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墨经》的学者大都把“效”理解为“说”的一种具体论式或者理解为“说”的原理。本文通过分析前辈学者对“效”的研究成果 ,认为“效”不是对某种具体推论形式的论述 ,也不是对“说”的原理的概括 ,而是一个与《墨经》逻辑研究的方法论直接相关的重要范畴 ,“效”决定了《墨经》逻辑研究的对象、性质和目的 ,在《墨经》逻辑学中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逻辑悖论的解决方案,亚相容逻辑主张:悖论及其矛盾性结论是可接受的,而由此向"不足道"的推导却必须予以阻止。普利斯特构建的"悖论逻辑"系统是亚相容方案的重要代表。"悖论逻辑"以"语义封闭性"作为基本诉求,以"真矛盾论"作为哲学说明,通过定义"悖论性的"这一特殊的语义值实现对所谓的"真矛盾"的刻画。然而,由于该系统的否定词在表达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语义封闭性"和"真矛盾论"在其中并非可以兼得。  相似文献   

3.
亚相容逻辑是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逻辑,它的核心思想是允许“有意义的矛盾”进入形式系统,并否认矛盾律的普遍有效性。亚相容逻辑的建立,对逻辑学、数学、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有意义的矛盾”具体是什么? 亚相容否定是否是对“亦此亦彼”的形式刻画仍存在争议。本文试图对此问题给予分析,从而更深入地认识亚相容逻辑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东方文明独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东方逻辑有自己的特质。东方逻辑和人工智能逻辑都是一种应用逻辑,是基于经验的逻辑,是形式真与实质适当相结合的逻辑,是经典演绎逻辑、非经典演绎逻辑和非演绎逻辑并存的广义逻辑。人工智能逻辑作为发现的逻辑比东方逻辑更具优势,东方逻辑则在器与道的结合方面比人工智能逻辑更有优势。东方逻辑发展对人工智能逻辑发展的启示在于:这种跨文化的研究方法论要求从本民族文化背景出发,就这一思想体系原来的形态来把握它,也就是采用“把握原来样态”而不是通常采用的“据西释东”方法论原则。年轻的人工智能逻辑应该从古老的东方逻辑智慧中汲取思想营养,对东方逻辑的当代探索可能为推动人工智能逻辑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5.
弗协调逻辑是非经典逻辑中最具有革命性的逻辑学分支。它限制了经典逻辑中矛盾律作用 的范围,能够容纳有意义的真矛盾,能够作为一切不协调理论的基础逻辑,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以及法律等领 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公孙龙“白马非马”命题虽然割裂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违背常理的;但从普通逻辑角度看,此命题包含十分丰富的逻辑思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下定义、划分、概括与限制、同一律等方面,都可以证明“白马非马”命题思想内容有其独特的深刻性,因此在我国逻辑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完善的对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的有力保障。现有的国内和国际海外投资保险制度都有其内生局限性,从而使得在亚投行体系下构建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对现有体系进行补充成为必要。而且,《亚投行协定》对亚投行的自身定位、宗旨和职能的相关规定不仅为这一“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决定了这一“构建”的基本路径将是对现有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扬弃。  相似文献   

8.
否定、矛盾律和爆炸原理是讨论弗协调逻辑与经典逻辑二者关系的核心概念。从弗协调逻辑的角度看,经典否定只是自然语言否定的一种模型,自然语言否定还有其他的模型,例如取消模型、弗协调保守模型、弗协调激进模型等,其中,弗协调保守模型是自然语言否定的最佳描述。矛盾的定义大致分为语义、语法、语用、本体论四种,不同的矛盾定义导致不同的矛盾律,考察弗协调逻辑在什么意义上否认矛盾律就是逐个考察各弗协调逻辑流派是否否认这四种矛盾律。爆炸原理有不同的形式,如果把它视为区分弗协调逻辑和经典逻辑的决定性因素,则{A,A}├B是爆炸原理的最恰当形式。  相似文献   

9.
三值逻辑的思想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逻辑是二值的,对诸如未来偶然命题使用这种逻辑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发展起来一种不同于二值逻辑的逻辑,这就是多值逻辑,三值逻辑是其最基本形式。三值逻辑理论沿着不同路线今已得到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所有的三值逻辑系统都对二值逻辑的限制有所突破,都在某种意义上显示出“亦此亦彼”的性质,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经典二值逻辑之间具有内在的区别和联系,显示了各自独特的思想和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泰州儒学具有泰州特色的“精神根基”,其儒学内容的逻辑构架主要由心、身、修、为四方面组成.泰州儒学强调“心”的作用,突出对民生的关注,主张以仁泽民;重视“身”的关怀,突出人的主体本位,主张安身保身;重视人的“修”功,突出榜样价值,主张格物正己;强化“为”的宗旨,突出经世要求,主张大中之道.泰州儒学虽然承继了传统的儒学发展路径,但区域特色很强,形成了一个具有泰州特色的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内容相对于传统儒学更加突出了人文关怀、主体精神和经世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有着深刻的认知和非常精辟的论述。中共一大对社会主义实践目标的确立,为毛泽东开启“中国化”思考提供了现实依据,而对科学理论应用中个性化问题的理性认知,则是他具体探索和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毛泽东不仅科学揭示了“中国化”的内在特质在于“具体化”,而且详细阐述了实现“中国化”的根本手段,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还深刻指明了“中国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传统逻辑的公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逻辑的公理不是传统逻辑的三段论的公理,也不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还不是亚里士多德系统中第一格的两个全称式。传统逻辑的公理应具有自明性、不矛盾性和独立性。“并非p”、“p并且q”、“p或者q”、“如果p则q”、“当且仅当p才q”这5个基本命题形式是作为经典逻辑理论出发点的命题形式。它们之所以具有公理的性质,是因为人们在长期的经验中没有发现以它为前提衍生出假结论的事例。  相似文献   

13.
逻辑层次是以多样的“二元对待”为基础,经“移位与转位”之作用过程,趋于“多、二、一(0)”螺旋结构之终极统合,而形成其完整系统的。而这种系统,可用于组织个别意象,形成整体意象,以反映辞章之意象系统,充分反映逻辑层次与意象系统之迭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言中语义模糊逻辑解读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对经典二值逻辑的“排中律”提出了挑战,逻辑学家引进了三值逻辑,即在二值逻辑的基础上引入第三值——不定值。但三值逻辑引发的高阶模糊问题是其本身无法克服的,因而逻辑学家又引入了模糊逻辑——即用一个无穷多值的取值范围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连续性和渐次性。逻辑法对语义模糊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合理解释或者描述语义模糊的语义模型而非追求一个具体的逻辑真值,所以逻辑研究法的价值是不该被否定的。  相似文献   

15.
自由辩论中的词汇衔接——谈“反逻辑”连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衔接是从遣词角度来研究衔接,进而研究语篇连贯。目前对语篇连贯的研究多限于逻辑连贯,而几乎很少挖掘其“反逻辑”连贯的效果。文章以“反逻辑”连贯特点鲜明的自由辩论为例,讨论了辩论赛中自由辩论的词汇衔接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衔接带来的“反逻辑”连贯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要正确理解黑格尔的判断学说,就必须把该学说置于他思辨逻辑的整体构想之下。亚里士多德、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学说主张,判断的结构是主词与谓词两种概念通过系词“是”的联结;黑格尔则认为,判断的结构乃是主词向着谓词的概念发展,“是”所刻画的正是概念“是起来”的生存论特征。黑格尔对判断的讨论同样服务于整个思辨逻辑的任务,即阐明一种自规定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界定“亚脚色”的概念,梳理有关“哮”、“郑”、“偌”诸种亚脚色研究的学术史,通过文献以及民间俗语的研究,证明此类脚色专称皆为伶人用语,“哮”为“醋大”之义,即戏曲中所谓酸丁,“郑”的含义即“道人”,“偌”即杂扮艺人,意即模仿、相似,也即伶人所谓“似象”。  相似文献   

18.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从它产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逻辑理论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两个阶段 ;而现代逻辑的发展又经历了由经典逻辑到非经典逻辑的变革。恩格斯曾经说过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 ,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 ,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 ,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因此 ,关于思维的科学 ,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 ,是一种历史的科学 ,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1 ]”逻辑学从传统逻辑到现代逻辑、从经典逻辑到非经典逻辑的历史 ,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普特南是在世的几个最为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被称之为“坚定的实在论者”。他的逻辑哲学思想是其整体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整体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而也贯穿了实在论思想。普特南的逻辑哲学思想体现了逻辑学由经典逻辑向非经典逻辑、由绝对主义逻辑观向相对主义逻辑观以及当代美国实用主义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整体趋势。研究普特南的实在论逻辑哲学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工具发现,国家与农民在围绕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与如何激励种粮上存在张力,张力的结果是农业妇女化、兼业化、“去粮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难与种粮人相对贫困。国家遵循的是政治逻辑,目的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民遵循的是经济逻辑,理性小农以家庭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种粮不能帮助农民实现“发家致富”。国家的“政府要粮”行为与“农民要钱”行为之间难以耦合,国家的政治逻辑存在单向性与单一性问题,忽视了农民的经济逻辑、需求层次逻辑、市场逻辑。因此,以市场逻辑调节国家政治逻辑与农民经济逻辑之间的张力,构建具有包容性的“一体两翼”的多重种粮逻辑关系,以协调多重逻辑(国家、农民、市场) 的合力,实现国家的“种粮增产”,农民的“种粮增收”与“种粮致富”的双羸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