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道德与利益虽然有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内在一致的,任何道德规范中都蕴涵着利益机制,道德规范归根结底是对利益的调整,因此,道德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之间的特定利益关系。其中,经济利益机制的选择决定着某一种道德在某种阶级中的认可和实行程度;政治利益的结构和格局是该社会道德的表率和核心;文化利益的日益显性化使道德的最后一层外衣被无情剥去。道德的沿革和进步既是利益调整的需要,也是利益调整的结果。从道德的变迁中可以发现利益调整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法律不能对道德伦理规范进行评价。国家通过把科研行为中的基本道德上升为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科研行为规范,完成了科研不端行为道德法律化评价过程,其界限标准为是否产生社会危害性。民法通过调整性民事法律关系对科研行为进行引导,通过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惩处和纠正。科研不端行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形式相对单一,有待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认知世界的新思维.随着人类共同利益意识的提高,人类的视角一定程度上从国家政治转向非国家政治.国家利益最大化与人类共同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一定程度上存在逻辑矛盾和现实冲突,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成为关涉政治道德理性、责任伦理和"顾及"原则的价值选择.以对人类负责的精神、超越国家利益最大化、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应当是中国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4.
政治与道德是人类实践哲学的两个方面,从发生学来看,政治是在人类活动的自律性机制--道德规范无法约束社会生活之后的产物,这也就表明了政治的合法性与人类道德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应当从道德原则推导而来,而任何道德价值原则又都是奠定在一定的人学本体论之上的,因此,从根本上说,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基础在于人学本体论.从现代人学本体论出发,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既应坚持对个体权利的道德辩护,实现"德福一致",又应坚持对整体的伦理关怀,实现"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其中"德福一致"是政治合法性的道德价值基础.制度是现代政治的最集中表现,因此,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价值基础在于制度的"德福一致"即制度道德.制度道德既在于制度制定又在于制度执行,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制度中的人.因此,探讨新时期关于制度和制度中人的建设问题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文章在论述科研不端行为属"法律问题"性质的同时对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概括。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形成从利益、道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寻出产生科研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通过对产生科研不端行为原因的分析,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完善国内相关制度入手,对如何防控科研不端行为进行了制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底线道德是人类最低的道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一个基点,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把底线道德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视野,符合我国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底线道德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其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在调整利益关系中符合善的最低、最基本要求而履行的基础性道德义务;其次分析了底线道德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个人利益追求的道德评价,是道德规范体系构建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既要选择有说服力的评价标准,又要对评价对象——个人利益及其与社会其他利益关系有清晰的认识。而在个人利益追求过程中根据是否达到"帕累托"最佳,可以分为"简单模式"和"复杂模式"两种状况,进而对其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彭宇案”谈社会道德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缺失在我国众多领域中普遍存在,造成道德缺失的原因也是众多的,如道德本身的问题,封建社会不诚信思想的沉渣泛起,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对诚信原则的背离,道德与法律在实践中的分离及道德教育出现的不足等等。解决道德问题的出路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9.
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经济人"进行反思,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人"的行为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但其伦理缺陷也是明显的.作为现实的人、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人,需要"经济人"的一些特性,但又不能局限于"经济人".健全人格的行为选择需要超越"经济人"达于"现实道德人"."现实道德人"是基于现实条件、从现实出发的道德人,他追求义与利、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实现"经济人"到"现实道德人"的超越,需要从社会层面建构扬善抑恶的利益和精神双重机制,也需要主体实现从急功近利到追求长远利益,从利益追求到自我实现价值取向的双重转化.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视阈下,"底线"是量变和质变的节点,"底线思维"是被动向主动的转化。传统工业文明在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导下,出现了人的物质需求缺底线、人的伦理道德失底线和人类破坏自然无底线的突出问题。生态文明是一种具有底线思维的最新文明形式,在人类个体价值上坚持集体主义,反映了人作为群的动物的社会伦理底线;在人类价值追求内容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反映出人追求意义的精神底线;在人类的类价值上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统一,反映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智慧底线。坚持以底线思维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社会制度设计,切实保障人的生存底线;调适个人价值目标,坚守人的社会道德底线;反省人与自然关系,守住生态环境底线。  相似文献   

11.
科学素质 科研训练 科技写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和提高大学本科生的科学素质应是衡量或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或依据。通过对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培养计划的分析与对比 ,提出了本科课堂教学应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建议 ;借助在《理论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科技论文写作训练就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指出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探讨了科学历史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科学问题的历史性和科学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思考,分析了科学历史观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指出科技工作者加强科学历史观的修养,加强科学与哲学的结合,自觉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探索自然的奥妙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文中提出了科研经纪人这个新概念,并从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社会分工深化和高校功能演变的趋势方面,分析了科研经纪人制度设立的必然性,然后,指出了科研经纪人的职能范畴与制度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高校的立身之本就是将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进行结合,只有将科研成果与社会生产进行紧密结合,才能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服务于社会.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且比较复杂的工程,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和服务功能,激励教师从事科研成果的转化,并依法保护教师应该取得的合法收益.  相似文献   

16.
论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经历了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它对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国内外高等学校推动各国科技进步的历史,论述了创新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华北工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科学研究如何创新进行了讨论;要拓宽知识领域、思路开阔和勇于实践,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搞好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试从科学研究艺术的角度,探索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运用,这对刚刚涉足科研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是指科学研究者具有前瞻性事前责任:即科学研究者所应承担的事前伦理责任。本文论述了科学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负责;对维护人类的和平和发展负责;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负责。此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科研团队中的信任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研团队的组织结构特性和团队人员特性决定了信任在科研团队中具有重要作用。信任在科研团队中能促进知识共享、提高激励水平、增进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信任在科研团队发展中的动态模型包括声誉型信任、了解型信任和认同型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