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交易费用论并不能提供对企业性质的完整解释,因为交易费用不是企业替代市场的全部原因。生产经营之所以普遍采取企业的有组织的形式,是因为企业有着独特的作用:第一,企业是企业家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履行风险决策职能的产物;第二,企业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激励形式;第三,企业可通过科层组织加强分工协作的协调性。固守交易费用的解释,必然不适当地扩大交易费用概念的外延,导致人们批评的滥用交易费用概念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供应链概念不足,提出需求流动网概念模型,并用交易费用理论对需求流动网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认为需求流动网是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交易费用理论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交易费用概念由科斯创立并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交易费用的内涵有交易分工说、交易合约说、交易维度说、制度成本论、交易行为说等典型观点。交易费用的构成主要包括搜寻信息、达成合同、签订合同、监督合同履行和违约后寻求赔偿的费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交易费用测度结果表明,降低交易费用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研究课题。因而,交易费用理论在国家理论、产业理论和企业理论中均得到广泛运用。交易费用的测度、交易费用理论对转型国家的解释以及用交易费用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可能获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资产专用性、索要高价和科层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为什么存在?什么决定着企业的边界?这两个问题是组织经济学探讨的中心问题.威廉姆森将企业和市场看作是组织交易的不同形式,认为二者的选择是由交易费用决定的,目的在于节约交易费用.通过分析企业内交易和市场交易中交易费用的性质和来源,威廉姆森提出的基本假说是,随着市场交易中关系专用性投资创造的准租金水平的上升和合约不完全程度的上升,合并的可能性将增大.通过考察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概念框架发现,该理论为分析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力的工具,但是,该理论对市场交易中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如何在企业内得到克服的分析却是含糊不清的.此外,由于把企业惟一地看作是治理中间产品市场交易障碍的机制,该理论对企业内部组织的解释意义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论非正式制度对交易费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交易费用这个核心概念出发,分析了交易费用与制度的关系.制度由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构成,二者对交易费用都有影响.相比较而言,由伦理道德、文化习俗、意识形态构成的非正式制度对交易费用的高低影响更为显著和突出.  相似文献   

6.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用“交易费用”理论来分析企业“分”与“合”的动因,较有说服力地解释了企业的规模决定问题;也较有说服力地解释了为什么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不能超越市场经济的问题,归根结蒂,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了过于沉重的“交易费用”负担,使得计划经济理论上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引进了“交易费用”概念,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于企业成本的认识,也根本改变了我们对于“交换”的作用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新制度经济学家在交易费用计量研究上出现难题的原因,找到了一个可行的交易费用计量路径,指出了交易费用计量与广义价格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用计量问题的解决办法和"交易费用的有机构成"概念。  相似文献   

8.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和基石性概念,但从科斯教授提出这个概念那一天起,在经济学界尤其是新制度学派内部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上就存在巨大的理论分歧。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大厦无疑像是建立在沙滩之上。韦森与张五常在有关交易费用概念及其功用的理解上的争论,已显露出界定和使用交易费用概念进行制度分析的复杂性和困难。通过回顾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主义认识论的思想方法,本文猜测,未来交易费用经济学范式的复兴和发展可能有赖于其吸纳奥地利学派的主观成本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产业集群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10.
自科斯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以来,经济学家对交易费用的研究非常丰富,包括交易费用的概念、分类和测度等方面。首次应用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培训进行研究,首先按照弗鲁博顿和芮切特的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对企业培训交易费用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交易费用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最后应用统计分析法对企业培训交易费用中最大比重的讲师课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