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前提。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无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而不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交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需要以生态性的思维、行为方式为指导。当前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主要障碍就在于社会的反生态性,诸如社会体制的失范、社会心理的失衡等。因此,在生态化视角下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问题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是我国传统文化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简单复原,也不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的照搬,而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而做出的科学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差别、绝对同一的社会,而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又能尽快发现矛盾,尽快解决矛盾的动态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只强调公平,主张平均主义的社会,而是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社会,而是一个既稳定,又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和谐,但并不排斥竞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又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任务,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诚信基础上建设法制健全、道德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因此,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要以诚信为基础构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协调地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方面特征的三个原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要求的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了突出地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大量矛盾和问题以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也决定了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和谐社会建立的理论核心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结构性课题,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三大要素。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诚信的社会;公正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基本特征;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两大规范系统——诚信和公正,需要法律来支撑。  相似文献   

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吸收和继承了人类文明中有关和谐社会的先进成果,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智慧与成熟的高度体现,也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的高度总结。和谐社会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世界和中国现实发展提出的创...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执政党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毛泽东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和共产国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无疑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报告还特别强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意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更加繁荣,不断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能促进各种体制和机制更加完善,不断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能促进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不断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四个"着力点,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突破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保持社会良性运行,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切实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促进以社会公平为基础要求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公正视角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社会公正的社会。当前,社会公正缺失现象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我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我们要以社会公正为基本导向,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区域结构、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有机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通过剖析和谐社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全民族为之长期奋斗.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能力、需要、社会关系和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互动共进、和谐统一的历史过程。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过程中努力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拓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现实途径;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将各项改革推向深化。  相似文献   

20.
也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逻辑地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这要求我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