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议户外素质拓展中大一新生心理矛盾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沛娥 《中南论坛》2009,4(1):6-7,16
素质拓展训练旨在置身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的极限情境,在支持性的团队中参与“互动性”、“直指人心”的活动,由此而体验、震惊、反思,进而得到心理、身体、品德三个维度素质的拓展。而对进校的大一新生,他们的心理存在很多的矛盾以及困惑,素质拓展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在每一个项目的分享过程中与他们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相对滞后,指出高校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建立以院系、社团等多元化体育服务指导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完善科学的保障体系为高校构建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3.
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推出的重要工作项目,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者从进行职业导航设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建立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育广泛的认同四个重要环节就如何做好这个工作项目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心理拓展训练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心理拓展训练以一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心理拓展训练过程有:信赖关系的确立、目标设定、挑战极限、高峰体验、幽默与愉快、解决问题等六个步骤。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学校定位出发,围绕工程素质训练,全面实施以“专业融通、理实融通、软硬融通、校企融通”(简称“四维融通”)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电子电气类专业相互融合、资源共享的工程素质训练平台;创造性地将实验室文化建设与工程素质训练模式有机融合,实现了知识技能、工程素质及职业素养同步培养的目标.该模式在我校电类专业培养计划试点中已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工大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始终坚持“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安全稳定为基础”的学生工作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三大体系”,即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就业需要、体育资源等方面对高校开设体能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认为高校开设“体能拓展训练”课程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有助于实现其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是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体育课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拓展训练是通过受训者参与拓展训练,经过自我定位、价值冲突、价值融合、价值再造四个阶段完成一个训练循环,获得价值(各项能力素质,同时也包括个性特征)的全面提升和改造.大学生通过训练,培养他们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热爱自然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基于心理行为训练作为素质拓展训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可应用到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工作之中,采用问卷调查、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拓展训练对提升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团队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效果,以期为高校学生党员入党前培训提供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开展素质拓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个体和团队执行力,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高校素质拓展分为5个阶段:破冰、建队、体验、分享、迁移。高校素质拓展有班级团队训练、小团队训练和定向拓展训练3种模式。目前,在高校中可以广泛开展的拓展项目类型有团队协作竞争型、团队协作型、大型器械协...  相似文献   

11.
有效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开发人力资源、注重职业导航,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养等六大方面拓展素质提升.这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包括操作管理、项目规范、评价认证、激励监督、认同互动等五大系统机制.第一课堂学习取得"毕业证",第二课堂训练获得"素质拓展证","双证"的授予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必须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弘扬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素质拓展的关键在于素质训练体系的构建,把团办"素质训练学校"作为大学生素质训练体系的有效载体和有机组成的探索实践是有益的.湖南师范大学团办"楚源素质训练学校"已经凸显出成功的个性特色课程设置市场化;管理方式弹性化;教学手段多元化;评估机制效能化;强操作性、强实用性与强适应性.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资格培训中心的结合,是改进与完善的二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目前正在全国63所高校试点.素质拓展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来支撑,如组织和机构保障、加大素质拓展管理者队伍等.同时还应采取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和形式等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4.
培育公务员"政治发展素养"是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公务员政治发展素养的培育应包括政治创新素养、政治哲学素养和政治艺术素养,使自身的政治活动富有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高校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新的时期,构建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岗位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的班主任工作论坛及总结研讨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班主任专题培训活动,进行班主任工作专项研究等,是建立健全高校班主任培训机制,提高班主任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加州所采用的质量评估与改进系统(QRIS)在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发展速度缓慢、评估衡量标准不一、数据分析困难等。为此,加州要求所有学前教育项目都必须参与教育质量评估与改进系统、增强质量评估与改进系统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并对质量评估与改进系统的评估员进行专门培训。加州的QRIS改革举措可为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例如建立全覆盖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改进体系,丰富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改进体系的内涵,以及提出针对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结果的改进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采用邓日昌编订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抽样调查了北京理工大学学生500人。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况及差异。  相似文献   

18.
培训团队建设是实施“国培计划”的基础工程,是保证“国培计划”实施质量的关键所在。“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政策是引领“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实践的重要依据。以2010-2019年“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工具与政策要素的二维分析框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政策经历了“建章立制”(2010-2012年)、“稳步发展”(2013-2014年)、“精准推进”(2015-2019年)三个阶段,呈现出政策工具差异化、团队成员多元化、运行机制精准化等特征,同时也暴露出政策工具运用失衡、团队建设目标不清晰、相关政策难以有效落地等问题。因此,“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要注重优化政策工具结构、明确团队建设目标、坚持因地因时制宜,进一步提升政策的长效性、持续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9.
面对国家油气发展战略重大调整新形势,传统模式培养的趋同化单一石油工程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及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改发展规划纲要、大众创业与创新政策导向以及学生专长与成才意向,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开展了石油工程分类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与建设,以实现高等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突出石油精神与文化主体教育为目标,界定“国际化、创新、卓越工程师”三类人才个性化特质,构建并实施三类石油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三类人才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转换机制,搭建服务于石油工程人才分类培养的软硬件配套教学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同类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教育规划启动之年,高等学校如何通过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任务已刻不容缓。本文拟从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课程质量评价要素研究入手,探讨如何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基础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本科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