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海德格尔通过时间而追问存在问题,在前期,他试图通过从时间性到时态性的跳跃来实行转向,以把握存在本身之意义。但是这一方式后来被他放弃了,因为在形而上学语境中,这种方式会使存在被误解为存在性,时间又被误解为当前在场。由此就形成了海德格尔从前期到后期的转向,而通过转向,海德格尔致力于消除误解,并更源始地追问存在之真理和理解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稿是海德格尔后期关于哲学观念的重要论述。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哲学的任务就是对存在的追问,追问的方法是现象学,方向是回溯到希腊思想。不管对存在追问的途径如何,这是海德格尔关于哲学的不变主题。诺曼底演讲稿的哲学观念就是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海德格尔从方法到内容上试图揭示出思想与哲学,思想、诗与语言,语言与哲学之间的关系。诺曼底演讲稿的哲学运思的时代意义即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对未来哲学之本质的追问。  相似文献   

3.
技术问题是海德格尔后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技术的本质在于座架,有着形而上学的根源。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同他毕生以思的主题———追问存在的意义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贯穿其一生的最主要思想就是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对艺术作品本源的探讨,就是探讨"存在"的一种方式。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主要通过对艺术作品之本源的思考,来进行对"存在之真"的追问。其中希腊神庙、梵.高的油画、罗马喷泉等艺术作品作为其追问的中介,但希腊神庙更加集中地体现了海氏关于"存在"的思想。希腊神庙作为海德格尔"道说"的一种方式;希腊神庙作为"天、地、人、神"的协奏曲,突出体现了海氏"存在在世界中"的思想;希腊神庙作为真理之生发与保存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终其一生致力于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始终关注"此在"的生存境遇构成海德格尔存在概念的内在语境,从而凸显海氏哲学运思的重要特质.在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的解读中,此在的在场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的追问方式使它真正追问的也还仍旧是物理学追问的根据问题。正是由于形而上学追问的是存在的根据,它一开始就错过了存在本身而把存在者当作存在。形而上学史是“遗忘存在的历史”。然而,作为存在问题的一种迷误,形而上学并不能像抛弃一种观点那样被抛弃。形而上学可以克服,但不可以拒斥。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思想以对存在的独特运思而展开,在这种对存在的追问中,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哲学———形而上学终结了。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哲学的终结,哲学不会结束。传统的哲学一直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的任务,传统哲学的真理观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符合论”。追问存在与真理是海德格尔的双重任务,但海德格尔追问的方式与传统哲学根本不同,对真理的追问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与艺术之思互释的思路历程,指出“转向”时期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是海德格尔从存在去规定艺术和用艺术来阐释存在的尝试,体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艺术本质观和文艺批评观。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最终的答案,但他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和追问,已将艺术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9.
"存在论差异"思想即"存在者与存在的不",是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内容,也是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一条红线。本文从二者追问的对象与方法等方面论述二者之间的区别。在追问存在的对象上,存在相对于存在者是深层次奠基意义上的追问;在追问二者的方法上,对存在者的追问是主客对立意义上的计算性思维,而对存在的追问则是现象学意义上的存在之思。但是,二者也非水火难容,而是"亲密的区分"。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语言观,他从根本上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把人视为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者,一种语言性的存在,并从人这一特殊存在者出发来追问存在的意义与真理的本质,从而在哲学的层面上对存在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语言把客观存在进行划分和结合,而存在又以语言的形式反映出来,因而语言成为人领悟存在的必然途径。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从根本上动摇了建立在对象性思维模式上的西方传统存在观,是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超越,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思想由对存在运思而展开。海氏的思想不仅是追问存在,同时也是追问真理。追问存在与追问真理是海氏的双重任务,因为存在与真理始终为伍。海氏前后期运思方式的转变过程是真理观转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与反思     
存在问题就是本体论问题,不管我们如何定义这一问题,首先的一个前提就是人的存在,就是人对自身所处的世界以及周围的世界思考。人的思维所思及之处,就是人的理性所透视出来的根本前提———存在,也即思维之对象。人首先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人在与对象的关系中思维着自身即反思自身。思想一旦对想象的依赖,它就会转而提出只属于自己、有自己产生的问题,也就是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就是追问那有待解释的世界之"何以可能",追问就是反思现实的世界的存在,存在是反思的前提,存在靠人的反思才能成为存在。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重新阐释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意欲从整体的视角审视从此在到存在再到座架的演变逻辑,挖掘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演变规律。海德格尔对技术追问的思想逻辑进程可以概括为:存在-此在-此在的存在-此在的用具-此在对存在遗忘-此在的沉沦-自然科学一座架。另外,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阐释更是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细化和深化,此在、存在、座架等要素在海德格尔技术思想中环环相连,所以海德格尔Ⅰ和海德格尔Ⅱ本质上是统一的整体而不是独立的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嵇康与海德格尔都追问生存可能性问题。嵇康以心(道)为本体概念,又把它作为价值真源,可能性论题以此视域得以展开。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只具本体论含义,生存可能性的价值向度要由死这一概念来引导。二人体系不同,但都指向生存的可能性领域。  相似文献   

15.
康德曾经阐释过关于上帝存在的存在论证明,在此中海德格尔发现了康德的存在论题.海德格尔对这一论题的探讨将会涉及模态范畴与直观,这样就形成了先验辩证论-先验分析论-先验感性论的追溯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了<纯粹理性批判>的主体部分,由此也就表明可以对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进行存在论的阐释.而海德格尔这种追溯过程的内在动机与线索是为形而上学或存在论的奠基,其意图则是要指出我们必须通过时间才能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哲学要做的从来不是对任何一个领域的真理的概念性追问,而是对真理的追根究底。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真理是符合论的真理,真理是陈述与物的符合关系,那么海德格尔的真理是对符合论真理的进一步追问。本文试图通过阐述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真理的追问,追问“符合”的可能性,追问到自由让陈述与物符合了,让陈述与物在,真理在了,对真理做哲学的追问,追问真理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对于海德格尔思想的“Dasein”概念的理解与汉译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窘境,即此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我们尤其应展开对此概念之基本内涵的追问,以求澄清Dasein问题为何决定了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本思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实际地推动我们的翻译实践,我们可视不同语境将Dasein译为“此在”或“如此存在”。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在 《存在与时间》 第 82 节对黑格尔时间概念及其与精神之关系的展示是在此在的生 存论时间性分析语境中, 对此在的时间性与世界时间之关系的一种反衬。 海德格尔对黑格尔时间与精神之关 系的分析, 仅满足于否定之否定这一形式上的统一性, 而未有对否定性本身的彻底思考。 否定性问题不仅是 《存在与时间》 中断的原因之一, 同时也是 《存在与时间》 之后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争辩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人 ,海德格尔被公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先驱者。本文探讨了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意识 ,具体表现为 :1)将时间概念和作为存在者的人引入存在的讨论中 ,从而解构了经院式的传统形而上学 ;2 )将存在的真理作为一种存在者参与的开放式的运动看待 ,突破了僵化的超验存在观 ;3)人的当下性和日常性成为关注的对象 ;4)主张时间三维的互通性和空间多维的互动统一性。本文同时指出了《存在与时间》的后现代意识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道主义的追问是一种思想的冒险:因为追问人道主义意味着要追问人的本性,而追问人的本性就必须从形而上学对人的规定着手。对于形形色色的人道主义的形而上学特性,海德格尔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批判,从而显现出人的本性:人是存在的邻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