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民国时期,欧美学者对游戏、玩具与幼儿教育之间联系的研究有明显进步。他们普遍承认游戏与玩具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一些欧美学者尝试以游戏与玩具为工具,实现其幼教功能的发挥。民国出版物作为当时传播先进教育思想的主要阵地,将欧美学者的相关研究对国人进行了引介。这些引介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欧美学界有关游戏、玩具基本概念的介绍;二是对欧美学界有关实现游戏、玩具幼教功能的可能性研究的引介;三是对欧美学界有关如何运用游戏、玩具以发挥幼教功能的观点的引介。欧美学者认为,在幼儿的游戏与玩具中,暗示及引导的方式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及情感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上三方面观点随着民国出版物的引介而影响了民国的研究者,推动了民国幼教思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脱亚入欧”思想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福泽谕吉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全盘接受了近代西方的“文明史观”及“欧洲中心论”,形成了“文明=欧美”、“野蛮=亚洲”以及“脱儒=脱亚”的思维模式,为“脱亚入欧”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福泽谕吉于1885年发表的《脱亚论》不仅标志着“脱亚入欧”思想的正式出台,而且把这种思想推向了对外侵略的方向,在客观上对甲午战争的爆发发挥了舆论先导的作用。探讨和分析福泽谕吉形成“脱亚入欧”思想的认识根源、逻辑前提以及《脱亚论》发表的影响等问题,将有助于认识近代日本多次对亚洲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科学”一词意味着“科举之学”及“分科之学”,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学者率先用“科学”翻译science并赋予其近代意蕴。清末民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国人或取道日本,或留学欧美,在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借鉴日本的翻译方式以“科学”指称近代science,并使其内涵不断演化和发展,其基本轨迹可归结为由侧重阐述“学术分科”观念发展到重视揭示“公理公例”之学,而科学方法论的导入及探索成为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科学观渐趋丰富、全面,使之具备“学术分科”的形态、探求“公理公例”的主旨以及注重观察、实验和归纳的方法这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作为儒家的学统,“六经之教”是理解儒家文论及其意义的内在视野,它深刻地影响了儒家文论话语的建构。首先,经典意识确立了儒家文论“宗经、征圣、明道”的最高原则,儒者因此致力于论证“道”、“圣”、“经”的同一与贯通,抽绎“六经”文本的文体品性和作文规则。其次,“立象尽意”、“知人论世”、“以易逆志”和“知言养气”实质性构成儒家经典释义学的基本框架,实现了对“六经”的价值转换,并在对“六经”的诠释中引领出有关文艺根本精神和文论构建思路的理解。最后,“六经之教”规范了儒家文论的价值取向,直接生发出的文论意义就是文艺成为“成人”的助缘、媒介和途径,其文化功能在于造就情欲与理性和谐统一的道德理性的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提出了“民彝”思想。这是他对民国早期民主建设的初步理论研究,“民彝”政治观和“民彝”历史观是其主要内容。李大钊的“民彝”思想对以儒学为中心的纲常教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李大钊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民彝”思想中所包含的重视群众主体地位、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以及唤醒民众政治觉悟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前后,道咸经世派针对当时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提出了“整肃人心”的思想。这种思想建立在具有唯意志论色彩的“心力论”基础上,具有提倡“个性解放”的因素,同时具有鲜明的道德决定论色彩。这一思想对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其本质上是属于地主阶级思想体系,不能认为是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的“先导”或“萌芽”。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中,章太炎对中华传统礼俗从其“用”与“原”上重新确认,认为要以中华礼俗“辨华夷”、“别文野”。这且成为他早期“排满”的理论依据之一。章氏立足近代中国具体历史情境中的文化实践,通过其礼俗观念的清晰表述,谋求重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体现了他民族主义的文化基础与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9.
1922年,鲁迅通过由尼采哲学参与形塑的思想视域,在飘泊到北京的白俄歌剧团演员身上发现了反抗“寂寞”的“强力意志”。而上海时期的鲁迅,已然身处白俄都市文化的包围之中,但却冷峻审视着这一颇具国际性的“摩登”,并深刻批判了国人隐藏在“摩登”深处的自恋与自欺。鲁迅猛烈抨击了那些狐假虎威、包藏“沙俄”遗毒的白俄巡捕,但对于包括《死魂灵》图画集藏书者在内的诸多俄国流亡知识分子,他却并未追随左翼风潮,将其视为颇具贬损意味的“白俄”,而是在中性的“侨民”意义上思考这些知识精英的政治与文化选择。而在1932年与“白俄系报”关于萧伯纳的论战中,鲁迅不仅将萧伯纳置于中国具体的革命时空中理解和接受,而且将萧伯纳所激赏的苏联亦视作伟大但仍需“拿来”的异邦。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独特的“他者”,白俄构成了有关西方、现代、历史与革命的多重镜像,而鲁迅正是在那些深刻关涉个人的思想转向,以及现代中国之社会变革、文化状况乃至革命走向的重要议题上,敏锐地发现了白俄对于自身以及国人独特的“唤醒”与“质疑”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科学”的传播及学术知识领域的“泛科学化”趋势,中国史家以新的“科学”观念观照中国旧史,发出“中国无史论”,倡导“史学革命”,并以“科学”为标准提出建设近代“新史学”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史学变革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保教一体化作为国际性的发展潮流,既是“完整幼儿”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的“一剂良药”。应对保教一体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挑战,需改革旧有的课程模式,实施“开放式大课程”。开放式大课程具有重视把隐性课程纳入显性课程的课程思维、强调自由非固化的时间节奏和建构开放生活化的空间场域的特点。实施开放式大课程,应建构起由师幼共同编制、有机联系的主题式课程设计;采取立体式的课程架构,在不同时机,采用不同方式地实施保育和教育;形成渗透式、对话式的课程环境。  相似文献   

12.
2015年ESSA的颁布标志着美国进一步在联邦教育法案中承认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依据ESSA,美国各州通过在州ESSA计划中规划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学校改进策略、支持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发展、以及创设顺利过渡的学习环境等措施进行学前教育改革。美国学前教育改革启示我们,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幼儿园质量评估与改进体系建设、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一体化建设、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很多学前教育政策,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研究借助CiteSpace和Nvivo11软件,重点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科学规划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学前教育政策文本和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七十年来的政策体现了由师法苏联转向建设中国特色学前教育跨越、由关注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转向均衡式演进、由倡导园所“量”的建设转向“质”的提升、由重视幼儿的身体转向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趋势。七十年来的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启示我们要提高学前教育政策的法律位阶、协调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外部运行机制以及加强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3年江苏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流动人口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人数很少,比例不足5%;3~6岁幼儿在学比例为75.2%,其中,在读幼儿园60.8%,在读小学14.4%;3~6岁幼儿公立幼儿园就读比例为64.6%。对流动人口3~6岁子女学前教育情况与有关因素进行交互分析发现,流入地、调查对象在流入地连续工作时间、户籍、文化程度,以及孩子是否独生子女、现住地对学前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建议须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促进江苏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和民生幸福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研究起步晚,在科学教育理论与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最后宗旨是儿童化,应从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幼儿科学教育环境、幼儿科学教育方法、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6.
美国尼克儿童频道制作的“朵拉”系列动画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动画教育片,深受儿童喜爱。“朵拉”这一形象体现了美国文化乐观、创新、自信、发扬个性等特点,我们也可以从这部动画片看出美国儿童教育注重实用性、鼓励独立思考、尊重儿童天性等特色,这对我国的儿童教育改革及动画创作有相当的启发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学前教育研究》近25年(1994—2018)刊登的文章作为分析样本,通过Cite Space绘制有关学前教育文献的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高频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统计表等,并且根据CNKI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1994-2018年期间我国学前教育发文量折线图。分析发现,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经历了持续快速发展、艰难曲折发展、得到一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以及快速发展五个阶段;经历了表层研究阶段、专业性有了一定改善、专业化倾向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四个阶段;南师大、北师大以及华东师大是学前教育领域的高频发文机构,是该领域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冯晓霞、庞丽娟、杨晓萍、刘焱、皮军功等是高频核心作者,是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标志;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有:幼儿教师研究、幼儿学习与发展研究、幼儿园课程研究、幼儿园管理研究、幼儿园教学研究、城乡幼儿教育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研究、学前家庭教育研究以及早期阅读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OBE理念视角下运用扎根理论,审视某省属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发现:第一,厘清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设置的逻辑关系;第二,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实践环节搭建了落实OBE理念的桥梁;第三,以"学"定教,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展望未来,"一切为了学生"是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关键目标;动态完善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后发外生型”的中国高等教育始终面临着制度调和与区域均衡的双重挑战。1927-1937年前后,面对日益严峻的内忧外患,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初步发展了现代大学制度,形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在此过程中,制度借鉴与结构调整成为当时高等教育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从北平大学的出现到西北联大的建立,这一变迁过程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制度移植的本土化尝试与区域分布的均衡化努力。前者是主动应对,处理国外与国内的制度差异;后者为被动承担,侧重东部与西部的格局调整。无论是制度移植的本土化过程,还是区域分布的均衡化努力,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两大问题,西北联大建立的历史轨迹则为这两大问题提供了历史的思考与改革的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