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和监督者;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推动生态民主与生态法治建设,必须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方法及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才能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理论旨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接受理论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应该与民族文化、社会发展实际、时代文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要想获得社会成员的衷心拥护和积极支持,就必须获得社会成员的最广泛的政治认同,否则就不能在人民心中铸就这个政治体系的政治自信和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体系要想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必须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的政治认同和积极参与。因此,巩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争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泛认同和全面支持,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这样一个物质资料前所未有的富裕、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新时期,群众文化相应地也发展出一些新的特点,原来的群众文化建设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群众文化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在原有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群众文化的新特点,发展出新的更能满足人民需求的拜众文化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广大农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但是,应该看到,一些地方的农民虽然物质富有了,但精神上还很贫穷,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是穷上加"穷"。文化生活匮乏,"精神营养"失调,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群众的文化生活,就是关注华夏文明的活水源头和发展基础,也是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仅体现为物质文明的发展,也体现为精神文明的进步。精神力量是民族、国家、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在精神上逐渐陷入被动局面;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实现了“伟大觉醒”,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从精神被动逐渐转向了精神主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尤其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变化,使中国人民逐步重建了“精神自信”;新时代以来,党在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基础上,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标志性成就、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正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实现了从“精神被动”到“精神主动”再到“精神自信”与“精神富裕”的历史性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电视新闻迎来了适宜于自身改革完善的大气候。同时,国家日新月异的生产建设,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及思想观念的嬗变,也对电视新闻从内容、信息量及表现方式上提出了新的标准、新的要求。电视新闻那种“画面填解说”的老一套做法已适应不了扑面而来的信息社会。时代,呼唤着电视新闻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视角,以全新的、多样的表现形式来包容信息、勾通社会,逼近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3,(11):1-1
居民群众的文明程度,是文明社区的重要标志,建设文明社区,是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围绕提高居民群众文明程度,建设文明型社区,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 建设文明型社区的立足点,是提高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当前的重要工作,就是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着力弘扬和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农业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改善和提高。这一切表明: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过了几十年的坎坷道路,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前发展了。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愈演愈烈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发展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为了人民,使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促进实现富民、健民、育民、聚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张依靠人民,汲取人民智慧,发动人民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坚决打赢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彰显鲜明的人民性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民立场,深刻洞察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能够掌握群众,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理论自信;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快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世界绿色发展合作。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必将是群艺馆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具体奋斗目标。所以,如何发挥群艺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导功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对新的任务,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想做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应该关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开展,将群众文化引向健康、快速发展之路上,把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与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以下文章笔者就围绕如何推进群文工作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可以为群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十分注重的问题 ,阐明了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建设的成功经验 ,分析了新时期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提出了新世纪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应该注意把握的两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管理意识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 ,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 ,微电子、计算机、通讯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带来了信息、网络化的经济走向。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特别是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使人类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从创新意识和管理创新概念入手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的胜利召开将使社会主义文艺更加蓬勃发展。回顾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文艺事业充满生机。首先,文艺的普及程度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电影、电视和录音、录像等传播媒介接收大量的文艺信息;不仅不受时间、地点局限,必要时还可以把这些信息储存起来,反复欣赏。这一方面固然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功劳,使文艺家创造的视觉艺术形象和听觉艺术形象获得了新的载体,迅速、便捷地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则是改革开放使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2,(11):10-10
近年来,创建文明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素质、社区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在各地蓬勃兴起迅速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总的看来,这项工作还处在发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开始进入信息文明发展阶段.前三种文明形态主要是以物质活动来衡量人类文明进化,而后一种文明形态主要是以信息活动来衡量人类文明进化,与前三种文明形态质的区别,不仅在技术系统的考察上存在物质与信息之别,而且在观念系统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即人类进入了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可以这样说,从技术系统来看,人类由工业文明进入了信息文明;从社会系统来看,人类由区域化文明进入了全球化文明;从观念系统来看,人类由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与文明进化相随的"人类生存之科学"的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揭示了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渔猎文明时期的基本相适应,到工业文明时期的冲突以致产生生态危机问题;另一方面,揭示了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由此引发哲学发展的"生态哲学"转向,文化发展的"生态文化"转向.源于自然科学技术的生态观全面渗透和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他指出:归根到底,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同时也肯定了杰出个人对历史进程所起到的重大的作用.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个人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又有着新的不同的具体表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个人与群众之间关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信息文明带来了人类价值观的革命,"信息大于物质"就是新文明时代新的价值取向.这一新的价值视野使"信息"得到极大的看重和强调,使我们看到信息的"有用性"和强大功能全面体现在人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中.这一新的价值取向与全面的社会转型相伴随,构成了由信息经济、信息政治和信息文化组成的信息社会,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也进入以"数字化生存"和"数字化发展"为主导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依托基本价值观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尽快地参与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实践中来.基本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并能够成为普世价值.基本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