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人文地理学在我国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着重分析了中国人文地理的现状。文章还对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科的理论不断完善,学科的研究对象逐渐清晰,学科的科学性质也得到了明确。本文在回顾世界经济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研究对象的演变,进而对学科性质进行了新的介定,对学科特点提出了除区域性和综合性之外的统一性和预测性两个新特点;并指出世界经济地理学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创建经济地域模型,预测经济地域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具有开创性的一本好书──评《文化地理学》黎春文化地理学是研究文化与环境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较之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发展较晚。虽然作为一种思想,无论中外皆古已有之,但成为一门科学,它却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研究对象新探周风杰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是地理学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自从地理学形成一门科学以来,这个问题几乎始终是个“焦点”问题,直至现在,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地理学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地理学向何...  相似文献   

5.
西夏地理学内容丰富,人们在气象、物候、地形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知识,提出土地是生命之本,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人地关系上已有因地制宜思想,在区域划分和应用地理学方面具有一定水平。但从中国地理学发展历程来看,西夏地理学与同时期的宋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理文学的形成及在东晋刘宋时期的发展景刚一本文所说的地理文学是指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地理学的内容、或者说是文学和地理学的结合。地理文学作品和地理学著作不同。地理学著作要求对它所论述的那一部分地理学内容作出历史的、系统的描述,并力求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环境变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率先打破了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束缚,他在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开辟了“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侯仁之一贯重视野外实地考察,强调历史地理学与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地貌学、孢粉学、遥感科学的综合交叉,他的研究工作跨越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而“环境变迁”思想始终贯穿于他的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活动中,从而构成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了一个极富特色、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历史地理学的本土语境中,“地理历史学”这一概念几乎从未进入专业研究者的话语体系。一些现代地理学者认为,以往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实际属于地理历史研究范畴,前者之名掩盖了后者的存在;进而主张建立一门与历史地理学并驾齐驱的新学科——地理历史学。事实上,类似争议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国家学术界亦曾发生过。对此,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达比和贝克都曾有所阐释和辨析,值得镜鉴。本文重申只有将历史地理学视为沟通和融会地理学与历史学两大传统学科之间领域的学术关怀,才能摆脱古往今来两者各自立足于本位而提出的片面见解。重视西方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厘清这一争议话题的本质,也有利于推动本土学科自身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校人才预测的方法和原则,并运用回归预测、灰色预测、马尔科夫预测等方法对某高校2005~2010年的专业人才数量和人才的学历结构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符合人才发展规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学科的不成熟首先表现在对其研究客体的本质、学科性质和范畴的界定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城市地理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尚短,在这些方面也存在着争议,本文在对国内学者有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地理学的本质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学科性质属人文地理学的特殊分支,具有社会科学性的见解,并界定了城市地理学四方面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会的时间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间地理学是结合地理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则一种从各种时空制约条件下人的行为研究入手,以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人地关系的方法,作者在概括地介绍时间地理学的产生背景及方法特色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了城市社会研究中时间地理学方法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地理科学发展至今,其内容已涉及到了自然和人文领域内众多的知识内容,并迅速地发展着,其内容之广是其它部门科学难以相比的。地理学就是在综合指导下分析,又在分析基础上综合的原则上不断发展的。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哲学的指导,地理科学也不例外。然而建立健全地理哲学的科学体系是相当必要的也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当今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人地关系矛盾的日益突出,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这种综合性很强的地理科学。就更需要哲学的规范,对地理学研究内容的哲学思考就显得日趋紧迫,本文仅从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几个问题谈一下…  相似文献   

13.
综合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冯明义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在学习各部门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及土壤地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高校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它难学,教师也常常感到它难教。我通过五届该课程的...  相似文献   

14.
地理系统学说这部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地理学的发展.众所周知,整个地理学自其刚一诞生起就是同实践相联系的.地理学在自己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在人类活动的各个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其中,地域的开发和完善设施很早就已是地理知识广泛应用于实践的领域.而把应用地理学作为地理科学的独特分支,某些学者曾经表示怀疑.但是,当地理学所面临的应用任务范围增大,并提出必须进行综合预报的问题时,当对自然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的认识,由于环境保护而获得特殊意义时候,情况改变了.疑况且,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实际措施——《划时代建设工程》以及按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计划实行的其它措施,在实现生产规划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地理信息.生活本身的情况也吸引了地理学家参加生活过程.例如,根据N.B.科马尔的资料,现在莫斯科地理学家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在部门科学研究所,设计研究院及其它科学一生产专门机构中工作.我们认为,在苏联其它城市中心,也存在地理学家数量分布的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 人文地理学在我国曾一度遭到被取缔的厄运,这反映出我国地理界某些人对人文地理学的认识水平很低。经过改革开放十余年来的引进和发展,至今也尚未证明我国人文地理学已摆脱了落后的状态,走上了正常的、健康的发展道路。我认为将人地关系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将人地关系论作为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目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陷入实质上停顿的根源,是我国人文地理学要继续向前发展就不得不加以革新的根本观念。基于这种倾向,本文对人地关系被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进行了质疑,提出“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的理论是人文地理学  相似文献   

16.
旧石器时代可纳入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主张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时间上限从新石器时 代开始的原因和背景,从人地关系理论、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对象、历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以及现有的条件等方面论证了历史地理学特别是历史文化地理学将旧石器时代纳入其研究范 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区域性研究特点的集中体现,但传统的区域地理学已难以解决愈益复杂的区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本文以人—地关系的持续协调发展这一永恒地理哲学命题为基点,分析了现代区域地理学鲜明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和教育功能,并在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及学科体系的改革优化方面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意向。  相似文献   

18.
地理探险、地理学与西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意识在西方文化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理探险是近代西方文化的标志。十九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地理思想以探险为动力,博采众长,汇各门知识之精华于一身,是一门活生生的、跨学科性极强的知识体系,地理在大众中享有盛誉。十九世纪后期,地理空间逐渐饱和,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学科意识增强,学科界限形成,地理思想走向保守。同时地理学与大众地理意识相脱离,其社会影响迅速下降。此后地理学一直为一种困惑感和学科危机感所笼罩,这种困惑和危机感是整个西方文化精神状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一) 充分发挥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的作用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地关系”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学迅速发展,许多地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竭力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1980年和1984年在东京和巴黎召开的第二十四届和第二十五届国际地理学会议上,都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地理学在长期分化过程中没有足够地发挥其综合性特点,对人口、资源等重大课题缺少理论和实践研究,以致在人地关系研究中未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而经济地理学则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人类社会本身所形成的经济环境是它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