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是以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为支撑,通过对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进行法律上的分离和信用增级,转换为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以资产支持的证券,从而达到发起人融得资金、投资人获得投资回报的目的。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信贷资产证券化应该说为科技企业提供一个新型的融资技术,同时也能为银行向科技企业贷款提供了一种减少贷款风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企业资产证券化目前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并列的第三种主流融资方式,并迅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入剖析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区别,不仅有利于丰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推进我国实施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 ,是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犹如股权交易市场相对于权益的作用 ,为项目资产和信贷资产的退出提供了有效场所。我国银行资产的证券化与市场化进程密切相关 ,如何完善相应的市场制度 ,确保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以下课题的探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资产证券化的准备工作 ,资产证券化关键环节的认识 ,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规范的担保与评级机构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机构为降低市场利率风险和规避监管创造性的产物.对这场次贷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资产证券化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它被不恰当的利用。资产证券化是金融虚拟性演进到高级阶段的结果,是被监管者为规避监管以追逐最高利润为目的设计的行为模式。次贷危机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监管提供的启示是明确真实买卖标准、强化信息披露.规范基础资产范围。  相似文献   

5.
在证监会主导下,券商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载体进行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应用于资产证券化有其合理性和易操作性,但是由于其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难以完全实现基础资产的真实销售,券商破产会直接影响专项计划的持续运作,导致破产隔离不彻底。为了长期发展企业资产证券化,需要在交易中引入信托概念,赋予受益凭证明确的法律性质,突破目前法律和体制的羁绊通过建立基础资产选择标准、限制券商角色范围等措施,规范企业资产证券化各个交易环节。  相似文献   

6.
日前央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停滞4年之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重新开闸,首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额度约为5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发达市场的通行做法,没必要进行道德评判。好的创新与坏的创新关键在于资产证券化目标明确,风险定价准确。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必须洗掉向投资机构转...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是以独立的特定资产为信用基础来发行证券。用于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是银行贷款、企业应收款等金钱债权。资产证券化正是这种金钱债权的证券化,进而物权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其流通更加安全便捷,以实现交易自由安全的法律理想。  相似文献   

8.
汽车金融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和流程入手,对汽车金融的资产证券化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现阶段汽车金融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障碍,为汽车金融企业打通融资“瓶颈”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最后,本文为汽车金融的资产证券化实践提供了可能的实施模式,并为其他相关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产品市场链的视角出发,以美国代表性证券化产品CDO为例,从理论机理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研究了资产证券化与广义金融市场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把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市场链结构,该市场链反映出证券化产品与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强弱关系以及风险传导顺序;短期内证券化产品与市场链上的远端市场关系很弱,长期内证券化产品与所有金融市场均保持一种稳定正向关系,说明证券化产品如若发生风险暴露,短期内风险只会在市场链的近端市场发生传导而不会影响到远端市场,但在长期,风险则会通过市场链传递给整个金融系统,最终可能引发市场动荡。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金融机构将业已存在的贷款资产集中起来,通过创立以其为担保的证券,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变现的一种融资手段。其实质是将流动性较低、但具有某种可预测现金收入属性的资产或资产组合转换为可转让工具,目的为盘活金融资产,改善资产质量,缓解初始贷款的流动性风险压力及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它是近几十年来国际上最重要的一种金融创新。目前,美国、欧洲已形成相当规模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许多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後也开始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实践。我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业银行自2005年实行资产证券化以来,在转移风险、提高收益,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增强盈利能力,缓解日益趋紧的流动性等方面成效显著。借鉴美国此次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政府应当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提供良好的金融和法律环境。同时,商业银行更应当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以保证资产证券化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银行实行证券化意愿不强烈以及相关法律金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知,制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主要是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论题提出了促进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马克思的借贷货币资本理论,在现代银行信用创造机制下,借贷货币资本的贷放在本质上是一个复合存在的,这种诠释与直观上的认识有所不同。资产证券化具有提前收回贷款的时间变换效果,使借贷货币资本的运动形式呈现为双重的支出和三重的回流,改变了债权债务关系在形成与结束路径上的一致性。在引入资产证券化后,借贷货币资本的运动依然是以职能资本的运动为基础,SPV成为未偿贷款的循环交易中心。扶银行部门看,资产证券化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吸收货币的效果。基于客观性和金融观,资产证券化的演进是不可回复的。  相似文献   

14.
资产支撑证券化产生原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产支撑证券化的实质是资产的原所有人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未来产生现金流的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以达到融资的目的。资产支撑证券化需要通过构建一个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来保证融资的成功,它即是一种融资的方式,也是一种新型投资工具。这里,我们通过对1987—1994年间美国五个工业行业中利用应收款进行资产支撑证券化融资企业的有关数据进行实际的比较分析,探讨企业以资产证券方式替代在公开市场举债融资的原因,以帮助确定在中国哪些行业或企业有条件开展资产支撑证券化业务  相似文献   

15.
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由于能够成功实现贷款风险的转移,为金融机构放松风险控制提供了条件,由此产生了极其严重的道德风险.次级贷款证券化、金融机构以市定价的会计记帐方法和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导致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而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通过负向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的抑制,通过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效应影响企业投资,使得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管下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为排污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排污权证券化将成为排污权交易市场中一种新型的融资技术。由于排污权证券化在我国正处探索阶段,其排污权证券化运作机制设计与风险防范成为研究要点,依据资产证券化原理,我国排污权证券化运作机制应以排污权基础资产集合、多边风险隔离、证券信用增级和现金流"体外循环"为设计思路。而排污权证券化风险防范应以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与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选择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证券化作为强市场本位时期重要金融工具,其主要具有表外融资、未来收入抵押和现金收入担保等特征。近期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存在许多制度性障碍,而操作的切入点是实行住房抵押担保证券化。未来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应用方向是化解和盘活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需要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 ,广泛筹集资金。资产证券化通过近几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运作 ,逐渐显示出其为大型建设项目融资的优势。因此 ,本文从资产证券化自身特点谈起 ,结合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供求分析 ,认为资产证券化是解决西部大开发中基础建设融资的有效途径 ,并指出将资产证券化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发达市场成熟融资技术的资产证券化对中国来说还是一项金融创新.尽管我国在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仍有诸多障碍,但已基本具备了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条件,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也在悄然而行.目前可供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贷款以及大型公司应收款.为切实起到引导金融创新、提高资产流动性以及融通资金的作用,不应将资产证券化的重点放在银行不良资产基础上.从需求方面看,高收益低风险的资产支撑证券(ABS)必将受到个人投资者青睐,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商业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海外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是ABS市场潜在的需求者.  相似文献   

20.
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盘活数据资产价值、促进数据资产运用是当前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面建设数字中国的主要目标。由于数据价值实现进程中受到资金与技术投入的制约,数据潜能释放面临瓶颈。在此背景下,数据资产证券化作为数据资产与证券融资结合的创新业态,能够为企业激活数据资产价值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所以,一经提出便备受关注并持续传递新动向。目前,这一证券新模式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基于数据资源化到数据资产化再至数据资本化的三重价值演进形态,释明其价值实现的内在理路,即是历经初始生成数据资源到加工获取数据资产再到实现数据资产证券化的动态实践,体现了数据要素价值增值的“变现”之路。在此动态进程中,数据要素的独特属性使得数据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资产证券化,呈现出与新兴科技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联系,其技术原生特性有助于促进证券全流程的数字化重塑。通过检视当前“数据+资本”双要素耦合的证券新模式发展现状,发现数据资产证券化探索存在产权规范不明、交易机制缺失、监督管理失配等诸多问题,成为激活数据资产价值的掣肘因素。鉴于此,立足兼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二元目标,应从法律与技术协同作用的双维视角进行路径设计,对破解当前数据资产证券化实践的现实困局予以合理化规制,即以健全产权制度、交易规范与监管规则的方式加强法律制度供给,优化数据资产证券化探索的制度环境;以推动技术运用、完善技术规范的方式增强区块链技术支持,提升数据资产证券化探索的实践效能;以目标共识、规则衔接与利益协调的协同作用机制,促进法律供给与技术赋能整体效应的发挥,从而为释放数据资产价值潜能、推进数据资产证券化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