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历史以及文化方面的原因,中西方大学校训之间存在很多思想以及形式方面的差异。儒家思想、基督教文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在中西方校训中都有所体现,并造成了中西方校训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了中国大学校训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力图说明中国大学校训源于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就我国若干大学校训的文化价值传承取向作了分析,有些校训直接来自传统文化经典,有些校训是多部经典的结合,不少校训传承着院校自身的文化命脉,同时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价值;着重探讨大学校训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育人理念,如勉励师生明确为学之序,力求知行合一,激励师生遵循大学之道,厚德诚正而止于至善,昭示师生实事求是而追求真理,营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优良文化氛围,唤起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大学时中日新,引领学校追求卓越,进而影响社会的价值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校训并使校训更具文化魅力的源泉,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训,也应立足传统文化,结合学院文化,精心凝练,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前民族高校英语教育中有一种趋势,即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忽略了民族文化,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批判大学英语课、拒绝学习西方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化的文化观所导致的。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学习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还要输出本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训随着近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创建而产生,反映了大学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集中体现了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特有的文化个性和精神理念,引领着大学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大学独具特色的组织文化。西方大学校训具有“追求真理”、“崇尚自由、“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立了完善的大学组织文化,使大学自身与社会和谐发展,在原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服务站,从而适应当今科技、学术、文化飞速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回溯大学千年流变的历史,可梳理出大学精神文化的五大基本元素: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风.其中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双核”,校训与校歌分别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理性诉求与感性呈现,校风是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要加快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就必须找准大学自身定位,着力凝练其精神文化的核心元素,并注重其他基本元素的培育,而大学人对这些元素所传递理念的躬身践行更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6.
新疆作为具有浓郁异域风情的少数民族文化区域,跨文化教育具有独特的特点。文章在对文化及民族文化差异辨析的基础上,认为流行于西方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并不完全适合于新疆地区,新疆的跨文化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借鉴苏联、双向进行、切忌冒进等,走过“求同存异一大同小异一异中求和一和而不同”的路径,在和谐文化理念中寻求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与美国、韩国女子高校的校训相比,我国女子高校校训在句式、内容、内含等方面与之存在差异,并暴露出特色不够鲜明、内含不够明晰、贯彻不够深入等弊端。在校训内容上,我国女子高校要寻求大学文化与女性(或性别)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平衡。在校训机制上,我国女子高校要坚持深入提炼与科学解读相结合,增进共识与认真贯彻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侨易是石黑一雄文学创作的文化隐喻。在石黑一雄的侨易书写中,通过描绘英国孤儿侨居上海的身世之谜、克隆人寄宿人间的伦理之殇、不列颠和撒克逊民族间侨动的战争之灾等跨文化冲突,揭示出地理位移是造成文化变动之因,和而不同、互为彼此的间性文化交易则是消弭侨易困境的恒常之道。石黑一雄在全球故事讲述中创生的三重侨易价值维度,即和合共生身份观、义利统一伦理观、互助一体民族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理念相契合。作为跨文化传播的生动例证,石黑一雄从他者共鸣的文化立场呼应、印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当代人类共同的理想设计与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也是两种语言间的跨文化交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言翻译也就是文化的翻译。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浓缩,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具有言简意赅、易于朗诵且内涵丰富等特点。文章着重以文化翻译论为视角,从源语特征和文化蕴含上解读我国大学校训的英译,探讨可循的校训汉英翻译原则与策略,以期达到中西文化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每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和独特体现,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强调文化教学在其中的重要性。论文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论述了跨文化视域下强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是大学理念凝练后的符号表示。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思想内容上追求道德性、科学性、革新性和仁爱性的统一,而西方大学校训则融宗教思想、自由理念和责任意识于一体;在校训的表达形式方面,中国大学校训讲求对仗与押韵,而西方大学校训则更为自由洒脱、没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校训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在学校对外宣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近年来中国大学校训英译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分析中西大学校训语言特点的差异及中国大学校训内容特点的基础上,举例分析了校训英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探讨了校训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训随近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创建而产生,集中体现了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特有的文化个性、精神理念和伦理内涵。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使大学校训在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同时,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赋予新的内涵,不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与“超越”,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中日两国大学校训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比较分析出中日两国大学相近的文化价值理念和相通的人文精神内涵,初步探讨了中日两国大学在日益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大学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培育大学人文精神、实现人文关怀等方面存在着相近或相通的文化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校训的概念,国内还存在着诸多的分歧和不同的表述.关于校训的形式、内容,大都从字面意义以及字词构成方面进行分析.大学校训的研究方法采用字面解释、历史分析、比较研究的多,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的少.  相似文献   

16.
英汉篇章对比分析与英语写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使有着良好语文基础的中国学生.用英文写作时.英语母语者读起来还是感到词不达意.不易理解。究其原因,是篇章中的衔接结构、文风和语篇结构差异所致。应通过对比中西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语言特色,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来促进文章整体交流效果,而不只拘泥于一词一句的正确。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差异中最主要的是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本文探讨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强调了解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尔后从圣经、希腊神话、西方经典文学着手多方面对文化内涵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应如何真正将跨文化交际引入旅游学院的外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Chinese-German Dictionary by Bin Bucheng in 1905 is the first dictionary of the kind compiled by a Chinese. As a historical text, it was not only a bridg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but also the new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research. Many emerging notions and concepts and technical terms were created since the West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ir transfer in Chinese was realized through bilingual dictionar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is dictionary,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motive of this compilation, background of the complier, compilation style, and analyzes transl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