收入对养殖场(户)档案记录影响显著;选择销售合同和合作社方式、安全技术认知难度、兽药以及添加剂认知水平对养殖场(户)停药期执行影响显著;养殖规模、文化程度、政府管制对养殖场(户)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规模养猪户的环境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北省248个规模养猪户的调研,发现养猪户对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整体偏低,其中对空气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最高,对水体的环境风险感知次之,对食品安全污染的风险感知最低.同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养猪户的环境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因素均显著影响其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并通过分析养殖规模的调节效应,得出养殖规模对养猪户主观规范—风险感知、知觉行为控制—风险感知、过去行为—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应鼓励养猪业适度规模化;加大对养猪行业环境风险的宣传教育,提高养猪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对规模养殖户的生态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12.
缺少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是导致我国林业保险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借鉴起步较早并相对成熟的黑龙江垦区农业保险实践,通过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紧密结合林业的特点,从补贴的标的、险种、金额、方式和标准几个方面,提出了财政补贴林业保险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政府补贴政策条件下规模种粮大户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永川区种粮大户的调查,并与典型的水稻高产示范户和大面积生产上普通农户的种稻效益对比分析,结论为;在现行政府种粮扶持和补贴政策下,种粮大户种粮规模面积越大,总经营纯收益越高、为出租地农户提供的土地收益越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务工收入也越多、社会贡献也就越大;其单位面积种稻直接纯收益不如高产示范户,但比一般农户种稻收益水平高出许多.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省关中地区195个养猪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对养猪户生猪规模变动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养猪户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养猪劳动力人数、养猪净收入等内在特征与养猪户是否参加养猪合作社以及政府是否提供服务、培训等外在环境因素对养猪户的规模变动效益具有显著影响。因而政府应对生猪产业给予长远规划,完善养猪农户生猪补贴政策、保险政策以及给予农户所需资金优惠贷款支持,大力支持农村养猪合作社发展以及引导提倡农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方式,从而使我国生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工业化冲击之下,传统农民获取收入的过程中有了更多选择,在其所能掌控范围内的一项重要事务即为选择从事农业生产还是远离农业.不同地域、不同地理和自然禀赋、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地区时序变迁差异巨大.借助北方地区45个农户跨时5年(2008-2014年)的家庭微观面板数据,依据调研家庭特征设定行为选择和收入获取联立方程,模型估计方法有Heckman两步法和内生转换模型(ETM),依据地理特征构造工具变量以消除内生性难题.结果发现,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务工与务农两难选择的关键决定因子,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家庭成员越倾向于外出务工;无论是选择务工还是务农,预期所能够获得收入的影响都极为显著;随着农民务农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补贴力度加大、对农业补贴政策预知能力提升,农民越来越不愿意离开土地.因此,重视农业、扶持农村、关注农民的有利政策或不利因素都可能起反作用,设计和制定政策时应谨防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在注重加强中国农业支持政策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促进的同时,应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强化农民素质培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完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以服务家庭农场和农户农机作业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服务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了家庭农场规模报酬递增;国家通过出台宏观政策培育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直接或间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以中观供求市场合理的价格机制,调节家庭农场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生产经营成本、产量、利润等基本要素的直接影响,从微观上实现了对家庭农场的传导作用。只有制定系统的宏观支持政策,改革市场供需结构,重视要素传导反馈,引导农机装备产业优化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农机化服务队伍建设,才能达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的最大匹配度,实现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以服务家庭农场和农户农机作业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服务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了家庭农场规模报酬递增;国家通过出台宏观政策培育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直接或间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以中观供求市场合理的价格机制,调节家庭农场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生产经营成本、产量、利润等基本要素的直接影响,从微观上实现了对家庭农场的传导作用。只有制定系统的宏观支持政策,改革市场供需结构,重视要素传导反馈,引导农机装备产业优化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农机化服务队伍建设,才能达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的最大匹配度,实现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18.
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影响农户营林积极性的主要成果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评论。既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又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研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对农户营林积极性影响的整体效应;从农户政策需求出发,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准确评价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作用下的农户营林绩效;多层次、多部门协同配合,对农户实地调查和样本选择上要注重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传统知识,属于土家族传统知识的以青草和粮食喂养为主、圈养和放养结合的土家族传统养猪方式,至少在养殖方式多元化、生态保护、国家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四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这一传统知识的价值已出现被强大的经济利益所遮掩的趋势,如何在经济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保护与传承好传统知识,是社会各界人士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是农村和农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乡—城人口迁移政策以及劳动力市场体制等因素在宏观层面影响着非农转移的规模与速率,农户的关系网络作为社会资本及劳动力个人人力资本情况构成非农转移的微观机制。经验数据分析表明,农户非农化转移遵循着闯市场的机制,即农户与市场的共同演化机制,关系网络主要在个人与市场进行互动时发挥社会资本的一般性影响,而并非通过提供明确的职位信息或为取得职位提供人情帮助,人力资本中的受教育水平对非农转移机会和转移效果都具有积极意义。经验研究的现实启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稳定地转移,既需要有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及社会体制改革,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