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的中国蔬菜生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蔬菜生产的现状进行论述后,通过对影响蔬菜生产的诸多因素的分析,挑选出十个主要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它们进行"降维"归类,再利用回归得出我国蔬菜生产产出的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四个主成分为因变量,各自建立四个主成分的时序模型.结合这些模型对我国蔬菜的生产状况进行未来年份的预测,以期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制定和战略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蔬菜价格调控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近年来我国蔬菜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从价格调控的目标、手段、波动特点、波动影响因素和蔬菜调控机制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认为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要明确蔬菜价格调控机制的目的,区分众多影响我国蔬菜价格上涨与波动因素中的合理成分和不合理成分;必须从时间维度区分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诸因素及其影响力度,并加强对现有政策的绩效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蔬菜价格调控的长期性政策、短期性政策,选择合适的政策手段和正确的介入时机,避免短期政策的长期化;必须考虑蔬菜产业链中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理顺农资供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各个主体的行为模式及其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东省寿光市785份调查数据统计表明,62%的有机蔬菜种植户表示愿意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不变和缩小的种植户分别为13%和16%,而表示退出的种植户为9%。根据计划行为理论选取20个变量,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农户有机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保护意识、有机蔬菜质量评价、有机技术的可得性、有机蔬菜与常规蔬菜的价格差、出口机会、种植面积、受教育程度与风险意识等因素有显著正向影响;有机肥料价格、有机蔬菜与常规蔬菜产量差、年龄等因素有显著负向影响;食品安全意识、健康意识、生物农药价格、市场信息可得性、有机农业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自然资源限制下,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对保障供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25省(市)露地茄子生产效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超效率DEA和逐步判别聚类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生产特点将中国蔬菜生产省份划分为不同产区,研究发现:规模的不适度是制约中国大多数地区蔬菜发展的主要因素;西北地区蔬菜生产效率具有一定优势;从投入、产出和效率三个指标出发中国的蔬菜生产可以分为经济型低投高产、高投低产低效、产量型低投高产、低投高产高效、高投高产高效等五个产区,而针对不同产区的生产特点,蔬菜生产发展的重点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京市2002-2012年的蔬菜价格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解和H-P滤波技术,将蔬菜价格分解为季节性波动、随机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和长期趋势4部分,并测算各波动成分对蔬菜价格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季节性因子特征显著,是影响蔬菜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平均贡献率为62.3%;2002-2012年划分为6个周期,周期的时间跨度和波动幅度均有变大的趋势,周期性波动对蔬菜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23.6%;突发和异常事件是引起蔬菜价格随机性波动的主要诱因,随机性波动对蔬菜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14.1%;蔬菜价格长期趋势由持续上行转为波动上行,可分为升幅较缓、升速加快和波动上行3个阶段。〖JP2〗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蔬菜产业链条监测,强化信息流对物流引导作用的发挥;开展蔬菜市场预警建设,降低突发事件引起的随机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自产蔬菜供应采取“见缝插针”的策略,在突发事件时起到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指标,以意大利、美国和西班牙为参照,考察了中国5大类出口蔬菜9年间(1996-2004年)、15个蔬菜品种3年间(2002-2004年)的国际竞争力变动,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蔬菜总体上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出口优势非常明显。但对两个阶段(1996-2002年、2003-2004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蔬菜总体竞争力有下降趋势。除大蒜、姜、干菜豆等蔬菜品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洋葱、胡萝卜、韭葱类等蔬菜品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外,其他蔬菜品种的竞争力一般或很弱。提升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就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政府、蔬菜产业合作组织和企业联合作战提高组织化水平,拓展销售渠道,健全营销体系进而提高中国蔬菜的国际市场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2-2013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区位商指数分析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变动态势,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距离两个不同角度定义空间权重矩阵,对我国蔬菜生产集聚度影响因素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蔬菜生产集中水平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经济特征相近的省域之间在蔬菜生产上也具有相互依赖性,但相互依存程度低于地理上相互邻近的省域。相邻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外溢效应且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等)具有高聚集的良性发展态势。影响蔬菜生产集聚的因素有:技术条件、市场需求规模、自然资源及交通运输成本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协整分析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从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中提出了基础因素和附加因素两个主成分,进而通过协整检验发现,粮食产量和两个因素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最后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弹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文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运用修正后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分四个阶段就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贸易波动因素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需求因素在出口贸易增长过程中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竞争力因素对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逐步减弱;结构因素在出口增长中主要起着促进作用,但强度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东盟是中国蔬菜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中国蔬菜在东盟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分析其出口快速增长的贸易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将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数量和价格3个方面,并运用三元边际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3年中国对东盟蔬菜贸易出口额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7.1%,远超世界其他出口国; 2013年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品种主要集中在鲜冷冻蔬菜和干蔬菜,其出口额占比分别为47.3%和37.8%;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遵循“数量增长为主,价格增长为辅”的贸易增长模式。基于此,应进一步扩大蔬菜出口,满足东盟市场需求,同时提高蔬菜深加工技术水平,遵循既有的贸易增长模式,不断推动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