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猪成本收益的相关数据,探讨在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4种生猪养殖模式下生猪成本、收益及其发展趋势;利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法方法,分析4种生猪养殖模式和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情况。通过研究,得出基本结论:(1)规模养殖模式具有成本优势;(2)中、小规模的养猪利润和技术效率高;(3)生猪生产具有波动性,面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的困境;(4)散养模式利润波动大,规模养殖模式利润稳定。并提出对策:(1)强化成本控制与管理,降低养殖成本;(2)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生猪养殖门槛;(3)提高生猪品质,增强养殖经济效益;(4)提高生猪产业化水平,提升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受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动物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畜牧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主要畜产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畜牧业经济效益大幅降低。特别是生猪生产进入周期谷底,生猪和家禽养殖效益严重滑坡,已经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同时也给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增长带来隐忧。畜牧业效益下降,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半年畜牧业生产将面临市场与价格的严峻考验,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对2004-2013年中国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率较高的省份多数集中在西部地区;青粗饲料投入无效率、劳动力投入无效率、其他物质费用投入无效率以及仔畜重量无效率皆是中国生猪养殖业生产无效率的主要来源;2004-2013年中国生猪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12.98%,这主要是受到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率逐渐减少的制约;生猪精饲料费在总饲料费中的比例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关中地区195个养猪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对养猪户生猪规模变动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养猪户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养猪劳动力人数、养猪净收入等内在特征与养猪户是否参加养猪合作社以及政府是否提供服务、培训等外在环境因素对养猪户的规模变动效益具有显著影响。因而政府应对生猪产业给予长远规划,完善养猪农户生猪补贴政策、保险政策以及给予农户所需资金优惠贷款支持,大力支持农村养猪合作社发展以及引导提倡农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方式,从而使我国生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东省的数据分析表明:2002―2011年山东省生猪养殖正日益呈现规模化养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规模养殖户日增,其出栏的生猪占比越来越高。生猪养殖规模发展的动因主要是规模养殖具有信息优势,能降低交易费用,规模效应明显。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是养殖户主动发起或参与的逐利过程,但政府部门为加快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从多方面加强了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扶持。显然,扩大养殖规模的制度安排整体上优于生猪散养,可获得预期养殖效益,因此,养殖户偏好规模养殖。基于此,要进一步促进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应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发展新型养殖模式、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明确政府引导方向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趋势明显,饲料粮期货为规模生猪养殖主体管理饲料粮价格风险、稳定生猪生产提供了金融工具。基于2013-2020年生猪上市公司的经营报告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饲料粮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对规模生猪养殖主体的隐性与显性稳产作用,并检验了期货交易促进生产稳定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饲料粮期货套期保值交易有助于规模生猪养殖主体扩大生产,且随着生猪营收占比的增加,期货交易的扩产效应有所提高;期货交易有助于规模生猪养殖主体稳定出栏。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期货交易稳产的作用机制是降低了生猪养殖主体经营现金流的波动,稳定了收益。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通过期货市场规避风险、金融知识普及、鼓励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控生猪重大疫病的坚实壁垒,只有不断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才能确保养猪户养殖收益稳定和社会安定.结合调查数据,在全面分析养猪户生物安全防控现状基础上,运用Logit-ISM模型确定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内在发生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养猪户生物安全措施和技术采用不完善,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疫病防控等是薄弱环节,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不高.第二,养猪户决策人受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养殖收入比例、技术培训和标准化养殖场认知对养猪户采纳隔离观察措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养殖规模、养殖收入比例、标准化养殖场认知、养殖保险、技术培训和生产组织对养猪户采纳消毒处理措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不同影响因素间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关联,养殖环境特征和行为认知特征是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形成的直接原因,个人基本特征和生产经营特征是间接或根源原因,但后者需要借助前者发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对浙江省部分生猪养殖户的调研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对当地生猪养殖户小额贷款的获取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贷款的获取性受其文化程度、养殖收入、养殖规模、是否加入生猪养殖保险以及养殖户的卫生防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本文提出鼓励农户加入生猪养殖保险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猪生产效率及补贴政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我国生猪生产效率进行了区域差异和规模比较。研究表明,生猪生产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与西部地区比较,东部更有效率,但呈现规模不经济的状况;规模养殖比散养有较高的经济效率,但散养生猪仍具有较灵活的成本优势。根据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实施区域差别化的生猪补贴扶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有侧重,东部应侧重效率导向,中西部地区应以规模导向为主;同时在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也应注意差异化,对不同规模养殖户实行差别的补贴政策;生猪补贴政策还应充分考虑生产和消费布局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乡居民消费的基础性产业,生猪产业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生猪产业逐渐形成以生猪养殖环节为核心,包括上游饲料仔猪供应商、下游屠宰销售商的链条,并向规模化发展,生猪养殖主体融资需求逐渐加大.生猪养殖主体天然的弱质性、市场价格易波动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等特点,导致其难以通过传统模式进行融资,融资困境已不容忽视.供应链金融对解决生猪养殖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生猪养殖企业和商贸企业开展生产需要银行的信贷支持,但银行可能为控制风险而惜贷、拒贷.根据生猪养殖企业、商贸企业、银行三者之间的业务关联,建立一个由受资金约束的双渠道生猪养殖企业和商贸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利用Matlab软件对融资模型进行成本收益仿真.模型推导和数值分析表明,初始资金水平较低时,订单融资能够有效提高各参与主体的利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1.
辽宁生猪生产:30年波动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生猪养殖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的支柱产业。依据辽宁省30年生猪生产的历史数据,以生产波动的相关理论,运用回归分析对猪肉产量进行时间趋势拟合,得出辽宁生猪生产波动特征:长期表现为总量增长,短期呈明显周期性波动。生猪价格、利润周期、疫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农户饲养规模是产生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结合周期波动分析,提出建立生猪期货市场,实现生猪规模化饲养,健全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宏观政策引导等辽宁生猪生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苹果经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苹果成本、苹果产量和苹果价格三个因素的大小,基于农户生产行为利益诱导原理,通过分析成本、产量、价格三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核算苹果种植所需成本投入与效益回报的变动趋势,明晰苹果种植过程中成本投入与效益变动的影响因素及苹果种植可能的盈利空间,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养猪场户应对价格波动的相机选择行为及其一致性程度是影响我国生猪供给及价格波动的关键。利用河北、辽宁和北京等北方三省市养猪场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列联表和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对价格波动情境下不同规模养猪场户的相机选择行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养猪场户应对价格波动的相机选择行为以变动饲养规模和出栏时间为主,变动生产投入为辅;价格上涨时倾向扩大饲养规模、延迟出栏和增加生产投入,价格下跌时倾向缩小饲养规模、提前出栏和减少生产投入。(2)不同规模养猪场户的相机选择行为存在差异,规模较大的养猪场户在价格波动时变动饲养规模、出栏时间和生产投入的行为倾向比规模较小的养猪场户低,尤其是变动生产投入和饲养规模的行为倾向显著偏低。(3)养猪场户的相机选择行为在价格涨跌时不对称,价格下跌时不同规模养猪场户选择变动饲养规模的行为倾向及行为的一致性程度高于价格上涨时,而选择变动出栏时间和生产投入的行为倾向及行为的一致性程度低于价格上涨时。据此得到推进养殖规模化有助于平抑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尤其是周期性波动幅度,但对周期性波幅的平抑效应在价格涨跌时不对称等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价格传递非对称性使猪肉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市场供求,扭曲了养猪业市场资源配置,是引起我国猪肉价格周期性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原因。以纵向市场结构理论和价格形成机制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纵向分离市场结构和一体化市场结构下的猪肉价格、猪肉销售量和纵向产业链整体利润情况。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压价效应,不但扭曲了生猪市场价格、降低生猪养殖者利润,也误导了生猪养殖行为;数量众多的生猪散养户、可维持信息不对称和过多纵向关联环节是导致猪肉价格传递非对称的内在原因。因此,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和减少纵向关联环节数量是打破信息不对称、价格传递非对称性和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角度系统测定了中国生猪产业竞争力,并应用Agri benchmark监测的国际上重要生猪生产国养殖场(户)的第一手数据,重点从成本收益和生产效率视角探究影响生猪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生猪产业的各项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下降,生猪生产已经彻底丧失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及以前的要素成本优势,成为世界上7个重要生猪生产国中平均生产总成本最高的国家;除胴体重外,MSY、物质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等重要生产效率指标均处于很低位置。持续推进健康养殖方式、自主创新关键领域核心科技、全面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构建利益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将是提升中国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VAR模型的安徽省猪粮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价格的波动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玉米作为主要的猪饲料来源,对生猪价格的变动产生重要影响。根据2000年1月~2014年3月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安徽省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价格和生猪价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二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均具有传导作用,二者相互间的影响低于各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85年至今的猪肉价格为研究对象,将我国猪肉市场分为城乡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根据均衡转移模型的理论,从供给、需求及营销三个方面,分析外部因素对猪肉价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生猪供给受投入品价格、养殖技术及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而猪肉消费受替代品价格、收入及人口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变动,都会刺激市场产生新的均衡,发生价格波动.城乡两市场对外部因素波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生猪是我国民众的主要肉类食品,生猪价格波动的"猪周期"易造成"猪贱伤农,肉贵伤民",并引发一系列主副食品价格的连锁反应。研究表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规律形成的机理和根本原因,是生猪供求关系及产能的形成到产品供给的滞后期,而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供求关系的季节性变化、养猪成本的刚性上升、疫情风险、环境约束等因素都会影响价格波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据此提出缓减"猪周期"影响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猪肉市场总供给波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我国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Nerlove供给模型分析了生猪供给的价格预期和成本调整周期,结合自回归分布滞后—误差修正(ARDL-ECM)模型对猪肉总体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猪肉价格的长期供给弹性小于短期供给弹性,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饲料价格对猪肉供给的短期影响最大。由此认为,由于价格预期对猪肉供给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滞后,国家宜采用逆周期补贴政策对生猪的生产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0.
猪肉贸易对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首先估算了2001-2012年期间我国31个省级空间单元生猪养殖业主要污染物产量及其主成份综合值。其次,估计了我国生猪养殖业污染产量的规模、结构、技术和贸易弹性。估计结果表明,猪肉生产规模强度是决定生猪养殖业污染的最重要因素。资本禀赋增加降低了生猪养殖业污染,可支配收入提高则增加了生猪养殖业污染,生猪养殖业不存在“污染避风港”现象。猪肉贸易不能通过改变资本禀赋和消费者收入的方式间接影响生猪养殖业污染。在确保国内猪肉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猪肉进口,既可以提高消费者福利水平,还可以取得积极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