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国入世的新形势下,探讨西部地区有哪些后发优势,如何培育并发挥好这些后发优势,如何将其变为经济发展的现实推动力,以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属于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低于东、中部地区 ,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缓慢 ,而西部欠发达地区 ,农村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加速其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小城镇的发展将是西部地区城市化重要内容。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四川省为例 ,着重论述如何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西部地区小城镇的跨越式发展 ,从而加速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村地区后发优势与工业化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优势是一个后发国家(或地区)相对的潜在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力可以加快推进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建设。本文从几个简单的数学函数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工业化加以概括,并从创新模仿和学习能力、制度因素、规模经济三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知识经济体系的情况下,西部区域后发展地位面临着各种不利条件,使其后发优势有明显减弱的趋势。为保持并发挥后发优势,西部地区需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西部经济发展应选择知识化发展战略,着重建设区域经济创新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并建立经济发展知识化指标体系加以定量衡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贵州实际,对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发挥我省后发优势,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些认识问题及其对策思路,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6.
后发优势理论对我国西部后发地区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后发优势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并归纳了发展过程中各种主要观点,阐述了后发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指出后发地区通过引进、模仿、学习(包括技术和制度两方面) ,可获得后发利益,从而具有后发优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即后发地区应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技术性、制度性后发优势,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区域竞争环境的差异性优势和劣势的分析 ,提出我国西部大开发应首先采取观念的改造与创新战略、差别发展战略和后发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8.
借助演化经济学的后发优势理论,分析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无法实现的原因。结果表明,现行经济体制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利的外部制度环境,而对企业层次上技术能力积累的重视不足,也从战略上制约了西部经济的发展。政府必须推动地方财税、土地户籍等制度的变迁,构建推动地方知识学习与创造的制度演化框架,促进西部企业技术能力的快速积累和发展,才能使西部后发优势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界定后发优势涵义为基础 ,具体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上存在的四个后发优势 ,即发展理念、制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后发优势 ,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利用后发优势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向我们昭示了知识是造成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因素。而知识包括制度创新知识和技术创新知识。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它们大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应该说具有后来居上的潜在“后发优势"。但我们更应该重视的问题是对“后发劣势"的认识。落后地区可以通过模仿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知识,并将其与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而发展,但经济增长到一定限度,只有获得制度创新知识,才能将“后发劣势"变为“后发优势",从而进入知识经济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后发优势论创立以来,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范式。但其对潜在的后发优势和现实的后发利益的分析,在研究视角上存在冲突;并且,在中国学者将后发优势论运用于地区层次后,国家层次的后发优势与地区层次的后发优势也存在研究视角上的冲突。应拓展传统后发优势论的研究视角,从整体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研究后发优势,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现有的后发优势,并更好地预测将来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2.
后发优势是后发国家所特有的一种潜在的优势,这些潜在优势组成了潜在的后发优势系统。后发优势系统函数是一个随时间持续递减的动态复合函数,它由7个子系统函数组成。社会发展差距是产生潜在后发优势的主要原因。潜在的后发优势在满足后发优势发挥作用的两个必要条件的情况下可转变为发展动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缩小与先发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这一个过程是一个减幅振荡的闭路循环,只有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才能打破单纯由后发优势导致的减幅振荡闭路循环,进入增幅振荡循环,后发国家才有可能超过先发国家。发展动力变化率与社会差距变化率的比值(动力对差距的偏微分)是发展动力对差距变化的灵敏度,不同的国家和后发优势子系统具有不同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撇开各种外生变量的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区域内生性能力要素和外在性能力要素的水平及其组合状态。目前中国西部地区内生性能力要素与外在性能力要素组合严重失衡,资源优势及"后发优势"无从发挥。西部开发中传统的思路和做法已经走到尽头。通过区内整合和区际协同,改造区域体制属性、健全市场机制,改革政府管理,培植企业能力,提高民众素质,实现内生性能力与外在性能力高平衡态发展,是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后发地区产业技术在实施跨越式发展中,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承接缩短着与发达地区产业技术的差距,创新提升着后发地区产业技术的竞争能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促使后发地区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郑州市传统企业网络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网络化企业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后发优势理论,对郑州市传统企业网络化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一定的产业梯度差异,这为后发区域通过承接先发区域产业转移,接受先发区域较高水平的技术辐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但是,后发区域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削弱了对先发区域产业的吸引力,成为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利用回归模型,通过对吉林省与江苏省制度差异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后发区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及制度改进。  相似文献   

17.
后发优势新论--兼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后发优势即为后发国家的后发地位所致的特殊利益.这种优势不应该仅仅从科学技术角度来理解,而应该从更广的视角来理解它.从发展的要素角度来考虑,后发优势应该包括资本、劳动、技术、制度和结构5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些后发优势更为明显和突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在于充分发挥了各种后发优势,改革开放只是这些后发优势的潜力得以实现的触发器.经济发展一般有4种战略可供选择跟随战略、追赶战略、赶超战略和超越战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应该继续奉行追赶战略,即后发优势战略,因为我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西部高新技术产业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仅能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还能产生资源集聚、经济发展“引擎”和生态改善等效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5年来,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与东、中部相比,其绝对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因此,要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利用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突出重点领域和区域优势,在独立研发的基础上,使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9.
借鉴西方地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我国中西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西方三种地区经济增长理论,即新古典理论、经济开放理论和累积因果理论.综合以上三种理论,结合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指出一国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有赖于这一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程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政府的合理引导.并从市场竞争、市场开放、技术创新和政府干预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