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化语境下的民间文学艺术,因立法缺位和人们传统道德观念的缺失,其商业化使用中已出现诸多滥用情形,创作、维系、传承和发展民间文学艺术的“原生境内”人民的权利因此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以国家笼统地作为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会遭遇法律程序的制度障碍并产生消极的社会效果。我国应当以私法为主、公法为辅,充分借鉴保护“地理标志”的经验,构建新型的民间文学艺术“特别权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在国际和各国立法中都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其原因除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外,还存在传播与传承价值的难以平衡,以及尚未与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构建良好的衔接机制等几方面原因。但民间文学艺术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宝贵的原始资源,是文化产业经济的基础,对其构建合理适度的法律保护也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为切入点,探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立法宗旨、客体界定、主体界定以及权利内容界定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以文化产业需求为基础,谨慎构建适度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法保护少数民族立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立法,确认少数民族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平等权,包括基本人权、政治权利、经济和社会文化权利;针对少数民族权利实现中的问题,规定对少数民族权利应当通过立法方式予以特殊保护,以实现事实上的法律平等权;确认保障少数民族实现其各项权利的具体措施;确认少数民族享有民族自决权,用以指导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保护的现行立法主要采取多层次、多部门的综合性法律保护模式,制度设计上有多宏观、少具体、欠针对性和欠可操作性的特点,保护方法上有突出的重公法保护而轻私法保护的倾向。因而,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保护在法律层次上应采取相对集中独立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工程的实施,首要的是构建一个由立法体系、行政管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监督咨询体系和公众参与体系组成的文化权利保护平台.项目式保护是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工程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统知识体系的三大主题之一,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保护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面对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被任意使用、破坏乃至失传而亟待法律保护的状况,法律却缺少具体保护的措施。这需要廓清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内涵,明确保护的主客体,设计合理的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法律将民间文学艺术纳入著作权法体系予以保护。然而,民间文学艺术不同于著作权法意义的“作品”,其在权利主体、保护期限等方面均与著作权制度存在冲突,著作权法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面临不可回避的局限与困惑。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特别法,文章对特别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著作权法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是大多已有立法国家的选择,我国著作权法中也将民间文学艺术作为其保护客体,但其并不能对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有效保护。著作权法在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上存在若干局限性,我国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应在著作权法体系外单独立法。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是许多国家都认为必要却又倍感棘手的问题。由于在权利主体、权利内容等诸多问题上的复杂性,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在法律上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予以保护。我国是民间文学艺术极为丰富的文明古国,应当对这类特殊的智力成果进行法律保护。在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法列入立法日程之际,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相关问题,对于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弘扬和繁荣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肃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佛教寺庙文化、民间文学艺术、民俗文化、文物古迹等构成了西部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发挥少数民族与偏远地区比较优势、发展地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资源开发型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瑰宝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经济价值。当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机遇与危机并存。环视国内外立法的背景,在对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探寻适应民族地方的传统文化法律保护模式。以公法和私法的视角来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保护论证,既能合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外延需要,又能为全面性的多重保护模式提供法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民间调解是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继承传统法文化,利用其少数民族调解机制等传统“司法”中的合理因素,是我们今天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传统调解机制中的合理成分,当今司法可以予以利用、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论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是指在民间文学艺术流传过程中继承其精华并加以传播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由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后继乏人,民间文学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此,必须加强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法律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既可以是公民,又可以是单位,其认定应当体现意思自治与国家公力干预相结合的原则。法律既要界定各类传承人的权利,又要明确其权利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4.
法治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法治这种文化形态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复杂社会环境,以及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传统文化惯性、文化空间挤压、现实利益驱动等因素,使得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呈现出法律供给不足、经济发展滞后、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不力等现实问题。因此,着力于完善边疆治理的法律体系、边疆民族特色的普法宣传、保证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机理,以此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普遍而深入的生成,是边疆治理现代化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各国立法及理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存在极大的争议,从分析这些争议入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并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界定、权利主体的界定和权利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习俗规范"与"法律规范"是两种不同的规则体系。各少数民族的习俗规范总体上与国家法是同处于一个法律文化的大背景下,共同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的使命。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习俗规范中的优秀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立法中进行有益的借鉴,使地方的国家制定法更能接近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社会的现实,有利于实现习俗多样与法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作为一种典型的私权 ,是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 ,遗憾的是 ,时至今日 ,立法仍未明确将隐私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予以确认 ,有关隐私权的保护散见于若干法律之中。由于立法的缺陷 ,隐私权的保护往往于法无据 ,致使公民隐私权的司法救济显得相当尴尬和被动。因此 ,建立健全我国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要刚性立法予以指导和控制,也需关注维系、嵌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民族心理、民族认同等,通过自组织规则的补正功能,在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到“刚柔并济”。相关立法对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贡献应体现在保护的法律理念、法定范畴的本土化、法律机制的整体构建、单项遗产及类型遗产立法等方面。自组织规则通过调动和发挥自组织优势,加快人口较少民族族群的自治立法,唤起并强化这种民俗团体共同的“归属感”及“主人翁”意识,以自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得到了空前发展与繁荣,民族院校的美术院系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级美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继承弘扬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与教学问题上,课堂写生和实习采风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深入民族地区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锻炼专业技能和创作能力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