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龚自珍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龚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一名易简,字伯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对近代思想界影响很大,正如梁启超所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龚自珍极为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思想是其革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深入研究龚自珍的思想,有必要对其人才思想作一番探索。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生活于清嘉庆、道光年代。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原因,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萧”(《又忏心一首》。本文所引龚氏诗文,均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龚自珍全集》),就是他内心深处情感波澜的真实写照。“剑”与“萧”反复在他的诗句里出现,甚至有人给他作过一幅“萧心剑态图”(参吴昌绶《定庵先生年谱》),这决非偶然。因为龚自珍一生就是在慷慨激昂与缠绵哀怨两种情感的交织中度过的。他的思想感情始终存在这样两种矛盾:一是看透了腐烂的“天朝”,对其进行愤怒的揭露与谴责,同时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静庵藏书目>手书于其<人间词话>手稿本之后,收录书目170种,其中包括若干套丛书,书目写定于1909年5月之前,汇集了王国维从儿时一直到改治词曲之时所收藏的主要书目;这些书目从来源可分为家藏、获赠、自购、手抄四个部分,是王国维早期学术特别是词曲之学的主要文献基础和理论渊源;藏书目将此前借阅、购置的西方哲学与美学等书目排除在外,体现出其回归中国古典的淳朴愿望;王国维以读书为基本的生存方式,其读书之道,有很多就是在对藏书目中的书籍阅读中逐渐形成的;藏书目是解读王国维学术、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近百年旧体诗的价值确认与跟其相邻并存在一定交集的清诗的价值确认极有关系。“清诗”在近百年逐渐走向经典化,与唐宋诗一样具备了被接受取法的资格,甚至因为时间的密接亲近,清诗还向近百年旧体诗投射出了更加颀长而清晰的身影。吴伟业的“梅村体”与龚自珍的“定庵风”就是两个特别有意味的个案。梅村体在当时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清中叶逐渐走高,至晚清民国而达极盛,杨圻、曹大铁的创作以及孙景贤《宁寿宫词》、徐澄宇《海上谣》等可为代表。龚自珍对近百年旧体诗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康梁、南社、鲁迅、郁达夫等人的影响,至网络时代再次勃兴,胡马、嘘堂、碰壁斋主、沙子石子等从不同角度承续并再次鼓荡起了定庵之风。  相似文献   

5.
《梦苕庵诗》是著名学者、诗人钱仲联的旧体诗集。钱仲联主张通过诗词的"声"与"色"来鉴赏诗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汉语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对《梦苕庵诗》的语言特色试作分析,以期为当代的旧体诗词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 龚自珍能开风气便堪师,天挺诗才此最奇。两字红禅归一味,吹箫说剑证心期。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官由内阁中书作到礼部主事。诗集有《破戒草》、《己亥杂诗》等。龚自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近代诗坛的开山诗人。在万马齐瘖的黑暗年代,他的诗奇境独辟,别开生面,对我国近百年诗歌的创作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龚自珍在诗词作品中,常常吟咏“剑气箫心”,这是他愤世忧时的自我心灵的形象写照,它曾震动过近百年间许多先进的诗人,使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在《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等著作中均体现了其悲剧思想对西学、佛学和老庄的熔铸性,开创中国美学研究之先河。王国维悲情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与叔本华悲剧精神的互通;二是认同佛家的涅槃,和叔本华倡导的解脱殊途同归;三是包涵老庄的"无为"、"无我"等传统底蕴。重新认识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和悲情意识的源头,理解王国维对中西印等文化传统的沟通、合流、熔铸,才能理解和把握王国维在美学研究领域的大创制。  相似文献   

8.
近代法家代表人物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杭州人,生于一七九二年,卒于一八四一年,是一个反对外敌侵略的爱国主义者。他的《送钦差大巨侯官林公序》(以下简称《序》)就是一篇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的反侵略的战斗檄文。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发展的今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研究龚自珍在《序》中提出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末世儒法两家卖国与爱国的斗争,行助于我们进一步批判林彪卖国投降的反革命罪行。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引用晏同叔的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达三次之多,由此可研究王国维评论的情感倾向与特征.结合王国维评论的内容,将"昨夜西风"句与《蒹葭》相比较,知其对于"昨夜西风"的理解是"悲壮"而忧愁的;同时,他将此句作为忧生的例子与人生"三境界"的第一境,可发现王国维钟爱此句的原因在于他自身有难以排遣的忧生之思,这在他自己的诗词创作上体现得也十分明显.可见王国维评论有偏爱情感丰沛的诗词与忧生的文学内容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顾太清的<桃园记>传奇,演萼绿华与白鹤童子相恋结合故事,实寓本人情史.太清初嫁某付贡,不久寡处,在嘉庆末与荣王府奕绘贝勒相恋,遭王府长辈拒绝.至道光四年(1824)才有转机,嫁为侧福晋.而奕绘去世后三月,太清母子即被婆母逐出家门.相传太清被逐,缘于与龚自珍有"暖昧之事",即所谓"丁香花"疑案.近人孟森、苏雪林已辨此说之非.但龚、顾二人相识并有过诗词唱和,则无疑问.今以太清初次守寡至嫁入荣王府的经历与定庵在嘉庆二十四年至道光五年间(1819-1825)的事迹相比照,参酌新发现的近人关于龚、顾关系的资料,并印证龚氏诗作,推定太清在道光三年(1823)前,已与定庵相识相慕,定庵在此年前后所写的若干诗词亦是为太清而作.  相似文献   

11.
从《诗论》可以分析,朱光潜对王国维美学思想进行了辩证重解。在诗歌本质和功用方面,朱光潜认同王国维超功利性审美独立价值观,在"超脱观"基础上,把"人生艺术化"作为美学旨归;从生命层面,朱光潜颠覆性地重解王国维"境界说"等美学术语,在理论构架和深层思理上摒弃了王国维感性和零散型特点,以《诗论》构建了严整科学的现代美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是嘉道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其社会改革与批判精神为后世学者所津津乐道。事实上,龚自珍的历史文献学思想也是极为丰富的。他认为,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除经史文献资料外,还应从彝器、刻石、碑铭、古印、古镜、瓦文等实物中搜集资料,甚至认为诗文中也含有历史记载;龚自珍的小学功底深厚,尤为强调以字说经,这是其解读历史文献的重要方法;他还指出,历史文献的编纂宜繁不宜简,历史编纂工作者应努力做到善入与善出;其在目录学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3.
该文考察了王国维从<文学小言>到<人间词话>再到<人间词话选>中关于"三种境界"说的历史演变,辨明他对言说对象不断调整和拓展的过程.在对王国维所引3首词原词词心词境考索的基础上,揭示它从渐修以至顿悟的逻辑关系和立足于诗人人格锻造的人文精神实质.由"三种境界"的理论内涵,可以贯通王国维构建的境界体系."三种境界"说的形成不仅与西方叔本华、尼采、康德哲学思想有关,而且它以文学话语来建立人文理论的方式,也与王国维特殊的个人"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忧生忧世"思想是王国维用来衡定境界高低深浅的主要标准,与衡定境界是否成立的"真"的思想,同为王国维"境界"说的核心思想之一。"忧生忧世"直接承袭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和文艺的精髓,也切合王国维悲观主义人生观及其人生体验。"忧生"重于"忧世",比较多地受到了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影响,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思想及其文艺理论的某种偏离和深化。在这点上,也显示了"境界"说是中西文艺思想合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中西融合的诗学思想,在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前已经形成。他的诗歌创作对其诗学思想存在先"依"后"违"的现象。他前期创作的与其诗学思想相"依"的欧西哲理诗,在晚清诗坛中自成一格,是晚清诗坛的一枝奇葩;他后期创作的与其诗学思想相"违"的传统文人诗则基本上不脱旧伦理、旧诗学的范畴,几无创新意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他对西方哲学信仰的动摇、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古雅"美学观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丁香花疑案是近代中国第一大公案,主要涉及龚自珍和顾太清之间有无恋事的问题。就目前所能接触到的资料看,可以确定此事,其中旁证有三:一是龚自珍狂放喜交;二是龚一生风流浪漫;三是龚对清室不满。本证三则:一是《无著词》及他人杂记中的昭示;二是龚自珍不愿居京及暴死丹阳;三是顾太清广交、风流及被逐出家。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的哲学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开端.其学以今文经学为圭臬,借考证经史的形式发挥<春秋>公羊学微言大义,批判黑暗现实,慷慨论天下事,阐发更法改制的经世思想.自珍一生虽不得志于仕途,却因其文学天才和充满忧患批判意识的哲学思想而成为晚清思想界开一代风气的人物.尊我任侠的主体精神与乘道归虚的幻灭感构成龚自珍思想性格的内在矛盾及难以抹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18.
潘德舆是龚自珍同时代人物,他与龚自珍同为那个时代孵育的悲剧人物,各自唱响了一曲时代悲歌。但同为悲歌,性质却不尽同,龚自珍表现了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深刻的历史性悲剧,而潘德舆则表现了一个正直士子的悲剧,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他缺少龚自珍那样的锋芒与力量,更多一种失望的愤怨与失落的哀叹。他的诗作风格质实,有自己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术语是王国维学术大厦的基本建筑材料。王国维术语学思想,吉光片羽,弥足珍贵。王国维指出,理性是构造概念之能力,概念是科学上之所表者,定名,亦非苟焉而已。王国维对于概念、理性、"学语"的重视以及关于日本汉文术语的借用等学术思想给当今学界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自有唐至清,李白诗歌均有着广泛的接受者,他们中既有文坛名流,如唐宋之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元明之杨维桢、萨都剌、高启、王世贞,清之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也有众多普通文人和下层民众。唐宋人重其奇思壮采,元明人学其傲岸个性,清人更注意其风雅传统、经世思想。历代对李白诗歌接受的普泛性,除杜甫之外,无人可与之比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