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南京市失业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五普"南京市人口10%抽样调查数据,对南京市失业人口状况作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失业人口约占"非在业人口"的1/10略多,其中近2/3为"寻求再就业"人员.人口抽样失业率为6.08%,城区失业率较高,老城区人口失业问题更严重.15~25岁初次寻求就业和40~45岁寻求再就业的群体为两个"就业困难年龄段".女性群体在就业上处于明显弱势,其中25~45岁女性失业比例显著高于男性.但在初次寻找工作中,年轻男性碰到的困难大于年轻女性,而在失业后寻求再就业过程中,女性的困难远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四大指标分别是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物价上涨率、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失业率指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劳动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比率)。失业率增加是经济疲软的信号,可导致政府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增长;相反失业率下降,将形成通货膨胀,央行将收紧银根,减少货币投放。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状况,对政府准确判断就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失业统计的主要问题综合起来有两个 :一是统计的失业率明显偏低 ,它是失业统计地域、求职活动规定、失业率计算口径、反映显性失业以及调查方法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二是其指标缺乏国际可比性 ,这是劳动年龄的规定、失业统计的对象等方面与国际惯例存在相当差异所致。对失业人口的重新界定是突破口 ;同时完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并建立和完善以抽样调查为主、全面调查为辅的失业统计调查体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失业预警系统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失业预警系统,为政府有效控制失业率、进行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失业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警方法、预警指标、制度安排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为了控制失业率,政府应加强对失业的预测;政府应把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建立专职失业风险监测机构;改进失业和就业的统计口径,加强就业统计。  相似文献   

5.
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获得具有时效性的真实失业率数据至关重要.大数据时代,搜索引擎访问数据为编制失业率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用招聘网站的访问活跃度来研究分析能够得出失业行为的趋势与规律,比调查失业率更客观和具有更强的时效性.本文尝试运用招聘网站的访问数据来拟合失业率变化情况走势.  相似文献   

6.
1988年,我国失业率为2.1%。这是我国首次由官方宣布的年度失业率,也是建国以来正式用“失业”代替“待业”的开始。 以上失业率仅计算城市中的公开失业人口,并不包括滞留在企业中的“隐蔽失业”人数。据有关专家估计,由于企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企业中属于“在职失业”人数约占职工总数的15%~20%,全国约为2000万至3000万人。  相似文献   

7.
建立失业预警系统,为政府有效控制失业率、进行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失业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警方法、预警指标、制度安排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为了控制失业率,政府应加强对失业的预测;政府应把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建立专职失业风险监测机构;改进失业和就业的统计口径,加强就业统计。  相似文献   

8.
我国失业率统计指标变化对测度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长期以来缺乏一个和国际接轨的失业率统计数字,就业与失业的真实状况并不能通过科学的统计指标反映。目前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失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可是,2005年我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城镇失业率4.2%,它实际上很难反映中国真实的失业水平,因而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国家统计局从2005年11月开始进行“调查失业率”的抽样统计。本文阐述国际上其他国家是如何测度失业率的和对比两种测试失业方法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失业率由1991年的2.3%上升近几年的4.1%以上,再加上未登记的失业人口和农村大量的失业人口,有人估计实际失业率至少达到6%以上[1]。在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有人提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就业。然而,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呈现出非一致性的特征。本文以制造业为代表,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就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各方面改革的深入,现有失业保险制度的缺陷逐步暴露,呈现“重生活保障,轻就业促进”的局面,导致其主要功能未充分发挥,失业问题较为严重:实际失业率较高、失业人口和就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招聘现场、求职者、招聘者、招聘广告、人才市场工作人员、人事经理、高校BBS论坛以及追踪的个案八个方面收集关于失业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采用扎根研究的方法,通过三级编码发展出相应的理论."窘迫经济"理论界定了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经济状况.情绪反应理论总结了这一社会群体的主要情绪反应.这些扎根理论对认识失业大学生这一新的社会群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2—2002年台湾地区人力资源相关数据,对台湾失业人口①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静态分析失业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构成并考察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方面表现出的特征及差异,动态分析和描述这11年来台湾失业人口的变动状况及发展趋势。认为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台湾当局执政角色的变化也制约了其经济发展,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3.
小阳 《21世纪》2009,(9):40-41
我们从开始工作到退休,差不多30年的时间要在职场上度过,职场就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每天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各种烦心的事儿,这些事情可能困扰我们,有时甚至让我们觉得“不想长大”。  相似文献   

14.
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正处于扩招后压力积聚的困难时期,国家就业制度改革正在动议之中,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尝试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都希望通过共同探讨、研究,能为毕业生提供帮助,完善就业制度改革,从而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具有高同质性,容易成为引发种种社会风险的高危人群。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分为供需失衡型失业、知识结构型失业、期望选择型失业与社会歧视型失业四种,我国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的社会风险表现为教育深化恶性循环,社会流动不畅与社会不公,应从政府、学校、社会和个人四个行为主体出发探求应对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下岗失业群体是弱势群体中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文章试图从对下岗失业群体产生的原因着手 ,分析这一群体对社会治安、家庭稳定、政治稳定三个方面带来的影响及如何从观念和制度层面解决这些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韦伯职业分层的三个标准,认为再就业经济地位(收入)是衡量失业者再就业职业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保定市300名失业者的实证研究,着重考察了失业者拥有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其再就业经济地位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集中在嵌入的网络资源)对失业者再就业经济地位有显著影响,而人力资本却出现"失灵"现象.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保定市在正式制度"缺位"的社会结构转型期须重视社会资本对再就业经济地位的效用与局限性、应进行正式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再就业培训等人力资本的更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失业群体的游民化及其社会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多年累积,大学生失业人员呈现出"群体化"、"游民化"的特征,共同的教育经历、就业挫折和负性的心理感受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群体",他们在承受生活窘困、身心痛苦的同时也可能对社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失业大学生的应激管理、社会支持、心理疏导体系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失业"农民工的再就业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剧烈冲击,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选择"回乡"务农或"留城"继续寻找工作.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农民工的产生及其就业与"失业"特点;然后从人口流动模型提出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的理论依据,认为短期可以缓解农民工就业困境,中期可以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长期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化;最后提出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的实践问题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